在第51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扬子石化团委组织了“我爱碧水蓝天 彩绘美好明天”主题墙绘活动,30余名青年志愿者来到基层车间,齐心描绘绿色文化墙,为美好生活加油。
绿色发展 诚邀共鉴
扬子石化现拥有12套环保装置,108套环保设施,每年环保运营费用超过2亿元。2014年以来,公司先后实施碧水蓝天工程、263计划、污染防治攻坚战、绿色企业创建等专项行动,投资累计超40亿元,在生产经营总量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从基础设施完善、环境风险防控、水系统提标处理、VOCs治理、废物处置等方面扎实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现场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污染防治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整体产业加速向清洁化、低碳化、绿色化转型。
在废水提标方面:大力开展“最美长江岸线”生态覆绿工作,绿化种植面积达13.8万平方米,打造4.7公里长江沿线绿色风光带;积极响应“长江大保护”战略,主动承建船舶洗舱站,持续完善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落实船舶生产垃圾、生活污水免费接收主体责任,实行到港船舶“先送交污染物后作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全面建成14.85公里生产污水可视化压力管网,开展污(雨)水管网勘探,持续完善装置区雨污分流设施,有序推广自动分流和远程控制技术,做到分质分输、污污分治;实施污水总排提标改造,排江水质优于地表水Ⅳ类标准,启动循环水排污水处理及节水减排工程,污水回用率提升至60%以上。
在废气管控方面:2019年以来,全面完成工业炉低氮烧嘴和脱硝改造、燃煤锅炉超净排放改造,各项污染物浓度均可稳定满足南京市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建成绿色供汽中心,淘汰落后机组和产能,各项经济技术和环保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其中供电标煤耗下降40%以上;2021年,启动加热炉烟气提标改造,炼油、芳烃片区所有加热炉氮氧化物浓度再降至60mg/m³以下(国标为100 mg/m³);实施常压储罐、装车装船、污水池集输与处理等VOCs主要排放源治理,先后建成22套VOCs治理设施,完成焦化装置密闭除焦改造和煤堆场/石油焦转运站封闭化整治,彻底消除颗粒物无组织排放。
固危废管理方面:高标准建成6座危废中转库和工业垃圾中转站,规范固体废物收集与贮存管理,所有固废安全贮存、合法处置;推行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全程可看、可溯、可查、可控,启动研究废塑料连续热解工艺,全面推广污泥深度脱水、废催化剂磁分离等技术,废胺液、污水浮渣全部进焦化装置处理,废油100%回炼,危险废物外委总量同比压减两成;绿色润滑、绿色包装、绿色营销、绿色采购等理念基本形成,56个品种的化工三剂产品和润滑油改换包装,包装物处置费同比减少80%以上。
智慧赋能 实现实时监测
扬子石化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持续完善环保监测基础设施,布设160余套环境在线监测设施,涵盖厂界大气、厂区VOCs、恶臭气体、高架火炬、雨水废水、水上溢油等领域,建成集在线监测、配电监管、视频监控于一体的“生态眼”监测网络,全方位实时监控厂内空气和水体环境;扬子石化还购置了60余套VOCs检测仪、16套LDAR测漏仪、3台红外热成像仪,分级划分网格区域,加强VOCs监测管理,同时率先引进“高时空分辨率VOCs走航监测系统”,每日不间断巡回检查,打通VOCs精准管控的“最后一公里”。
以依法规、降总量、防风险、促管理为目标,扬子石化自主开发“智慧环保地图”平台和LDAR二维码智能监测系统,重点雨水、废水、废气、危废、VOCs、LDAR等管理要素提供态势感知、异常预警、智能溯源、协同助理、数据分析等五类应用服务,建立基于智慧环保地图的管控体系,管理效率和管控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创新驱动 研创绿色科技
扬子石化建立自主研发、合作攻关、推广应用等绿色科技管理机制,发展石油化工特色节能环保技术,助力绿色生产和绿色发展。自主研发的VOCs尾气处理系列催化剂、废碱渣湿式氧化处理、污油超声脱水等10余项成果实现推广应用,为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提供绿色科技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扬子石化拓展高端聚烯烃领域应用,布局发展绿色新材料领域,采用自主技术开发的茂金属产品成功产出,填补国内空白;锂离子动力电池隔膜材料、高性能轻量化汽车内饰材料等4个绿色产品工业化生产。
“十四五”期间,扬子石化将坚定不移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切实履行环境保护企业主体责任,以大企业的担当、负责任的态度、强有力的举措,以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落细治污减排各项措施,确保排放全面达标;深入实施能效提升计划,协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逐步实现化石能源清洁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未来,扬子石化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守护蓝天白云,建设美丽扬子保驾护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