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二腈背后有一个产业梦。
没有己二腈的尼龙行业,是一条没有上游的河。
“上游原料得不到保障,下游尼龙66的规模就被束缚,应用市场的开拓就会处处受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研究员李文军这样总结己二腈的行业价值,“没有国产己二腈,就没有尼龙行业的健康发展。”
川流不息,是整条产业链的憧憬。
受操控的增长
据著名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估计,未来几年,尼龙66聚合物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到2029年,全球尼龙66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2%,而中国市场将达4%,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尼龙市场。
然而,不断增长的需求背后,是己二腈供应的巨大缺口,以及国内尼龙66行业企业依然脆弱的“安全感”。
“国产己二腈的供应缺位,使‘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产业链被寡头高度垄断。凭借技术垄断和封锁,国外企业通过己二腈的供给,几乎可以轻而易举地操控我国整个尼龙产业链的高端延伸,严重影响行业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一位业内专家对此直言不讳。
李文军向记者表示:“如果原料受制于人,比如遇到饥饿营销,下游市场需求就得不到充分满足。”
据杭州帝凯工业布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丽琴介绍,我国目前尼龙66初级切片的年消费量大约80万吨,己二腈/己二胺的需求量大约40万吨。“此消费量很大程度受己二腈/己二胺短缺压制。”董丽琴告诉记者,“当己二腈供应极大丰富后,我国尼龙66年消费量会在很短时间内突破120万吨甚至更高。当己二腈价格下降到合理区间后,我国尼龙66应该有不低于200万吨的年消费能力。”
天辰齐翔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军湘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面粉’的定价权,也就失去了对‘面包’定价权的控制,从而产生贸易风险。”
完善产业链条,解除发展桎梏,羝羊“破”藩。
被收割的溢价
在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历史上,原油、硫黄、部分高端有机硅和电子化学品等多次被国外“收割”。“‘凡是中国人要买的东西都贵,凡是中国人要卖的东西都贱’正是这种写照。”一位行业专家说,己二腈同样如此。
“己二腈加氢后制得的己二胺是合成尼龙66的重要原料,占据大约一半的物料构成,因此己二腈的价格波动对尼龙66成本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作为尼龙66产业链的关键源头,当英威达或奥升德等主要国外生产商出现生产波动供应紧张时,国内整个尼龙66产业链都会遭到大幅冲击。”董丽琴告诉记者。
“比如去年,英威达和奥升德轮番遭遇不可抗力,导致尼龙66供应极度紧张,市场价格翻倍不止,在很短时间内就从不到2万元/吨涨到了5万元/吨,国内下游相关企业一度处于亏损状态。”她说,“产生的溢价绝大部分被外企‘收割’。”
据了解,近年来,国外己二腈企业装置遭遇不可抗力事件屡屡发生,导致己二腈供应多次中断,仅2018年便达10多次,直接引发国内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产业链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原料和终端产品价格暴涨,尼龙66产业受到严重冲击。
“稳定的原料供应是下游企业的共同心愿。希望国产己二腈能实现稳定生产,并提供长期可靠的供应保障,维护下游企业生产的稳定。”董丽琴表示,现阶段国内实现己二腈商业化生产的只有华峰集团一家,期待国内技术更先进的己二腈厂家能尽快投产。
寄望国产落地,实现供求平稳,鸿渐于陆。
遭抑制的需求
业界普遍认为,己二腈供给受限,不仅使我国尼龙66产业停滞不前,更无法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下游应用需求。
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表示,我国未来几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尼龙66消费市场,但多年来己二腈未能实现自主供应,严重限制了我国尼龙产业发展和产品竞争力提升。据了解,尼龙66的部分需求长期受抑,高价格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工业丝和民用丝领域的应用。
己二腈的充足供应会带来什么?“己二腈不仅是尼龙66的原料,还可用于生产高性能涂料和医药中间体。其供应丰富之后,可以极大程度刺激国内相关下游企业的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大幅增加整个产业的产值贡献,带动全产业链高速增长。”董丽琴对记者说。
据介绍,己二腈是生产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的关键原料。近年来,HDI行业发展迅速。数据显示,2014~2020年全球HDI单体产能复合增长率超过10%。2020年,中国HDI单体总产能已达17万吨/年,居世界首位。
正是看到中国市场的潜力,跨国巨头也不断在中国布局。如英威达2020年6月在上海化学工业区(SCIP)启动40万吨/年己二腈项目,并于去年8月与SCIP签约,宣布将其SCIP尼龙66聚合物生产基地总产能翻番,扩至40万吨/年。英威达中间体亚洲区总监窦芳芳在签约仪式上表示,中国市场的潜能可能远不止于此。受限于供应短缺,很多应用领域如锂电、太阳能等可能还没有用到尼龙66,但并不表示没有需求。她认为,未来5到10年,中国市场潜力不可估量。
此外,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产业链的持续开拓、消费端的不断打开也将为助推“六稳”“六保”作出贡献。正如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在今年2月17日举行的2021年度石化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所指出的,攻克“卡脖子”技术攻坚战还很艰巨,也是保增长和稳增长的要害所在。
释放应用潜能,创造增长机遇,利涉大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