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力推碳税政策落地,2025年开始征收!时间提前,范围扩大,我国化工贸易将受冲击!
重大变化!时间提前!范围扩大!
什么是碳关税?
碳关税是一个边境措施,核心是产品的碳含量。碳关税学名又称碳边境调节机制,英文简称CBAM,是指主权国家或地区对其他未征收碳税、能源税或者实质性能源补贴国家生产的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特别关税。
今年3月15号,欧盟理事会表示基本上接受去年欧盟委员会提出的立法草案,以下是草案的主要内容:
· 欧盟碳关税适用范围限于水泥、电力、化肥、钢铁和铝等五种产品;
· 只承认出口国的“显性碳价”;
· 只对直接排放征税;
· 设置2022-2025年3年过渡期,2026年开始正式实施。
但在5月17号,欧洲议会的环境委员会内部通过的法案中我们注意到,该法案与之前法案相比内容更为激进,此次通过的方案在多方面都有了比较重大的变化:包括将正式实施时间提前一年、扩大行业范围、纳入间接排放等,具体如下:
计划实施时间提前。ENVI的方案将CBAM正式实施时间提前到2025年(提前一年),并提出将在2030年之前将欧盟碳市场所有行业纳入CBAM机制(比欧委会方案提前5年)。
扩大征税行业范围。相对原有钢铁、铝、水泥、化肥及电力的五个行业,新增纳入涵盖有机化学品、塑料、氢和氨。
扩大纳入碳排放范围。与欧委会方案仅核算直接排放不同,ENVI方案纳入间接排放,即制造商使用的外购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以更好地反映工业生产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成本。
入市难上加难!制造成本压力大!
▶此次变化可以说是给化工行业增添了不少生产压力,碳关税直接影响我国化工企业的制造成本,一个是技术成本,一个是人才成本以及设备成本。
▶按照欧盟行业先进技术标准,我国石化产品有可能是达不到碳排放标准的,想要出口到欧盟则需要额外缴纳碳关税。
▶那么目前有机化学品、橡胶制品等产品我国出口比较依赖欧盟市场,碳关税实行必然带来存出口成本增加、价格优势削减的风险,甚至未来这些产品在欧盟市场的份额也可能缩减。
▶有研究表明,假设将碳关税应用于电力、水泥、铝、化肥以及钢铁等五种产品,计算结果显示,这五种高碳产品的关税将显著提高。如图,中国出口欧盟的钢铁及钢铁制品将下降14.0%;出口欧盟的非金属矿物则下降25%。
*来源: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企业若要想达到进口国家所要求的低碳标准,要么加大研发技术,这需要大量的技术投入和人才投入,增加的是技术研发成本和人才成本;要么购买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这是设备的投入,不论是哪种哪种方式都意味着生产成本的增加。
很重要!以后这些都要收税!
*来源: 杭州瑞欧科技有限公司
根据最新通过的法案来看,碳关税征收行业范围为水泥、钢铁、电力、铝、化肥、有机塑料、化工和氢、氨行业。这些需要减碳的行业中,基本与材料、能源以及为工业生产过程提供原材料的行业相关。
碳关税的执行不仅对直接被纳入征收范围的原材料行业有影响,与此相关的整个产业链都将感受到连锁反应!以其为原材料的相关产业,如化工行业也将面临上游原料成本增加的问题。
参考目前欧盟碳市场碳价,以80欧元/吨(约合85美元/吨)的价格征收碳关税,钢铁、铝、化肥和水泥四大行业被征收的碳税分别是6.46亿美元、2.66亿美元、0.11亿美元、0.0077亿美元,合计9.24亿美元。
碳边境调节机制将造成出口成本上升,经计算钢铁、铝、化肥、水泥的的碳税成本将分别达到出口额的17%、20%、17%、31%。
行业挑战!低碳或成强制指标!
碳关税的过渡期缩短,执行时间从2026年提前到了2025年,留给行业实现低碳转型的时间所剩无几!
碳边境调节机制自被提出以来就面临很大争议,有专家认为这将给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依赖高碳产品出口的低收入国家造成过度负担、拖累这些国家低碳转型的进程。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和出口大国,也必将面临较大的冲击。
面对越来越强烈的绿色转型需求,以及国际市场“绿色壁垒”的挑战,在不远的将来,低碳或将会成为一项硬性要求。对于行业而言,只有加快转型步伐,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