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蒋建中教授团队在智能型表面活性剂的开发设计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重要学术论文:“Charge Density Overcomes Steric Hindrance of Ferrocene Surfactant in Switchable Oil-in-Dispersion Emulsions(Angew. Chem. Int. Ed.2022, e202210050,https://doi.org/10.1002/anie.202210050)”,硕士研究生刘芸姗、张豪杰、博士研究生张婉晴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江南大学崔正刚教授和英国Hull大学Bernard P.Binks教授为共同作者,蒋建中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表面活性剂在日用化工、纺织、石油开采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其对于稳定乳状液、泡沫等胶体分散体系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这种稳定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例如当表面活性剂头基附近含有较大的刚性基团时,由于空间位阻效应,它们在界面上只能形成排列疏松的单分子层,即使在高浓度下也不能稳定乳状液或者泡沫。如何克服位阻效应,使其能在低浓度下也能稳定乳状液是一个挑战性课题。
该课题组发现一种含有二茂铁基团的“空间位阻”表面活性剂(FcN+C12),其结构能在单头单尾型(FcN+C12)和双头单尾型(氧化态,Fc+N+C12)间可逆转变,其头基附近的二茂铁基团令该类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上排列疏松,高浓度时仍无法实现乳状液的稳定。但在微量纳米氧化铝颗粒的协同作用下,Fc+N+C12能在较低的浓度下稳定oil-in-dispersion乳状液,从而构建了氧化-还原响应的智能型乳状液。另一方面,通过改变体系的pH可以进一步实现oil-in-dispersion乳状液与Pickering乳状液的可逆转变。
作者发现,Fc+N+C12与纳米氧化铝颗粒的浓度分别低至1×10-4mM和0.001 wt.%时即可稳定oil-in-dispersion乳状液,甚至可以形成高内相乳状液(HPIEs)。相比其他HPIEs,该体系具有乳化剂用量低、粘度小等优点。
作者进一步探讨了相关的作用机理。氧化后的二茂铁基团增加了油滴表面的电荷密度,使油滴的界面电势(j°)大幅提高,从而显著增加了油滴之间以及油滴和颗粒之间的双电层排斥作用,而相互排斥的纳米颗粒分散于连续相中,构建了较厚的界面膜,显著降低了油滴间的范德华引力作用。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Fc+N+C12足以稳定oil-in-dispersion乳状液。
鉴于该乳状液能在oil-in-dispersion和Pickering类型间可逆转换,作者成功将其应用于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分别得到具有光滑表面或嵌有颗粒的草莓状聚合物微球。本文为设计和开发适用于oil-in-dispersion乳状液的智能表面活性剂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技术在乳液聚合、多相催化以及油品乳化运输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