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
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2022年底前,所有化工园区都要制定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健全完善安全管理机构与管理制度,配齐配强专业安全监管人员,明确“四至”范围,划定周边土地规划安全控制线。明确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封闭化管理、智能化管控平台、公用工程、消防设施、危险化学品车辆专用停车场、实训基地等建设。
2022年1月29日
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指南(试行)
已经认定公布的化工园区和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使用许可证的企业应参照上述指南,全面开展平台建设,其他有关企业要结合实际,建设相关功能,提升安全风险防控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化工园区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在完成上述指南中要求的平台基本功能与基本内容基础上,拓展建设功能模块,提升应用水平。
2021年12月31日
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方案
制定印发《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办法》,开展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推动各地区落实“一园一案”整治提升方案,实施重点化工产业聚集区重大安全风险防控项目,确保2022年底前全部达到一般或较低安全风险等级。
2021年12月28日
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办法》对化工园区设立、管理机构、园区选址、规划、安全、环保、应急救援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是各省份制定实施细则及开展认定工作的基本遵循。各省级人民政府或其授权机构应按照不低于《办法》建设标准要求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完善本地区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实施细则、认定评分标准,组织开展化工园区认定,并定期组织已通过认定的化工园区开展自评和复核。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据职责负责化工园区相关管理工作。对于已出台实施细则并公布认定化工园区名单的省份,要按照《办法》对已通过认定的化工园区进行复核,不符合《办法》要求的,要限期整改。
2021年12月22日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将促进重化工业向绿色低碳、安全、智慧转型,建设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石化产业基地,推动江苏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江苏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石化和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医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为主的特色产业体系,成为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布局的重要板块。江苏将抓住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上海大都市圈功能拓展和长三角产业协同创新机遇,促进重化工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特色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海洋产业向新兴领域迈进,推动江苏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12月15日
关于做好“十四五”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发改办环资〔2021〕1004号
到2025年底,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各类产业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显著提升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通过循环化改造,实现园区的能源、水、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二氧化碳、固体废物、废水、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
2021年8月16日
关于“十四五”推进沿黄重点地区工业项目入园及严控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项目的通知
发改办产业〔2021〕635号
对不符合安全、环保、用地、取水等规定或手续不齐全的园区,要按相关规定责令其限期进行整改。在相关园区整改到位前,不得再落地新的工业项目。“十四五”时期沿黄重点地区拟建的工业项目,一律按要求进入合规工业园区。
2021年4月20日
化工安全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指南(试行)
督促C级以上化工园区研究提出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营管理方案,采取自建、共建或委托服务等方式,力争“十四五”末实现每个化工园区都有配套的实训基地提供服务。同时,化工安全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指南(试行)发布,对实训基地的建设内容和运行保障提出了要求。
2021年3月28日
“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试点建设方案
“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整体架构设计上,按照感知层、企业层、园区层、政府层“多层布局、三级联动”的思路,推动企业、园区、行业、政府各主体多级协同、纵向贯通,覆盖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等各环节,实现全要素、全价值横向一体化。在园区方面,通过打造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建设全要素网络化连接、敏捷化响应和自动化调配能力,实现不同企业、不同部门与不同层级之间的协同联动,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研判、应急演练和隐患排查,推动安全生产“三个转变”,推动科技创新、产业生态、配套服务在园区内外的渗透及融合发展,提升政府对园区的高效协作、精准扶持、有效监管,实现新园区建设和已有园区安全、可持续发展。
2020年10月10日
“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
(2021-2023年)
行动计划围绕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打造新型能力、深化融合应用、构建支撑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重点任务,提出支持工业企业、重点园区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安全生产管理,实现关键设备全生命周期、生产工艺全流程的数字化、可视化、透明化。到2023年底,工业互联网与安全生产协同推进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工业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明显增强。一批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建成运行,“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快速感知、实时监测、超前预警、联动处置、系统评估等新型能力体系基本形成,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管控水平明显提升,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支撑和服务体系,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模式。
省级
2022年1月30日
浙江省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建设评价导则
(2022版)
园区企业不应使用国家列入淘汰目录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不应生产国家列入淘汰目录的产品。园区应建立履行绿色低碳发展工作职责的专门机构、应配备2名(含)以上专职工作人员。鼓励园区建立并运行环境管理体系和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监测管理平台。鼓励园区开展工业绿色低碳微电网建设,发展屋顶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高效热泵等,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推广氢能、储能技术应用。
2021年12月15日
安徽省危险化学品产业转移项目和化工园区安全风险防控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2022年底前,转移项目、老旧化工项目安全设计诊断完成率达到100%,精细化工企业整治任务“四个清零”完成率达到100%,化工园区全部建立项目准入管理制度、全部达到一般或较低安全风险等级。
2021年9月22日
山东 - 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方案(2021-2022年)
明确指出了安全生产信息化七大建设内容,包括: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危险化学品企业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系统、特殊作业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和视频监控系统、危险化学品企业人员自动定位系统、危险化学品企业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安全生产全要素管理信息化系统、加油站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同时,指出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在安全监督检查中,应当认可安全作业证、隐患排查台账等电子信息档案的有效性;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运行的安全风险识别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相关数据,可不在山东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监管巡察信息平台等系统进行填报,避免出现企业重复录入问题。
2021年7月
江苏省工业园区(集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工作方案(试行)
江苏将分批推进全省工业园区限值限量管理工作,2021年底前全面开展全省172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以及化工园区(集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2022年底前,全面开展全省市级及以下工业园区(集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
2021年5月24日
浙江 - 关于实施化工园区改造提升推动园区规范发展的通知
浙经信材料〔2021〕77号
统筹推进园区智慧化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数字化平台对接化工产业大脑。原则上限制园区内无上下游产业关联度、两头(原料、产品销售)在外的基础化工原料建设项目;要限制主要通过公路运输且运输量大的以爆炸性化学品、剧(高)毒化学品或液化烃类易燃爆化学品为主要原料的化工建设项目,以及限制高VOCs排放化工类建设项目,同时抓住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和“十四五”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机遇期,因地制宜制定园区外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关停、转型、搬迁、升级”产业政策,限期推进现有化工园区外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迁建入园。
2021年5月18日
江苏 - 关于加强全省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外化工生产企业规范化管理的通知
苏化治〔2021〕4号
针对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外化工生产企业,加强化工重点监测点企业管理,鼓励化工重点监测点企业通过信息化改造,依靠技术支撑实现安全风险的常态化、智慧化管控。加强取消化工定位园区企业管理,取消化工定位园区要进一步压减化工生产企业数量,不得新增化工生产企业、新建扩建化工生产项目。加强关闭退出企业后续管理及涉化工艺的非化工类别企业管理,整体提升园区外化工生产企业层次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