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刚刚过去的2022年国内化工产品市场整体呈现理性回落态势。据生意社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在其监测的106种主流化工产品中,64%的产品下跌,36%的产品上涨,化工产品市场呈现新能源类品类上涨、传统化工品回落、基础原料企稳的格局。在本版推出的《2022年化工市场回顾》系列报道中,将选取涨跌幅位居前列的产品进行分析。
2022年无疑是锂盐市场的高光时刻。氢氧化锂、碳酸锂、磷酸铁锂、磷矿石分别占据化工产品涨幅榜前4个席位。特别是氢氧化锂市场,全年以强势拉涨、高位横盘交织为主旋律,最终以155.38%的年涨幅居涨幅榜首位。
两轮强势拉涨创新高
2022年的氢氧化锂市场走势可分为三个阶段。2022年初氢氧化锂市场以21.67万元(吨价,下同)的均价开市,一季度强力拉涨后,二季度和三季度保持高位坚挺运行,四季度再次迅速拉升,最终以55.33万元的均价收官,全年涨幅达155.38%
2022年一季度,氢氧化锂市场的季涨幅达到110.77%,其中2月涨幅为全年最大,达52.73%。据生意社统计数据显示,此阶段受上游矿石支撑,碳酸锂价格涨势不停,对氢氧化锂形成强劲的成本支撑。同时由于原料紧张,氢氧化锂整体开工率下滑至六成左右,供应面偏紧。而下游高镍三元电池厂家对氢氧化锂需求提升,供需错配推动氢氧化锂价格强势上涨。
2022年二季度和三季度,氢氧化锂市场呈现高位震荡态势,此周期内均价微涨0.63%。2022年4~5月,碳酸锂行情走弱,部分氢氧化锂厂家新产能释放,总体供应增量,国内下游现货采购需求有所减缓,氢氧化锂行情出现高位松动。2022年6月开始,碳酸锂价格小幅上调,支撑氢氧化锂市场行情,而下游询盘积极性略有提升,氢氧化锂价格稳中有涨,总体呈高位震荡态势,直至9月30日均价达到48.17万元。
进入2022年四季度,氢氧化锂市场再次拉涨,季涨幅达14.88%。在旺季氛围下终端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增,市场一货难求。叠加新能源补贴政策临近末期,部分车企提前备货,对能源电池的强劲需求拉动氢氧化锂市场。同时,受国内疫情影响,市场现货供应偏紧,氢氧化锂行情再次上行。2022年11月中旬后,碳酸锂价格下行,氢氧化锂市场略走跌,最终价格收于55.33万元。
上游原料短缺供应紧
回顾2022年,不仅氢氧化锂市场涨势如虹,其他锂盐系列产品均表现亮眼。碳酸锂年涨幅达到89.47%,磷酸铁锂年涨幅达58.1%,磷酸铁锂的上游磷矿石年涨幅也达到53.94%,这3个产品分别位居化工产品涨幅榜的二、四、五位。业内人士认为,2022年锂盐全系暴涨的主要原因是锂资源成本持续攀升,导致锂盐供应短缺不断加剧,从而推升锂盐价格。
据辽宁某新能源电池营销人员介绍,氢氧化锂主要分为锂辉石制备氢氧化锂和盐湖制备氢氧化锂两条生产路线,锂辉石可直接生产氢氧化锂,盐湖则需要先产出工业级碳酸锂后再生产氢氧化锂。2022年,采用锂辉石生产氢氧化锂的企业均受制于矿产资源紧张。一方面,在锂资源供应紧缺的格局下,氢氧化锂产能受限。另一方面,目前通过国际电池龙头认证的氢氧化锂生产商屈指可数,因此高端氢氧化锂供应更为有限。
平安证券分析师陈骁在研报中指出,原料问题是锂电产业链重要的扰动因素。对于盐湖卤水提锂路线来说,由于天气转凉导致盐湖蒸发量减少,供应出现短缺,尤其在一季度和四季度更为突出。磷酸铁锂的另一上游磷矿石由于稀缺的资源属性,导致现货供应不足,推动行情高位运行,全年涨幅达到53.94%。
终端新能源需求加码
作为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关键原材料,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需求的强劲增长更为氢氧化锂价格上涨提供了源动力。
平安证券指出,2022年新能源终端市场延续偏强态势,表现依旧亮眼。氢氧化锂下游电池厂生产积极,高镍三元电池和铁锂需求持续向好。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25.3万辆和606.7万辆,同比均增长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5%。
在资源紧张、需求强劲的大背景下,氢氧化锂等锂盐价格飙升,锂电产业链陷入“焦虑”,不论是动力电池材料供应商、生产商,还是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都在加紧抢购锂盐。2022年有多家电池材料生产企业与氢氧化锂供货商签订供货合同。雅化集团全资子公司与爱思开签订电池级氢氧化锂供货合同;爱思开还与天华超净子公司天宜锂业、四川天华签署了电池级氢氧化锂产品合同。
除电池企业外,车企也在积极争抢氢氧化锂货源。2022年有消息传出,梅赛德斯—奔驰、宝马、通用等汽车企业已签署电池级氢氧化锂供货协议,而特斯拉更表示要建造一座电池级氢氧化锂化工厂,直接迈入锂化学生产领域。
综合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的发展前景为氢氧化锂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而上游锂资源供应紧张又导致氢氧化锂产能受限,推动其市场价格飙升至高位运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