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12月28日,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传出消息,该所非金属催化团队研究员张建等在耦合场催化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创新地提出碳烟燃烧的电气化催化方法,突破了传统热催化的碳烟起燃温度限制。
这种催化燃烧电气化方法有望用于柴油车及油电混动车尾气后处理,即以车载电源为动力并将电气化策略集成到电子控制单元,实现碳烟颗粒物排放的实时控制。
在该研究中,科研人员尝试将非传统的电加热方式引入催化燃烧过程,发展出碳烟燃烧的电气化催化方法。该方法只需施加低电压即可实现碳烟的高效催化净化,摆脱了外加热源并减少了热传递损失,能耗可降低一到两个数量级。
催化燃烧是有效降解碳基污染物的普遍方法。传统催化燃烧方法虽然可以将碳烟起燃温度降至排气温度范围内(约300℃)以实现其被动消除,但车辆处于频繁怠速状态下排气温度低于200℃,现有技术较难突破这一温度限制。
宁波材料所非金属催化团队多年来致力于多相催化研究,开发用于生物质转化与典型化工反应的高效多相催化材料,在活性位设计合成与反应机理研究上持续取得进展。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依托负载钾的纳米氧化锡锑导体催化剂,设计了程序控制电功率线性增长的电气化策略,对导电纳米金属氧化物施加低电压形成贯穿电流,产生电热效应和电子效应引发与之接触的碳烟燃烧反应。
实验结果显示,在通电初始5分钟内可完成50%以上的碳烟转化、燃烧温度在75℃以下,降低了燃烧温度对催化剂—碳烟接触方式的依赖,性能远优于传统热催化反应(50%碳烟转化率、温度超过300℃)。
同时,科研人员通过机理研究揭示电流可驱动催化剂晶格氧移动,促进晶格氧与碳烟的反应,从而提升活性结构催化碳烟燃烧活性。此外,科研人员还发现了导电催化剂颗粒与碳烟颗粒之间相对的电场力流化效应,即两种颗粒在电场库伦力作用下会产生逆向运动,该效应可增强催化剂和碳烟之间的接触。
该成果由张建、济南大学教授张昭良与中科院磁性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钟志诚合作完成,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项、申请专利合作条约1项,获授权中国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软件著作权1项。此外,基于纳米电热催化的整体器件也在甲醛降解、杀毒灭菌等场景展现出优异性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