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实现高性能纤维锂离子电池规模化制备”这两项化工类成果入选。
这10项重大科技进展先是从310项推荐的科学研究进展中先遴选出30项成果,再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350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进行网上投票最终产生。
其中,“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由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马延和研究团队完成。该研究团队通过从头设计二氧化碳到淀粉合成的非自然途径,采用模块化反应适配与蛋白质工程手段,解决了计算机途径热力学匹配、代谢流平衡以及副产物抑制等问题,克服了人工途径组装与级联反应进化等难题,最终形成由11步核心反应组成的人工淀粉合成途径(ASAP)。该途径偶联化学催化与生物催化反应,在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的情况下,在实验室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和氢气到淀粉分子的人工全合成,使淀粉生产从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向工业车间生产模式转变成为可能,取得原创性突破。
“实现高性能纤维锂离子电池规模化制备”由复旦大学彭慧胜、陈培宁等合作完成。该研究团队系统揭示了纤维锂离子电池内阻随长度的变化规律,有效解决了活性材料和纤维电极界面稳定性难题,连续构建出兼具良好安全性和综合电化学性能的新型纤维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满足了电子产品高度集成化和柔性化发展要求。此项研究开发的纤维锂离子电池系统,电化学性能与商业锂离子电池相当,稳定性和安全性更加优异。长度为1米的纤维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可以为智能手机、手环、心率监测仪等可穿戴电子设备长时间连续有效供电。他们还建立了世界上首条纤维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实现了其规模化连续制备。
同时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还有“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神舟十二号、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完成对接”“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揭示月球演化奥秘”“揭示SARS-CoV-2逃逸抗病毒药物机制”等。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至今已举办17届,旨在展示我国重大基础研究科学进展,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奉献精神,开展基础研究科学普及,促进公众理解、关心和支持基础研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