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陕西省设备管理协会组成专家组,在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新疆等5省区,对煤制合成氨尿素、煤制甲醇、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聚烯烃、煤制油、煤焦油加氢、电石、炼化一体化等38家能源化工生产企业,调研考察了卡脖子设备问题和主要设备运行情况。同时,专家组根据用户推荐,又实地调研了上海、江苏、安徽、山东、北京、天津、陕西等7省市32家设备制造单位。2022年7月在陕西宝鸡召开了能源化工企业进口设备国产化研讨会。
归纳调研反馈信息和研讨会上的共识,专家组认为,当前能源化工企业设备国产化要在3个方面发力:
一是对于技术成熟、性能可靠、已实现国产化替代且长周期运行使用业绩多的设备和备件,需要广泛推广使用。如,大机组类的4万~6万标方/小时大型空分机组;60万~100万吨/年煤制烯烃的乙烯压缩机组、丙烯压缩机组和反应气机组;80万吨/年二氧化碳压缩机组;专用泵类的离心式低压煤浆泵、除氧水泵、渣水泵、高速泵、双壳高温高压催化油浆泵;专用阀门类的高压氧气切断阀、高压氮气切断阀、锁渣锁斗阀、煤浆阀、煤粉进料阀、黑水调节阀(角阀);最小流量阀;自力式调节阀;油田气田专用紧急切断阀等18种设备。
专家组认为,可由行业协会牵头,建立客观、公正、公开的第三方评价的工作程序、评价标准和运行机制,对已经实现国产化替代设备的使用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不定期发布行业推荐使用的替代进口设备及备件目录,帮助大家降低考察评价和互相信任的成本问题。企业结合合格供应商评审和推荐工作,广泛推广使用。
二是对于技术成熟、性能可靠,但推广使用业绩相对较少的设备和备件,需要专项推广。如,甲醇贫液泵、循环浓油浆泵、HDL环管轴流泵;高温高压蒸汽安全阀、放空阀;大型装置DCS自控系统;迷宫调节阀;轨道球阀;高压陶瓷球阀;裂解炉管;OCS工业总线控制系统等11种设备。
按照市场化原则产学研一体化协同,针对每一个具体设备问题,分门别类组成专家团队和攻关小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专家库、科研院所的专业成果和制造商的专家团队的专业优势,汇聚产学研各方的优势资源,深入调研使用需求和介质工况条件,充分评估,有的放矢,进行静态和动态模拟实验验证,积极试制试用、创新替代,取得良好使用效果后专项推广应用。
三是对于目前仍然依赖进口的设备和备件,需要加大研发制造力度。如,大型挤压机、聚丙烯/聚乙烯特种设备、氧气调节阀、大口径高压三偏心蝶阀、高压蒸汽调节阀、大流量低温潜液泵、液氧泵、液氮泵、大机组转子备件、特种反应器、风送系统的动设备、分析仪表、检测设备、测试实验设备等15种设备和备件。
调研中发现,大家都想多了解对于依赖进口的设备和备件,国内同类企业的使用及运行状况。企业希望借助行业协会架起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沟通桥梁,建立起长久可靠的信任机制,重点解决供需双方牵线搭桥、互相信任、信息共享、评估市场需求、协调攻关、助推研发制造等问题。企业还希望产学研一体化攻关小组发挥专业集成优势,对替代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办法,不断吸收成熟、先进的技术成果,提升国产设备和备件的性能质量。
随着化工装置的大型化一体化发展,虽然有些替代进口的设备或备件的技术性能基本能够达到国际同行业水平,但与国际领先产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苛刻工况条件下使用性能的可靠性、调节的准确性、使用寿命及长周期运行的故障率、设备效率和能耗指标、设备性能试验方法和检验手段、全生命周期的性价比等方面的微小差别,实际使用效果差异很大。进口设备国产化距离用户的使用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待科研攻关和技术进步补短板。专家组认为,应围绕企业真实需求,整合各种资源,共同破解关键技术难题,才能大力促进能源化工设备国产化替代创新发展。
(作者为陕西省设备管理协会能源化工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