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10个城市(地区)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我省南京、苏州榜上有名。6月13日,南京、苏州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动员部署会在宁召开,通过进一步加强协同、整合资源,着力将我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打造成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知识产权保护“样板区”。
多项创新示范贡献“江苏智慧”
知识产权创新示范,江苏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支苏平介绍,我省作为全国唯一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省和首批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13项知识产权领域改革试点任务,27项创新举措在全国推广,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贡献了“江苏智慧”。
2021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建设省级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重点支持省内设区市、县(市、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园区率先建设知识产权保护高地,为全省乃至全国知识产权保护作出示范。截至目前,全省已有3个设区市、4个县(市、区)、4个园区正在创建省级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其中南京、苏州两市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南京、苏州集聚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国字号平台载体,主要知识产权指标一直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近几年,南京以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持续推动知识产权创造提质增效。截至去年底,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0.75 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8.73 件,均居全国前列、全省首位。苏州则高质量营造创新生态,2022年全市专利授权量超过16万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0.94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1.55件。
在创新示范上,两市也一直积极争先,同时在全国首批设立知识产权法庭。南京创建了全国首个知识产权资产数字化交易平台、首个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率先在南京都市圈探索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模式。苏州则创新推出“知识产权诉源治理工作平台”和“苏知和合坊”工作方舱等。
以高质量专利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南京、苏州是我省产业科技创新的“两极”。未来,南京将积极创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苏州将更大力度发挥产业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将两地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主承载区”。
高标准高水平建好两个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推动产出更多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基础性专利,更多创新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高价值专利,有助于我省加快建设成为制造强国重要支柱、先进制造战略重地、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未来,我省将围绕厚植产业创新集群知识产权优势,完善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导航、海外预警分析等强链工程,以知识产权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内生动力,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记者了解到,南京将聚焦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在推动产业科技创新上争当示范。以产业强市建设为抓手,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高价值专利产出,在主导产业、战新产业、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组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构筑产业专利池,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充分发挥南京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深度合作,加强科技创新上中下游协同集成,引导开展“订单式”研发和“投放式”创新,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苏州则把知识产权工作全面融入城市发展战略,全力打造知识产权要素集聚高地。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培育工程,建设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和生物医药知识产权概念验证中心。持续优化“一窗通办”“一网通办”服务,加快建成线上线下“一站式”综合保护服务中心,探索设立常熟纺织服装产业等特色产业国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为知识产权强企工程注入“定心剂”。同时,拓宽多元化资金保障渠道,放大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区建设。
构筑知识产权保护“铜墙铁壁”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需要营造一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为知识产权保护筑牢“铜墙铁壁”。未来,我省将以南京、苏州创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为契机,再闯新路子、再取新突破,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举措,以点带面促进全省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整体提升。
具体怎么做?支苏平介绍,全省知识产权系统将围绕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省、市、县、园区、街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推动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配置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运行管理更加高效。围绕跨地区跨部门保护协作,探索建立长三角、“南京都市圈”区域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一体化保护合作机制。围绕构建大保护格局,深化拓展“1+13+N”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司法、仲裁、调解协同衔接机制,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新模式。同时,用足用好国家层面对示范区建设给予的20项支持政策,借助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省政府合作会商机制,争取更多项目、政策、资金向南京、苏州倾斜。
构筑知识产权保护“城堡”,需要搭建分层次、多样化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南京将突出法治引领,出台《企业商业秘密管理规范》地方标准,推进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建设,实现知识产权保护科学化、规范化。突出系统集成,健全完善以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核心、13个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分中心、13个商业秘密维权联系点、若干知识产权保护实践基地和保护联盟为支撑的“1+13+13+N”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突出协同联动,建立海关区域联动执法协作机制,在都市圈实现知识产权重点保护企业名单互通,重点解决侵权产品“关口漂移”等问题。
苏州则将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加强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的合作,发挥苏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用,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分析和协同保护。同时,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网络,建好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检验鉴定、江苏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交易等平台,打响“苏知最和合”知识产权多元解纷服务品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