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科技先行。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水污染治理和资源化技术研发团队瞄准化工园区特征污染物治理这块“硬骨头”,十年来持续发力,突破关键核心科技瓶颈,创新研发出基于污染物特性响应的高效降解技术,精准指向苯环/杂环类、烃/酰类等特征污染物的有毒官能团脱除和深度去除。该技术成果成功在长江中下游的30多个化工园区进行规模化技术示范与广泛工程应用,为化工园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锚定化工园区治污难点发力
据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陈勇介绍,近年来我国的化工园区快速发展,化工园区生产和使用的化学品常达上千种,其产生的高毒性、难降解特征污染物种类多、危害大、治理难,而特征污染物的治理是化工园区的治污难点。
其中,苯类/杂环类、烃类/酰胺类化合物等是化工园区主要优控污染物,也是常规处理工艺难以有效降解的主要毒性物质。苯环/杂环类等特征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突变、致生殖毒性、生物富集性和水生毒性等特性,精准有效地深度去除这些毒性物质成为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迫切需求。
如何有效管控特征污染物带来的环境风险,科研重任落在了陈勇所在的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水污染治理和资源化技术研发团队肩上。作为团队技术负责人,陈勇表示,“我们要面向水生态安全重大需求,围绕全省生态环保中心工作,为政府提供战略性、前瞻性的技术支撑。我们工程技术研发团队依托国家重大水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研发出以‘精确识别―高效降解―智慧管控’为核心的特征污染物全过程精准管控技术体系,在技术创造性、新颖性、实用性和功能综合性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
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陈勇表示,团队所研发的基于污染物特性响应的高效降解技术,一方面创新定向循环脉冲高传质及高富集催化方法,形成了复合电催化氧化和臭氧催化等重要装备与材料,有效破解传质扩散瓶颈,加速硝基/氯基有毒官能团脱除、开环降解及生物毒性削减,苯类/杂环类特征污染物综合去除率超过90%,能耗降低50%,突破了苯环/杂环类、烃/酰类等特征污染物的有毒官能团脱除和深度去除难题。另一方面,开发新型生态滤料与级配优化技术,富集驯化功能微生物,实现化工尾水生态净化回用。经检测,出水特征污染物种类大大减少,检出浓度远低于标准限值。
“大型?、斑马鱼对所生存的水质要求很高,对水环境变化十分敏感,是常见的环境指示性生物。”陈勇说。通过检测可以看到经净化处理后的工业尾水对大型?、斑马鱼等成组生物均无毒性效应,直接证明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
团队研发的特征污染物高富集传质―降解关键技术,经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先后入选全国“绿色技术十佳应用案例”“水专项第一批典型工程示范及推广工程”“江苏省生态环境治理创新实用技术”。陈勇介绍,该技术成果目前已在包括江苏、江西、安徽等长江中下游的30多家园区进行了规模化技术示范与广泛工程应用,年处理废水量达1亿吨,为破解化工特征污染物治理难题、保障区域水生态安全发挥了关键性科技支撑作用。
精钻水污染治理助力美丽江苏建设
陈勇表示,团队研发的“化工园区特征污染物精准管控技术”体系具备良好的适用性和延展性,在进行适当的微调后,就可扩展到印染、电镀等各种类别工业园区,快速形成有效应用。为遏制“化工围江”的生态环境影响、推动长江大保护落地见效、提升区域水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现实样板。
“未来我们科研团队将继续加强重点行业水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工程技术研发,包括园区典型产业废水近零排放和污泥资源化技术,以科技力量助力化工园区减污降碳,支撑无废园区建设。”陈勇说,自己将会和团队成员们共同努力,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建设美丽江苏贡献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