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河南省2023-2024年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严格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能效标杆管理,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河南省石化协会和部分重点煤化工企业负责人在充分肯定《实施方案》重要意义和作用外,建议政府按照“一厂一策”方式,对企业能效水平、碳排放强度等统筹考虑,加大对能效“领跑者”企业的支持力度和资金支持,引导行业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发展。
《实施方案》确定,到2024年底,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能效水平低于基准值(限额值)的项目全部完成节能降碳改造,力争实现节能能力400万吨标准煤/年以上,能效水平达到标杆值(先进水平)的存量项目30%以上。
《实施方案》明确,将加大节能降碳改造项目资金投入,优先推荐高耗能园区、企业节能降碳改造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鼓励企业节能量进入用能权市场交易。“十四五”期间,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节能降碳改造项目形成的节能量,经第三方机构审核、市级发展改革部门认定后,优先投放用能权市场交易,降低企业节能改造成本;企业能效水平与负荷管控及电价政策挂钩。能效水平低于全省行业平均水平的低效产能要纳入负荷管控企业名单。高耗能企业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交易电价不受煤电基准价上浮20%限制。
“《实施方案》提出了今明两年的重点任务和工作方向,对煤化工企业来说,与负荷管控及电价政策挂钩、省级相关专项资金支持以及优先投放用能权市场交易,这都给煤化工企业后续开展节能减排和绿色节能等工作提供了支撑与保障。”河南省石化协会和部分重点煤化工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
河南石化协会常务副会长苏东表示,从2020年起,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就把低碳绿色发展放在行业优先发展的地位,在传统高耗能的合成氨、纯碱、氯碱、无机盐、石油石化等行业,大力实施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装置大型化,余热余压资源化综合利用能力大幅度提高,企业智慧化生产有了一定突破,建成了一批绿色工厂、绿色车间,行业的竞争力有了新的提高。
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从装备升级、技术创新、超低排放、碳捕集利用等方面开展节能降碳工作。近十年,累计投资近200亿元,使关键工艺技术优化升级,尿素完全成本连续多年保持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0%-17%,减污降碳水平大幅提升,在合成氨行业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近年来,开祥化工不断调整产业布局,提升发展效能,推动了绿色节能低碳转型。”据河南开祥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在产品设计中,系统考虑原材料选用、生产、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力求在产品全生命周期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消耗。2014年,该公司就启动了第一批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并于2017年初全面完成。改造后,该公司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含量均达到国家超低排放要求。与此同时引进先进的低氮燃烧加SCR脱硝等全套工艺,有效减少碳粉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排放量。2022年10月,开祥化工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电行业重点企业名单。
“《实施方案》是推进全省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与煤化工企业实施的节能降碳、绿色发展路径不谋而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部分企业负责人表示。
一是要因地施策。“十四五”期间,建议政府按照“一厂一策”的方式对企业煤炭、能耗管控,单耗指标、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上统筹考虑,为能效水平高的企业提供更好发展条件。
二是进一步完善电力价格机制。化肥生产的稳定运行,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而有些政策对于连续生产、均衡用电的化肥企业并不适用,比如“峰、谷、平、尖”电价政策,对化肥成本影响较大,直接推动了农民化肥成本上升,相当于变相增加了农民投入。建议政府充分考虑化肥企业的运行实际,在出台相关改革政策时,广泛征求企业和行业意见,稳定支农产品成本,不增加农民负担。
三是给予减税优惠政策。部分企业负责人建议,煤化工企业在推进实施节能降碳相关项目落实落地后,政府相关部门应给予企业相应的减税优惠政策,并给予企业一定奖励和激励,进一步激发企业主动开展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部分企业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面对“双碳”目标、严控“两高”以及低碳化发展要求,煤化工产业必须坚决走低碳化发展之路,把以消耗社会各类碳资源作为行业责任,不断提升存量项目能源利用效率,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作出贡献,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经济效益和绿色发展“双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