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代表中国的石油和化学工业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 李寿生)
一年一度的化工500强发布了。回顾总结化工企业500强发布活动20年在推动化工企业做大做强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研讨交流行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研究全行业在新形势下加快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战略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20年前,我们首次举办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发布会时,500强企业的销售收入之和仅占行业的20%,去年这个比重已经超过了70%。当年500强企业入门的门槛是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去年已经超过了16亿元。
由此我想起一件事情。2015年我们在编制行业“十三五”规划时,我同几个跨国公司表示,我们将提出由石油化工大国向强国跨越的目标。他们听完我的介绍后,给我提出了3个问题:一是你们提出的石油化工强国是什么样的标准?二是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这个跨越大概需要多长时间?三是中国成为石油化工强国时有哪些企业可以代表中国?
我对这3个问题也都做了回答。我说,我们提出的石油和化工强国,至少有4个标志:一是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占据行业制高点的核心技术;二是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三是具有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技术、管理人才和产品品牌;四是具有世界一流的行业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完成由大国向强国的跨越需要多长时间?我的回答是,至少需要15年的时间,即3个“五年计划”的时间。问,中国成为石油化工强国时,谁能代表中国?我的回答是,有许多企业可以代表中国,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中国化工,中央企业我都点了名。但当时几个跨国公司CEO面部几乎都没有表情。我看出他们不太赞同我的观点。我就反问他们,你们认为谁能代表中国呢?巴斯夫CEO博凯慈博士告诉我,他认为烟台万华可以代表中国!后来他们给我讲,你讲的几个央企,都是在国家背景下形成的大型企业,不是在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当然,他们的看法未必完全正确,但我认为我们应该从积极的方面来思考他们的观点,思考一下什么是世界一流企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和中央深改委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世界一流企业“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16字目标。这16个字必将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为我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根本遵循和实践方向。
下面我谈谈对这16个字的理解。
产品卓越是企业的硬实力,也是发展的硬道理。
产品的形象,就是企业的形象;产品的质量,就是企业的水平。世界一流企业必须要有卓越的产品。何谓卓越?就是杰出的,超出一般的,能够比同类产品高出一头、强出一截,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丰富的获得感、更厚重的幸福感、更精彩的升华感。世界一流企业应该有真正的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与众不同的、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品牌卓著是发展的软实力,也是企业的硬功夫。
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赢得世界市场的重要资源。同时,品牌建设也是我们行业、我们企业长期重视不够的一个短板。何谓品牌卓著?就是优异而显著。优异说的是内涵,品牌的内涵应该蕴含优秀的质量内容、功能内容、文化内容、精神内容;卓著说的是品牌的声誉,好品牌应该家喻户晓,应该世界闻名,应该成为世界经济市场上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创新领先是发展的动力,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
无论是产品卓越还是品牌卓著,都需要创新领先不断催化、蝶变、升华。哪个企业率先掌握了核心技术,哪个企业就掌握了这个行业的未来,这就是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创新领先就必须要让自己的科技研发、人才资源成为高地,必须要有一套独特的创新方法、管理体系和技术来源,这是我们行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根本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治理现代是发展的保障,也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体制基石。
管理和体制是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保障。一流的管理和体制来源于一流的管理思想。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我们要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充实和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和内涵。
确实,从整体上看,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进步很大。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为例,从2000年到2020年20年间我国上榜企业数量增长了11倍。2019年中国上榜企业129家,首次超过美国的121家,2020年中国上榜企业133家,美国企业121家,2021年中国上榜企业143家,增加了10家,美国上榜企业122家,仅增加了1家。说明我国企业在成长性、市场潜力、发展前景、发展空间等方面优于美国。在2020年上榜的133家中国企业中,石油和化工企业共有11家,除了继续跻身于前五强的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外,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恒力集团、中国中化集团、中国化工集团、延长石油(集团)公司、雪松控股集团、中国航油集团、台湾中油股份公司、盛虹控股公司,分别位列第64、107、109、164、265、296、305、409、455位。此外,还有涉足煤化工领域的15家能源公司,我们整个行业上榜企业共有26家,名列中国工业行业之首。
但是,在看到中国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大公司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中国企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与世界500强公司横向比较,中国企业平均销售收入和平均净资产两项指标都达到了《财富》世界500强的平均水平。但中国企业的盈利水平(销售收入利润率)只有5.4%,平均资产净收益率为9.8%;而美国企业的平均盈利水平为10.5%,平均资产净收益率为17%。特别是反映企业员工创造财富水平的指标——人均创造利润差距则更大,2019年国内企业人均创造利润为5.73万元,而同期国外企业则为69.51万元,国内外人均创造利润水平相差10倍以上。
我认为整体差距的根源在于个体的差距。下一步,我们行业对标的重点,必须要放在个体微观的对标上。这样的对标才更具针对性、更有推动力。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都要选择一个相同行业、相同产品类型的企业进行对标,这样找出的差距才真正有意义。在企业的对标中,我希望每一个企业都要扎扎实实地聚焦4个核心领域:
一是聚焦企业战略。战略是对未来的选择。一个企业只有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才有可能尽快到达目的地。不知道自己目的地,就已经开始走的企业,旅途一定会充满盲目性和危险性。战略是指引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市场定位的超前和精准选择。几乎所有的世界一流企业,都有自己超前的企业战略,超前、精准、明确的企业战略已经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特别是“百年老店”的首要特征。在当前世界市场不断变化、技术快速更迭、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市场上的领先者都是快速变化的,今天是市场的领先者,并不等于明天仍然是市场上的领先者。为了保证企业明天的领先地位,每一个企业都必须要在企业战略上下功夫。
二是聚焦企业的产品。产品是企业奉献给消费者和市场的精心之作。从一定意义上讲,产品的形象就是企业的形象。苹果手机代表着苹果公司的形象,丰田汽车代表着丰田公司的形象,高分子材料代表着巴斯夫的形象,MDI代表着万华化学的形象,橡胶液体流化技术代表着赛轮公司的形象⋯⋯任何一个企业在市场上讲话的都是产品,消费者也都是根据产品认识企业的。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有卓越的产品。对于行业领军企业来讲,你一定要清楚在你们公司的产品中,有几个是属于行业、属于世界第一或者唯一的产品,在市场上属于第一或者唯一的产品,就是你的实力。因为在你们公司第一或者唯一的产品背后,是公司技术水平的体现,也是公司创新能力的体现,更是公司满足客户需求的体现。任何一个公司在产品卓越的追求上,都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追求过程。
三是聚焦企业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为什么经营效率如此重要呢?因为经营效率的各项指标,不仅代表着企业生产力的先进水平,而且代表着生产关系的先进程度。经营效率是整个企业战略管理、技术管理、流程管理和人员管理的综合体现,也是世界级一流企业的根本标志。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企业同跨国公司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四是聚焦用户和市场的服务。目前世界化工强国都把为用户和市场服务摆在了核心竞争力的显著位置。日本化学工业提出,化学工业要为日本国民创造舒适的生活,要让日本国民每天都能感受到化学工业为舒适生活作出的贡献。日本化工企业要为用户和市场提供“令人感动的服务”。巴斯夫在其1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把为用户服务摆在第一位。在面向未来10年的公司新战略中,巴斯夫又明确提出了“创造化学新作用”的口号。在为用户服务中,要针对不同业务采取差异化的用户服务,巴斯夫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从传统服务走向定制化服务,为用户提供一系列高性能产品。他们的愿望就是,每当用户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到的供应商就是巴斯夫。
上述对标的4个聚焦领域,希望每一个企业家都能按照自我诊断的方式,找出差距、制定措施、落实责任、限期改进,用扎扎实实的对标推进全行业世界一流企业的建设。
陶氏化学的CEO利伟诚先生曾给我讲,在跨国公司的眼中,中国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就是一个原材料工业。你们不重视终端市场,产业链也不往终端市场延伸,只出售大宗原材料。同时他还告诉我,终端产品技术含量不低,经济效益不差,希望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要大胆拥抱终端市场。所以,聚焦用户、聚焦市场,全面提升我们行业为用户、为市场服务的水平,差距巨大、空间宏大、前景远大。
面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近3万家规模以上的企业,我想提出的一个尖锐问题就是,在目前和未来,谁能代表中国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在美国,有杜邦和陶氏可以代表美国;在德国,有巴斯夫和赢创可以代表德国;在日本,有三菱、三井可以代表日本,在中国有谁能站出来说,我能代表中国?目前可能还没有一家公司有这样的资本和水平。但在今天,我想补充的一句话就是:在中国2030年建成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时,一定会有企业站出来说,我能够代表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