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储能是压缩气体储能的一种,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循环工质进行充放电。飞轮储能则是通过电动/发电一体双向高效电机配合真空中的飞轮,实现电能和动能的双向转换的一种储能方式,能达到毫秒级的快速响应。
8月25日,全球首个二氧化碳+飞轮储能示范项目竣工仪式在德阳成功举行。该项目也是全球单机功率最大,储能容量最大的二氧化碳储能项目!
该项目由东方汽轮机与百穰新能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北京泓慧国际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深入合作、共同打造。项目占地18000㎡,约为两个半足球场大小,储能规模10MW/20MWh,能在2小时内存满2万度电,是全球单机功率最大,储能容量最大的二氧化碳储能项目,也是全球首个二氧化碳+飞轮储能综合能源站。
用电低谷期时,这个“充电宝”开启充电模式,压缩机启动,2个小时就能把巨大的柔性气仓里体积达25万立方米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压缩为液态,体积只有原来的1/300;在用电高峰到来时,使其重回气态,并推动透平进行发电,同样只需2个小时,就能发出2万度的电,足够60多个家庭使用1个月。
随着压缩机启动,稳步提升至额定转速,二氧化碳气体从巨大的柔性气仓中被抽取并压缩,标志着全球首个二氧化碳+飞轮储能示范项目正式建成竣工,向世界呈现,这里也是2022世界清洁能源大会示范应用场景之一。
项目各合作方依托十余年积累的新材料及系统设计集成经验、新型能源系统和二氧化碳动力装备方面的研发及工程应用经验、国内首套满负荷运行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系统压缩机/透平等关键动力设备的成功研制经验,在热力系统集成及优化、透平设备研制、经济性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突破了储能系统及动力装备的多项核心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加快我国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步伐,助力我国新型储能技术走在世界的前列。
二氧化碳储能特点:
二氧化碳储能是压缩气体储能的一种,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循环工质进行充放电,就像个超级“充电宝”。用电低谷期时,这个“充电宝”开启充电模式,压缩机启动,2个小时就能把巨大的柔性气仓里体积达25万立方米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压缩为液态,体积只有原来的1/300;在用电高峰到来时,使其重回气态,并推动透平进行发电,同样只需2个小时,就能发出2万度的电,足够60多个家庭使用1个月。飞轮储能则是通过电动/发电一体双向高效电机配合真空中的飞轮,实现电能和动能的双向转换的一种储能方式,能达到毫秒级的快速响应。
结合二氧化碳储能时间长规模大、飞轮储能响应速度快的优势,全球首个二氧化碳+飞轮储能示范项目可以有效平滑电网波动性,解决间歇性问题,实现电网安全运行,整个“充放电”过程都不会用到化石燃料,也不会产生固体废弃物,零碳排放,绿色环保。
与其它储能系统相比,二氧化碳储能系统不需要高山大川、不需要地下洞穴,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可以建在任何地方,建设周期不到2年;同电化学储能相比,它不使用稀有金属或贵金属,且工况稳定,在长达30年的使用寿命中,循环效率能一直保持在60%以上。二氧化碳具有无毒、不易燃、易于获取的绝佳优势,常温下即可液化,可以方便实现液态存储,存储成本低且安全可靠。
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具有广泛的功率等级、容量和地域适应性,在大容量长时储能上有极佳的经济效益,尤其适合10MW级、100MW级和1000MW级长时储能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与太阳能、风电等新能源配套,有效弥补其无法提供稳定、持续电力供应的弱点,也可与传统火电配套使用,作为传统火电灵活运行时小负荷工况的功率补偿,可大幅提升机组调峰能力和能量综合利用效率,项目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有望成为支撑我国“双碳”目标达成的关键力量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