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转型升级 培育新质生产力 持续推进江苏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 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第三届理事会会长 赵伟建
受第三届理事会委托,向大会报告第三届理事会工作开展情况。
(以下简称“协会”)第三届理事会于2019年8月29日组建至今,任职已满五年。
五年来,协会在中国石化联合会的支持下,在省委社会工作部、省民政厅以及工信、发改、商务、应急、生态环境等部门的指导下,在各专业协会、地方化工行业协会和会员单位的大力配合下,面对疫情反复所带来的冲击以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四服务”(服务会员、服务行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工作宗旨,着眼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坚持开拓进取,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完成了5A级社会组织复评,被省人社厅、民政厅表彰为首届“江苏省先进社会组织”。
第三届理事会工作回顾
一、着眼协会规范发展,持续推进党建强会工作
协会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政治引领、思想引领和组织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强化党建引领、党建强会工作。协会联合党支部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协会各项工作的主线,找准工作重心和主要抓手,通过开展“党建+服务”“党建+创新”“党建+科普”等活动,全面增强协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为协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坚持定期开展集中理论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认真参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纪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在兴会强会上展现新作为。
二、着眼行业健康发展,开展决策支撑战略研究工作
着眼于行业健康发展,立足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协会积极开展相关政府决策支撑、规划咨询、战略研究工作。
一是积极参与化工相关产业政策制(修)订工作。受省发改委委托,承担完成《江苏省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修订版)(苏发改工业发〔2020〕1233号)调研起草工作,提出我省石化工业发展“两基地一空间”的布局方案、为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发展保供稳供优供的战略定位。受省工信厅委托,承担完成《江苏省化工产业结构调整限制、淘汰和禁止目录(2020年本)》(苏政办发〔2020〕32号)调研起草工作,根据产业发展实际优化了“三类中间体”禁止新扩建等限制类政策。参与省化治领导小组《关于加强全省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外化工生产企业规范化管理的通知》(苏化治〔2021〕4号)、《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全省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通知》等 调研起草,允许特定类别或类型园区外化工企业和项目有条件规范发展、支持化工集中区高质量项目“一事一议”落地。参与《江苏省化工园区管理办法》(苏政规〔2023〕16号)调研起草工作,明确化工园区全生命周期规范化管理要求,允许化工园区有条件新设、扩区,允许重点监测点有条件发展,优化新建项目投资门槛。此外,还参与了省“十四五”化工产业高端发展规划、原材料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方案、省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老旧装置更新改造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两高项目管理目录等相关政策性 制修订调研、咨询工作。
二是针对热点问题开展产业战略研究。根据省碳达峰工作专班部署安排,完成我省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路径研究,并编制完成江苏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兼顾当前与长远、稳妥有序科学推进行业碳达峰工作。受泰州市工信局委托,开展并完成了化工园区(集中区)化工生产企业规范化发展调查研究,全面梳理园区外化工生产企业发展现状与制约瓶颈,分析提出转型升级发展建议,并管理部门相关行业管理政策优化提供样本基础。受苏州市工信局委托,开展了苏州市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探索需求驱动型化工产业在生产要素等外部约束趋紧、下游需求持续向高端化升级的双重挤压下虑如何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受泰州市工信局委托,开展生物基化学品与材料、高端聚烯烃、电子化学品、副产氢高值低碳利用等细分等领域发展路径研究。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受省经信委(工信厅)、方志办委托,历时七年、数易其稿,完成二轮江苏省志《石油·化学工业志(化学工业卷)》编纂工作,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江苏化工产业发展历程,鉴往知来,向史而新。
三是承担相关区域、化工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工作。受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委托,先后完成南通、徐州、泰州、昆山、张家港等市化工产业“十四”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与编制工作。受相关园区委托,先后完成泰兴经开区国际(中日)合作产业园、泰兴经开区日化产业园、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常熟经开区化工园区、太仓港经开区化工园、南通经开区化工园、常熟经开区化工园、吴中经开区化工园区、昆山精细材料产业园等园区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的制(修)订工作。
四是积极参与政府部门相关技术咨询支撑工作。参与化工园区认定、化工集中区升级复核、化工园区阶段性核查、化工园区认定复核等产业部分工作细则优化及现场审核工作。协助省工信厅完成全省取消化工定位工业集中区转型升级方案评估审查工作。受相关工信部门委托,完成部分地区化工企业产业政策合规性核查工作。受托完成泰兴经开区、南通经开区等园区化工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一企一策”调研。参与省和有关设区市、园区石化化工专业职称评估、化工类清单项目评估、化工重点监测点认定、重大项目可行性论证、项目准入评估、项目产业政策符合性论证、项目经济技术先进性评估、项目行业分类界定等评审、评估工作。
三、着眼行业发展热点,组织多层面多样化交流活动
针对行业发展需求,组织多层面、多样化的交流活动,既是协会工作的载体,也是协会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一是继续组织召开江苏化工高质量发展论坛,助力行业转型升级。先后组织第二、三、四届江苏化工高质量发展论坛,分别以“新催化、新过程,新理念、新化工”“谋划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直面不确定,把握新机遇”为主题,紧扣行业发展脉络,聚焦产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邀请中国石化联合会傅向升副会长,中国石化集团谢在库院士,南京工业大学乔旭校长、郭凯副校长等产业、技术专家解惑行业发展趋势、新技术发展方向,助力企业转型升级;邀请省发改、工信、应急、生态环境等职能部门业务负责人宣贯最新产业政策与监管要求,促进企业合规发展。
二是继续组织召开江苏化学化工高峰论坛,促进产学研用合作交流。继续与省化学化工学会连续联合主办五届江苏省高等院校化学化工学院(系)院长(主任)论坛,论坛于第15届升级为“江苏化学化工高峰论坛”,以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人才培养支撑行业发展,聚焦产学研用合作。五届论坛先后聚焦“化工安全与教育”“双碳战略下新发展”“后疫情时代的能源与化工”“能源化工与安全”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三是常态化开展区域间合作交流,推进长三角化工产业一体化发展。与沪、浙、皖、赣、闽等省(市)化工行业协会联合组织“中国华东地区化协作交流会议”。2019年第十七届会议围绕“化工企业如何应对疫情,走出困境,寻求发展之路”的主题,交流各地应对疫情的做法与经验,研讨了行业应对疫情寻求发展的思路与对策;2020年第十八届会议围绕“内外需双循环下的化工供应链安全”的主题,就产业基础再造和供应链提升,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贡献行业协会的智慧与力量等建言献策。2019年、2020年与上海、浙江、安徽省化工协会联合组织两届“长三角化工行业公平贸易及产业发展论坛会”,就长三角化工行业国际经贸摩擦合作应对、化工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开展交流与讨论,并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化工行业经贸摩擦合作应对联盟,倡议、编制发布年度《长三角化工行业经贸摩擦报告》《长三角化工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2023年与与皖、沪、浙化工协会在安徽六安联合组织召开长三角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旨在加快长三角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区域化工协调发展新格局。
四是组织全国化工行业(园区)污染综合治理大会,助推行业绿色化发展。先后组织第七届、第八届全国化工行业(园区)污染综合治理大会,600多人次参会,就化工行业发展中的危与机、园区智慧化管理、化工行业固体废物、废气、废水综合治理和解决方案等内容与参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同期举办南京绿色化工产业博览会,300家次企业/园区参展、6000多人次参观。
五是组织禁化武履约能力竞赛,促进监控化学品企业合规发展。承办由省禁化武办主办2021年全省禁化武履约能力竞赛决赛,邀请国际禁化武组织前视察员、国际禁化武组织科咨委原主席担任评委和技术术仲裁并作专业点评,以赛代练、以点带面,推动企业全面提升履约能力。协助省化治办开展视察前情况介绍示范文本交流评审活动,通过同行交流、专家点评,进一步提升企业PIB文本编撰和数据整理呈现水平,夯实企业履约基础。
六是组织系列化专业技术经济交流活动,促进热点难点堵点问题解决。针对智改数转网联、先进反应技术、高效分离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化工新材料、绿色化工工艺创新、化学工程研究生培养、纳米材料、水处理、清洁生产、关键单体突破、金融工具应用等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协会主办、联办、协办了一系列专业技术、经济交流活动,如: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宣贯暨数字化转型巡回报告会、全国催化加氢工艺及催化剂技术开发与工业应用交流研讨会、精细化工连续化工艺开发及连续流技术研讨会、DCE产业行—大宗商品产业培训、中国化工新材料(关键单体)发展大会、2023年第三届化工分离与强化及工艺本质安全技术研讨会、2023年“第三届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论坛”等。
七是积极推进东西部产业协作交流。五年来,协会先后安排接待了我国中西部、东北部相关省(区)等化工同行与省内相关地区、园区和企业的考察交流活动近百次,赴青、新、蒙、贵、川、陕、皖、豫、甘、冀、鲁等地考察交流,为区域间产业转移与合作搭建平台。协助省发改委在南京共同组织苏陕协作·神木市“双招双引”南京推介会。
四、着眼市场走势需求,提供多种信息与技术服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的发展、企业的生存与壮大,都离不开市场的支撑。提供多种及时有效的信息与技术服务,也是协会重要的日常工作内容之一。
一是开展全省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协会定期、及时进行全省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并就行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定期上报省工信、发改等部门,通过《江苏石油和化学工业通讯》定期向会员单位发布。协会的经济运行分析及对策建议得到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得到业内和社会的好评。
二是做好江苏省化工行业公平贸易工作站建设工作。五年来,在省商务厅指导下,协会继续承担省商务厅化工行业公平贸易工作站工作,优化了网络平台架构、健全了相关工作规范,并通过网络、简报、季报等方式先后向商务部门、行业提供相关预警信息3000多条(篇),协助国家、省商务部门开展化工类相关案件调查或应对工作。代表会员企业申请对进口自美国的丙酸产品的反倾销调查。组织“出口和供应链企业应对欧盟碳关税专题培训研讨会”等活动,帮助企业了解欧盟碳关税、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电池法案、关键原材料法案等绿色壁垒及其应对策略。协会连续多年在省商务厅公平贸易工作站年度考核中获评优秀。
三是完善信息平台和体系建设,畅通与会员、行业之间交流。继续完善网、刊、信(即“ ”、“江苏化学网”;《江苏石油和化学工业通讯》;微信公众号平台、手机短信 )立体化信息 ,在不断增强协会秘书处服务功能和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协会与产业、政府、企业、会员之间的信息交流。
四是发挥专业优势,做好技术服务工作。组织开展科技成果鉴定,出具独立、公正的行业鉴定意见。针对拟建项目工艺安全可靠性组织专项论证评估,从技术源头把好安全生产关。受有关园区委托,组织专家对拟入园项目进行技术先进性与市场可行论证。受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委托,对拟建项目产业政策符合性、能效先进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等进行评估论证。针对企业在生产运营中所需解决的技术难题,组织专家上门开展技术服务,解疑释难。组织企业申报科技专项。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的应用,所推荐的“嵌入临氧裂解过程的三废治理与化学品生产耦合关键技术”“危险化学品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链风险防控与应急关键技术及装备”等多项技术入选工信部《石化化工行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第二批)》。
五是积极搭建产业协同创新 。充分发挥产学研用联系的纽带作用,协会先后与南京工业大学等共建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与常州大学等共建先进催化工艺协同创新中心,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组成校企联盟,牵头成立绿色弹性体材料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
五、着眼人员素质提升,积极推进行业人才培养工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转型升级、企业生存发展,都离不开高素质人力资源的支撑,搭建沟通的桥梁与渠道,提供多种及时有效的行业人才培养工作,是协会重要的日常工作内容之一。
一是进一步拓展化工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五年来,累计有1万多化工类高职院校学生组织协会所组织化工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相应工种与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组织2次职业技能考评员培训,200多人参加。
二是进一步推进产业适用人才培养工作。五年来,协会积极推进化工园区、企业和院校适用人才合作培养,与泰兴开发区共建人才化工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每年举办江苏省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促进在校大学生综合技能应用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累计有1500余支次队伍参赛;每年举办大学生化工实验竞赛,提升化工类大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累计1500人次参赛。
三是积极参与产教融合新型载体建设。共同发起或参与了现代化工、化工安全与应急技术、能源化工检验检测认证、石化化工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等产教融合共同体,促进产业适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六、着眼可持续发展,推进行业社会责任担当
作为安全、环保风险较高的行业,其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理解、认可与肯定,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强化社会责任担当,重塑行业正面形象。
一是积极推进行业责任关怀行动。以责任关怀工作委员会为主要载体,推动全省各化工园区、重点企业承诺并践行责任关怀理念,鼓励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增强与社区、周边居民的互信,通过企业间互鉴互学提升行业本质安全实践水平。全省承诺践行责任关怀的园区、企业、院校以及责任关怀工作推进机构数量均居全国各省市之首。
二是积极开展化工科学普及工作。每年组织院士、专家和志愿者进校园、进社区活动,通过专家科普报告、趣味实验演示、宣传资料发放,提升学生、社区人员对化学、化工的科学认识,缓解其对化工的恐惧与排斥,累计受众规模超达5万人次。组织《禁止化学武器公约》25周年知识竞赛,全省200多家企事业单位6691名监控化学品研发、生产、经营相关人员参与,总参与数近1.7万人次。承办省危化品安全知识有奖竞赛,组织全省高校和企业数万人次参加线上答题参赛,让安全知识走进千家万户,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三是积极参与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工作。五年来,协会力所能及、量力而为地出资60多万元,先后资助了我省淮阴区渔沟村村民中心改、陕西白河县宋家区域敬老院设施购置升级、新疆克州阿合奇县哈拉奇乡阿合奇村维稳指挥部建设、陕西汉中南郑区梁山镇岭岗村结葡萄园提质增效项目、青海海东平安区中医院助力光明关爱工程、西藏拉萨达孜雪乡农副产品厂技改提升、青海泽库县多禾茂乡特色风干牛肉加工设施提升等项目,受到了省民政厅的表彰,被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前方指挥部表彰为2022年度帮扶优秀组织单位。
五年来,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得到了一些认可,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目标,协会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跟会员、行业以及相关部门等的要求仍存在着差距,比如,协会服务行业、企业、政府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内部建设上还有许多亟待改善的地方。这些问题和困难,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深入总结,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
关于第四届理事会工作的建议
第四届理事会任职期间将是江苏化工产业在多年深度调整后深入推进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再续辉煌的关键五年。在此进程中,协会如何更好发挥作用,我谨代表第三届理事会提出如下建议,供新一届理事会参考。
一是希望新一届理事会能把握行业发展中心任务,推动化工强省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要进一步强化行业创新促进工作,发挥行业协会平台与纽带作用,打造以企业为主体,以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为后盾,以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充满活力的创新体制为载体的创新体系,以先进创新成果助力行业新质生产力。要进一步强化责任关怀推进工作,充分利用好“责任关怀”这一全球化工行业共同倡导的发展理念与实践,组织更多的园区和企业加入进来,强化社会责任担当,持续提升绿色环保、生产安全、职工健康水平,将生产安全和环保健康的工作由企业围墙内扩展到企业围墙外,为产业发展打造良好的内部、外部环境。要进一步强化一流企业培育工作,充分发挥我省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足鼎立竞合共进的企业主体结构优势,推进大企业做强做优、中小企业做精做特,以创新为驱动、以人才为支柱、以品牌为引领、以管理为保障,培育打造更多的“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一流化工企业,支撑起一流的化工园区、一流的化工产业。
二是希望新一届理事会能把握协会改革主线任务,推动规范强会建设,打造政府靠得住、企业信得过、行业离不开的行业协会。要进一步增强协会党建引领工作,按照省委社会工作部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党建会建融合发展工程,强化政治担当,突出党建赋能,健全党组织参与决策管理机制,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行业治理效能,全面打造政治过硬、治理规范、公正中立、作用彰显、清正廉洁的行业协会商会。要进一步增强协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协会密切联系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优势,建好、用好智库平台,当好会员帮手、园区助手、政府参谋。要进一步增强协会支撑体系建设,发挥好协会平台纽带作用,打造以秘书处为统筹协调的专兼职队伍相结合的工作支撑体系,发挥好各工作委员会在专项领域内的推动作用。
各位会员,当前,全省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以“走在前、做示范”的使命担当、扎扎实实的工作举措,用心用力书写好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和“时代新篇”。江苏化工产业同样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全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动摇,突出创新驱动和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石化产业动能转换、结构升级和质效提升再上新台阶,为江苏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做示范”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新一届理事会的领导下,在广大会员单位的支持下, 必将以此次会员大会为契机,不待扬鞭自奋蹄,鲲鹏展翅天地宽,融入新时代,再上新征程,开启新辉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