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0日,联想控股旗下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控股子公司联泓格润(山东)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新能源材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一体化项目。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山东省滕州市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总投资达125亿元,将建设13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DMTO)装置、20万吨/年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装置、30万吨/年环氧丙烷(PO)装置等。
2022年12月14日,总投资270亿元,新建220万吨/年煤制甲醇、10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装置的中煤平朔煤基烯烃新材料及下游深加工一体化项目正全力推进。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朝阳新材料工业园区。
2022年12月17日,河南能源新疆公司与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就计划投资200亿元建设煤气化、煤制烯烃项目的投资规模、项目审批、手续办理、能源配置、要素保障、新能源耦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双方表示,将推动项目尽快实施。
2022年12月中旬,天津经开区管委会与恒河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合作协议,总投资约51亿元的恒河碳五碳九综合利用新材料项目正式落地天津经开区。该项目将由恒河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建设包括25万吨/年碳五和35万吨/年碳九分离装置在内的10套装置。
在这个新冠病毒几乎渗透到大部分中国人的身体、“阳人”满地、整个经济活动的烈度前所未有降低的寒冬,这几条石油和化工行业的投资信息如一缕缕和顺的春风给业界带来难得的温暖。
这些项目之所以能在这个特殊时期获得重大推进,其中自然有很多理由,但国家对原料用能的松绑政策的利好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2022年11月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有序推进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科学开展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根据这个通知,原料用能指用作原材料的能源消费,即能源产品不作为燃料、动力使用,而作为生产非能源产品的原料、材料使用。具体而言,用于生产非能源用途的烯烃、芳烃、炔烃、醇类、合成氨等产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等,属于原料用能范畴。
实际上,这个 是对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的细化和具体落实。
从相关政策的表述上看,这个政策基本上是为石油和化工行业量身定做的。有专家就表示,所谓的原料用能,主要范围包括煤化工、石油化工等产业领域。比如,煤制成的塑料、化肥,石油制成的橡胶、纤维等。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统计,石化和化工行业原料用能占到全国原料用能总量的70%。因此,这一政策对行业的利好是显而易见的。
这个利好最大的体现就是,让全社会修正对石油和化工行业高能耗属性的认知。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统计,整个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能源消耗中,原料用能达到30%。剔除这30%后,虽然全行业的能源消耗总量仍然不小,但会让人们重新审视行业的能耗问题。最起码会有人觉得,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能耗也没有那么大嘛!
大家应该还记得,前两年很多地方一到年末岁首就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原因就在于国家为促进低碳发展而实施的能耗双控,每到年底中央政府就会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设定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进行监督考核。一些地方政府为完成这样的目标而突击拉闸限电,以期过关。这个时候,头戴“高能耗”帽子、实际能耗总量也比较大的石油和化工行业就首当其冲。也正是这样的政策导向,近几年“高能耗”的石油和化工产业的发展受到不小的冲击。有一些好项目就是因为可能影响地方完成能耗双控目标而难以落地。项目落不了地,投资就无法进行,产业升级、技术改造更无从谈起。
现在,原料用能不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意味着化工项目所需能耗指标大幅下降,新增项目用能受能源消耗总量控制的部分大幅下降。比如,从原料耗煤约占总耗煤量的比例看,甲醇为59%、合成氨为79%、聚氯乙烯为30%。各地方政府在考虑石油和化工项目落地时,因为这么大比例的能耗不算在能耗双控的考核范围内,最大的限制因素能耗总量问题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这样,新增项目审批、用能受到能耗控制的影响会大大下降。以前,一些地方不敢承接不愿承接的石油和化工项目现在就能顺利落地了。
也正是这个原因,在国家发改委此次细化原料用能政策之前的近一年时间里,河南、上海、山东、广东、新疆等化工大省就已经根据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在出台的工业及能源规划中,全面落实“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了。
例如,新疆2022年9月发布的《关于提高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审批服务效率的通知》明确,核算能耗强度时,原料用能消费量从能源消费总量中扣除。新上项目工业增加值能耗强度,低于所在地(州、市)和所属行业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均值的,原则上保障全部用能需求;仅低于其中一项的,实行能耗(扣除绿电、原料用能后)等量替代。
各地这种及时落实中央政策的劲头的直接结果就是推动了石油和化工行业投资的稳定和增长,保证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统计显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2020年同比下降1.2%,2021年同比增长15.7%。而2022年上半年,则在此基础上同比增长了15%,增幅高于整个工业领域投资增速4.1个百分点。
很显然,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大背景下,化工行业投资有这种增速,国家对原料用能的松绑政策功不可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