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由北京化工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超纯净电子化学品高效、绿色制造技术项目,在北京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成果鉴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费维扬,中国化工学会教授级高工王玉庆等7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项目团队发明了超纯净电子化学品高效提纯系列技术与装备,实现了装备的自主生产和成功应用,其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根据鉴定意见,项目组发明了新型结构高效分离填料,分离效率优于国际同类先进水平,制备的超纯净芯片用电子化学品产品指标达到或优于国际同类产品;发明了适用于高效脱除金杂和固体颗粒物的高效丝网除雾器,压降低、除雾效率高;发明了精馏与结晶等有机结合的协同高效提纯新工艺,显著提高了产品纯度、降低了能耗与成本。
同时,上述系列技术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已获得广泛的工业化应用,成功用于生产新一代硅基材料、系列化湿电子化学品、电子特气等,近3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所产纯度达99.9999%的乙硅烷,质量和能耗优于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已稳定供应芯片公司;所产电子级盐酸等系列湿电子化学品,金属杂质钙、镁、铁含量小于5ppt,质量优于国际同类产品;所产电子特气、芯片稀土元素等,也均实现质量和能耗先进。
鉴定会上,专家组对项目成果的自主知识产权和优异的工业化应用成绩尤为肯定。王玉庆称赞该成果“是一个思路上的创新”。他表示,目前在经典分离领域的创新越来越难,项目成果的取得实属不易。该项目带头人北京化工大学传质与分离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群生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该项目已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58件、国际专利授权3件。
鉴定专家组成员、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李斌认为,项目成果有更广阔的推广应用空间。与会的多家行业领军企业代表也表示出进一步合作意向。据李群生介绍,项目成果已在全国数十家企业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电子化学品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领域。目前我国约90%高端电子化学品需求依赖进口,相关生产、提纯技术难度极大,是亟需解决的产业难题。针对国家战略需求,由李群生领衔的科研团队面壁十年终破壁,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