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 化工园区登录 专业委员会登录

18luck新利app

Hi,欢迎来到 联系我们

Hi,欢迎来到 联系我们

18luck新利app

行业资讯 行业动态 传统能源仍在稳定供应中发挥压轴作用
传统能源仍在稳定供应中发挥压轴作用
  发布日期:2022-05-24

2021年是能源市场波动最为剧烈的年份之一。我国煤炭电力阶段性供应紧张问题突出,煤炭等能源价格创多年来新高。党中央、国务院有力推动能源安全保供,我国全年能源经济总体向好,能源市场强势攀升后回稳,传统能源行业仍在能源稳定供应中发挥重大作用。

国家能源集团近日发布了《中国煤炭、电力及碳市场年度报告》(简称《报告》),从煤炭、电力和碳市场3个方面回顾了2021年能源发展情况,并对2022年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在煤炭市场方面,《报告》称,2022年预计国民经济发展前低后高,稳中有进。煤炭需求仍有增长,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推动电煤需求保持强劲,高油价驱动煤化工生产热情,基建适度超前发力促使钢铁建材用煤维持刚需,预计全年煤炭消费量达到43.7亿吨(30亿吨标准煤),继续刷新峰值。

在碳市场方面,《报告》认为,2022年,俄乌冲突对地缘政治格局和国际经济贸易走势产生不可预见性的影响,尤其将进一步加剧短期内全球能源供需紧张局势,2022年能源价格或将延续上涨态势,为碳价格走势增添较大不确定性。

煤炭将继续发挥市场“稳定器”作用

去年我国煤炭产量、进口量、消费量和价格均创近年或历史新高。

《报告》称,2021年,尽管煤炭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但时段性供需矛盾带来煤炭市场剧烈波动。10月下旬伴随着强有力的增产保供,煤价快速理性回归。

在生产方面,2021年,煤炭主体能源地位进一步明确,全年能源保供任务艰巨,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有效发挥了能源“压舱石”“稳定器”的作用,全年煤炭产量达到41.3亿吨,同比增长5.7%,并创历史新高,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在进口方面,煤炭进口量先低后高,全年进口创2014年以来新高。2021年,进口煤炭3.23亿吨,同比增长6.6%,仅次于2013年的3.27亿吨。全年煤炭净进口3.21亿吨,创历史新高。

在消费方面,煤炭消费超预期增长,出现新峰值。2021年,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宏观经济持续复苏向好,出口维持景气,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全社会用电量稳步提升,终端工业用煤继续释放,拉动煤炭需求超预期增长。全年煤炭消费42.7亿吨,同比增长5%,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56%,较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折标准煤29.34亿吨,成为新的峰值。

《报告》分析,预计2022年,煤炭产能将有较明显的提升。上年2.2亿吨永久核增产能将会全面释放,1亿吨应急核增产能随保供政策延续将继续发挥作用,加之国家发改委还提出采取综合措施增加3亿吨有效产能,“保供给,稳价格,强储备”基础更为牢固,预计全年煤炭产量达到43亿吨的新高。受地缘政治和国际贸易形势变化影响,进口煤不确定性增加,预计2.5亿~3亿吨。综合来看,2022年,我国煤炭市场基本可以实现供需平衡,同时也有能力在日益复杂的国际能源供需环境中保持相对稳定,并在全球煤炭市场中发挥重要影响力。在港口和产地煤价“合理区间”等措施引导下,2022年煤炭市场价格中枢将出现一定幅度回归,预计在年初冲高回落后趋稳运行,波动幅度趋窄。中长协基准价由每吨535元上升至每吨675元,将在新的供需环境下推动长协煤价稳中有升,并继续发挥市场“稳定器”作用。

国内碳交易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交易。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收官。

《报告》称,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期内碳价格走势总体平稳,市场活跃度先冷后热。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交易当天,由主管部门设定48元/吨的开盘价,但较五大电力集团的心理预期价位( 20元~30元/吨)明显偏高。开盘当天,共计成交410.4万吨,总成交额超2.1亿元。进入8月,碳市在经历开市短暂的上涨后开始缩量下跌,并在当月底首次“破发”。到9月,碳价持续下跌至42元/吨。10月,碳价小幅上行后持续下跌,但日均交易量呈稳步上涨态势。11月,碳价稳定在42元~43元/吨,当月累计成交2303万吨,超过前4个月的总和。12月,碳价稳步上涨,单日成交量在500万~1000万吨,交易活跃程度远超其他月份。

但同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仍处于增长阶段,且能源消费以高碳能源为主,协调经济增长和碳减排的难度较大,市场基本制度和交易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全国碳市场在运行过程中还面临诸多问题。

一是缺乏顶层法律支持。碳排放权交易需要建立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来保证交易、履约的顺利进行。当前,全国碳市场的法律依据为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对未如期完成清缴履约的控排企业,受限于行政罚款规定仅能执行在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数十万、数百万的配额购买成本相比微乎其微。因此,对数据造假、违规交易等行为尚不能进行强有力的处罚。为此,生态环境部于2021年3月30日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要求进一步加强跨部门联合监管、明确长远的配额总量制定和分配,并提出更为严格的违规处罚。《报告》预计,《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有望于2022年正式发布,并将为我国碳市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是数据质量有待提升。目前,各地核查机构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核查机构甚至无法判断企业的数据是否准确,更有企业面对利益诱惑铤而走险,篡改燃料的碳元素检测报告,试图通过篡改数据降低企业的碳排放量。究其原因,一方面,当前的惩罚力度还不够,惩罚范围不能仅局限于造假企业,对帮助其造假的中介服务机构也有必要进行惩罚;惩罚方式不能仅局限于直接罚款,也可以对相关企业、核查机构的声誉进行惩罚。另一方面,当前企业排放数据和信息的透明度还有待提升,《报告》认为,亟需建立信息公开平台,并采取统一的规定和指导,明确公开配额总量、排放总量等关键信息,提升信息和数据透明度,接受更广泛的社会监督。此外,《报告》表示,政府可以借助其他碳排放量化方法(如连续监测)对核算结果进行验证,确保数据可靠性及维护碳市场公平公正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是监管制度有待完善。政府监管方面,MRV体系作为对碳交易数据进行监管的关键环节,但当前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为此,《报告》建议有关部门严格规范数据报送与核查管理,加强核查机构、核查人员的资质管理和能力建设,强化对信息造假相关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企业碳排放数据的准确可靠。

《报告》分析称,展望2022年,国内碳市场将进一步加快相关制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碳市场的作用和地位,将为我国碳市场建设提供更高层次、更加清晰坚实的法律保障。随着全国碳市场控排规模和减排需求的逐步扩大,全国CCER项目备案和减排量签发有望加速重启。

协会介绍 学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

协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025-8799064 

会员服务部:86918841 

信息部: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学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86918841 

信息部: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主办单位: 技术支持:南京苏化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