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3年“新春走基层”活动于1月5日启动。记者们走进基层,走进企业,亲眼见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效,真情讲述石油和化工企业拼搏奋斗的鲜活故事,生动记录企业员工坚守岗位、真抓实干的动人场景,全面展现伟大祖国欣欣向荣、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
“最近我们刚刚获得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颁发的‘绿色工厂’殊荣,全国得到‘绿色工厂’称号的总共才30家企业。”常熟三爱富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朱灵运见到来访的记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说,“‘绿色工厂’的要求很高,不仅要厂房集约化、生产清洁化,还要实现原料无害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这些我们都做到了。”
1月初,记者走进常熟三爱富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厂区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女贞、石榴、香樟树点缀其间。鳞次栉比的化工装置开足马力生产,现场机声隆隆。
作为华谊集团旗下上海华谊三爱富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常熟三爱富位于石化联合会认定的“中国氟化学工业园”——江苏省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内。
“长江生态环境只能优化、不能恶化”,这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硬约束。处于常熟沿江产业带,又临近常熟港,企业的生产经营如果不以绿色为前提,别说发展,就连生存都难以为继。
“这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按照HCFCs生产削减方案、长江保护法、三年环境整治行动等相关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了‘四不增加’,即‘产品产能不增加、排污总量不增加、污染因子不增加、存储总量不增加’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力争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我们还积极推行厂区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筑牢绿色根基,激发绿色动能,打造绿色‘生态圈’,实现了创建成效和企业绩效‘双提升’。”朱灵运向记者介绍了他们创建“绿色工厂”的经验。
为了让记者了解到公司的全貌,朱灵运陪同我首先来到中央控制室,这里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忙碌着,大屏幕上数据、图像清晰可视。朱灵运介绍说,公司将各个车间的控制室集中搬迁到新的中央控制室,使内操人员离开生产装置区域,降低了安全风险。通过中控室系统,相关人员可以清楚了解生产进度和完成情况,并通过报警监控设施对公司重点部位进行实时监控。
公司的三氟氯乙烯(CTFE)生产在企业“绿色工厂”创建中也极具代表性,记者特意来到三氟氯乙烯生产装置前一探究竟。据朱灵运介绍,公司CTFE装置原本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难处理的氯化锌—甲醇废液。近年来,公司通过对原工艺路线进行技术改造,将氯化锌溶液精制后作为副产品对外销售。此举不仅大大节约了“三废”处置费用,每年还能产生500余万元的副产品销售利润。
在废水收集池前,朱灵运指着采用分质分流处理技术后的污水处理装置向记者介绍说,工艺废水和焚烧炉洗气废水等高含氟含盐废水在这里单独收集,经脱氟、MVR脱盐预处理,再与生活污水、初期雨水等其他低浓度废水一起进行物化处理,取得了很好的减污效果。
记者又来到厂区冷却塔前,了解了公司蒸汽回用水管网改造情况。据朱灵运介绍,公司实施了蒸汽冷凝水回收改造项目,通过增加管网,将部分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至冷却塔补水,大大减少了废水排放量,年可节约新水用量约6万立方米。“公司仅2022年环保投入就达3400万元,成效也非常明显。相较2021年,2022年企业废水总排量减少14.76%,COD、氨氮的排放量也大幅降低。”朱灵运自豪地说。
企业的发展思路和亮点让记者印象深刻。当问起创建“绿色工厂”的体会时,朱灵运说,根据华谊集团“绿色化工,美好生活”的发展理念,首先是要让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变成全员的自觉行动;其次是以基础设施改造为切入,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再次是在产品设计中引入生态设计理念,开发具有高附加值、节能环保、产品链上下协同和可回收利用的绿色产品。总而言之,就是构筑“绿色谱系”,夯实“绿色底座”,积聚“绿色动能”;厚植“绿色文化”,让绿色成为企业最动人的底色。
记者手记 | 绿色化工点亮美好生活
这次刚到常熟三爱富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采访,就欣喜地得知企业获得了“绿色工厂”的殊荣,顿时有了进一步探究的好奇。
对于这家公司,记者并不陌生。始建于1975年的常熟三爱富公司,原名常熟致冷剂厂,属于乡镇工厂。企业过往也曾“基础条件差、员工素质低、管理较落后”,但经过三爱富公司兼并收购、改造提升和多年发展,企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尤其是在疫情肆虐的3年间,仍能取得这样的业绩,实属不易。
这次采访让记者感受最深的是,其“绿色工厂”并非浪得虚名。他们不仅绿化做得好,还围绕“五化”目标,在从生产、产品、技术、供应的全生命周期贯彻绿色理念,让“绿色工厂”创建有目标、有思路、有指标。公司从基础设施改造入手,摸清“生态家底”;建立完善配套的能源环境管理制度,多维度夯实创建“绿色工厂”根基;还在能源管理、技措技改、低碳节能水平上不断提升,持续进步,将现代企业管理落到实处。
其实在采访之前,记者已经仔细研读了企业提交的几百页的“绿色工厂”申报材料,但在走、看、问、探的过程中,还是被企业所呈现出来的“绿色”所惊艳。他们持续坚守核心技术和创新,在行业内拥有话语权;持续加大安全环保投入,近三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环保和质量事故;同时,打造和谐企业和环境友好型企业,让员工获得了安全感、归属感。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在市场竞争的不确定性面前,企业因为有了目标,即使在爬坡,大家也共同发力,让绿色成了企业最为动人的底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