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全局和长远,作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对这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2024年7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提出一系列加力支持“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的政策举措。2025年1月8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2025年要增加资金规模,扩大支持范围,优化实施机制,放大撬动效应。
一、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解码
1.2024年政策
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对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等要求,本次通知也是中央自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2024年2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后,再次部署设备更新改造。随后,各有关部门印发了工业、建筑市政、交通、教育、文旅、医疗、能源等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2024年7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出台《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统筹安排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增规模、扩范围、降门槛,加力支持重点领域设备更新。各有关部门陆续出台工业设备、用能设备、环境基础设施、运营船舶、营运货车、新能源公交车、农业机械等领域设备更新实施细则以及配套政策。
此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5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出台了加力支持“两新”的实施方案,同时印发了各类地方配套实施细则,超过140份。
通过半年时间的努力,我国快速建立起了设备更新行动政策体系,明确了重点领域设备更新的时间表、路线图,为持续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2.2025年最新政策
2025年1月8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向社会发布。2025年将进一步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加大支持力度,丰富支持手段,放大撬动效应,构建大规模设备更新的长效机制。
一是扩围提标。“扩围”方面,将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3个领域纳入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范围;在国三排放标准基础上,支持国四排放标准营运货车报废更新;在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中,增加水稻插秧机、田间作业检测终端等6个农机种类。“提标”方面,提高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标准,平均每辆车补贴额由6万元提高至8万元;提高采棉机报废更新补贴标准,单台最高补贴额增加2万元。
二是加力贴息。对符合条件经营主体设备更新相关的银行贷款本金,在中央财政贴息1.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国家发改委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进行额外贴息,进一步放大资金撬动效应,切实降低经营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设备更新的融资成本。与此同时,着力完善贷款贴息项目申报、要件审核、清单推送、资金发放等全链条实施机制,切实提高企业获取优惠政策的便利度。
三是优化流程。一方面,对于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的设备更新项目,继续采取“地方审核、国家复核”的方式进行筛选把关,简化申报审批流程,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另一方面,在支持重大项目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为载体,整体部署并规模化实施设备更新,更好地激发园区和中小企业积极性。
四是深挖潜力。对标技术、能耗、排放、安全等标准,根据产业结构调整、设备淘汰等指导目录组织各地深入开展存量设备评估诊断,分领域分行业明确设备更新目标任务,加强项目常态化储备。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低效设备,推动存量设备应换尽换,更好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不断提高先进产能比重。
二、政策密集出台,石化化工行业设备更新潜力大
中央密集出台设备更新政策,对于石化、化工等传统行业,设备更新政策的发力点在于节能降碳方向。
中央在“十四五”规划中便提出推动石化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方向,随后工信部在“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中对石化行业的降碳和碳达峰实施路径提出要求,对应到设备更新环节,2022年6月,工信部等部门的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中对石化化工等行业的能效改进方向做出具体安排,要求加强高效精馏系统产业化应用,加快原油直接裂解制乙烯、新一代离子膜电解槽、重劣质渣油低碳深加工、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高效换热器、中低品位余热余压利用等推广,推广电炉钢、电锅炉、电窑炉、电加热、高温热泵、大功率电热储能锅炉等替代工艺技术装备,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2023年3月,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和应用实施的通知中提出,提升石化、化工等行业电机、风机、泵、压缩机、电焊机、工业锅炉等重点用能产品设备强制性能效标准。
2024年5月,国务院制定并发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方案设定供给约束性指标,旨在推进节能减碳工作,其中提出到2025年底,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6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炼油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发改环资〔2024〕731号)、《合成氨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发改环资〔2024〕732号),深入推进炼油和合成氨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支撑完成“十四五”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
2024年6月,应急管理部、工信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化工老旧装置淘汰退出和更新改造工作方案》,实现依法淘汰一批、有序退出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对于投产运行20年(含)至30年(不含)的生产装置,各省级应急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辖区内企业(非中央企业)、有关中央企业总部对下属企业,依据《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老旧装置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逐一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复核,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实施分类安全改造。对于已达设计使用年限、未规定设计使用年限但使用超过20年的压力式液化烃球罐,企业应按照《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委托有检验资质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检验,进行安全评估(合于使用评价),根据检验和评估结果进行改造提升。罐区的安全管理应严格执行《化工企业液化烃储罐区安全管理规范》(AQ3059-2023)。对于投用运行不足30年(不含)的常压可燃、剧毒液体储罐,企业应加强年度检查和定期检验,根据检查检验结果进行隐患治理和改造提升。
2024年9月,工信部办公厅发布《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到2027年,行业关键性工序环节的数控化率达到85%以上,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5%以上,改造装置能效达到《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标杆水平,本质安全水平大幅提升。重点更新改造方向方面,要从节能减污降碳改造、智能化改造、本质安全水平提升等角度,重点落实固定床煤气化炉、小于25000kVA的小电石炉、低效电机、精细化工开放式反应器(釜)等低效设备及仪器仪表装置的更新工作,仪器仪表、智能装备设备、智能装卸用机器人、智能安全应急设备等装备的补齐、改造与应用推广工作,以及老旧反应器(釜)、精馏塔、压缩机、泵、换热器、储罐等设备的加速更新工作。
1.政策再提节能降碳具体要求,石化化工细分领域距离目标仍有差距,部分产品供需格局有望改善
在《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国家发改委等4部门)的基础上,国务院《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新建和改扩建的石化化工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并且再次强调到2025年底,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除了国务院政策强调的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行业外,两年内对二甲苯、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烧碱、磷铵、黄磷等行业产能结构仍有较大升级或淘汰需求。
高耗能石化行业能耗统计及出清、优化要求
行业领域 |
2020年底能效低于基准水平比例 |
到2025年改造/退出低水平产能要求 |
2020年底能效优于标杆水平比例 |
到2025年升级至标杆水平产能要求 |
炼油 |
20% |
加快退出 |
25% |
30% |
乙烯 |
30% |
有序改造提升 |
20% |
30% |
合成氨 |
19% |
基本清零 |
7% |
15% |
电石 |
25% |
基本清零 |
3% |
30% |
对二甲苯 |
18% |
基本清零 |
23% |
50% |
精制甲醇 |
25% |
基本清零 |
15% |
30% |
甲醇制烯烃 |
0% |
—— |
48% |
50% |
煤制乙二醇 |
40% |
基本清零 |
20% |
30% |
烧碱 |
25% |
基本清零 |
15% |
40% |
纯碱 |
10% |
基本清零 |
36% |
50% |
磷铵 |
55% |
比例低于30%(出清25%) |
20% |
30% |
黄磷 |
30% |
基本清零 |
25% |
30% |
该行动方案进一步强化石化产业规划布局刚性约束,提出严控炼油、电石、磷铵、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禁止新建用汞的聚氯乙烯、氯乙烯产能,严格控制新增延迟焦化生产规模。高耗能行业产能升级或淘汰加速,关注细分产品供给格局改善机会。基于节能降耗大背景下的产能升级或淘汰要求,石化细分行业新增产能面临限制投放,企业盈利欠佳。两年内高耗能行业产能加速淘汰或升级,叠加需求缓慢复苏,细分产品供给约束可能增强,供需格局有望改善。
2.政策引导下,炼油乙烯行业具备较大产能出清和设备更新空间
炼油行业设备更新空间测算。截至2020年底,我国炼油行业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约占20%,假设2023年底降低至10%,则约有9180万吨/年炼油在基准水平以下。国家发改委等5部门《炼油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提出,全面淘汰炼油行业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千万吨级炼油厂投资一般在160亿元左右,按照设备投资占50%计算,对应735亿元的炼油装置更新空间。
乙烯装置空间测算。2023年,我国蒸汽裂解制乙烯产能为4242万吨/年。根据《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截至2020年底,我国蒸汽裂解制乙烯产业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占比约30%,假设截至2023年底降低至20%,则有850万吨/年乙烯的能效在基准水平以下。按照百万吨乙烯工厂对应60亿元设备投资测算,对应510亿元的乙烯装置更新空间。
3.央企有望引领石化化工设备更新进程
2024年7月,国资委表示在本轮大规模设备更新中,央企要率先行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重点任务落实落地,未来5年央企预计安排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总投资超3万亿元,聚焦先进设备、数字化、绿色化和安全能力提升。央企正担负起产业创新变革和扩内需稳发展的双重重任,将有效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带来广泛的投资机遇。其中,石化化工央企的更新潜力较大。
央国企炼化产能比重较高,老旧装置规模大。2023年国内炼油能力9.44亿吨/年,其中,央国企合计6.68亿吨/年,占比70.8%;国内蒸汽裂解制乙烯能力为4242万吨/年,其中,央国企合计2992万吨/年,占比70.5%。改革开放至2000年前后建设项目累计大量老旧设备。国内2000年以前老装置(即项目运行超过25年)炼油能力合计2.14亿吨/年,其中央国企1.92亿吨/年,占比89.8%;中石化、中石油两家公司老装置炼油能力合计1.79亿吨/年,占国内老装置炼油产能的83.9%。一般炼油装置(包括各种反应器)设计寿命15年,经技术改造后可延至30年左右,则以上多数项目进入装置更新周期。国内2000年以前老蒸汽裂解装置(即项目运行超过25年)乙烯能力合计682万吨/年,全部来自央国企;这是因为乙烯项目政策门槛高,2000年后中外合资项目及民企才突破项目限制,进入大发展时期。其中,中石化、中石油两家公司老装置乙烯能力为637万吨/年,占国内老乙烯装置产能的93.4%。不过,《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中对于乙烯的能效基准水平设置相对严格,因此,存量乙烯项目的装置更新动力仍较强。
石化央企有实力有意愿,具备设备更新的自有资金基础,资本开支有望大幅增加。企业的盈利水平决定其设备更新能力(政府的补贴是辅助作用)。过去5年,石化央企中石化、中石油的整体盈利能力相对稳定。较高的盈利水平使得两家央企具备大规模设备更新的资金基础,也具备贷款条件。2022年以来,化工产品市场需求恢复缓慢,供应侧保持高速增长,化工行业仍处于景气周期低谷,大多数化工产品生产利润依然位于历史低位,导致石化央企资本开支下滑。设备更新有望带动炼化资本开支大幅增加。根据前面的测算,2024-2025年国内炼油和乙烯的设备更新规模约1300亿元,估计炼化产业链设备更新的资本开支约2600亿元,其中石化央企1300亿元。2
三、石化化工企业响应设备更新政策的建议
高端、智能、绿色、安全是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的重点方向,石化化工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以竞争力提升作为核心要素考量,抓住国家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新机遇,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以相对经济的成本投入实现先进产能升级,形成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1.从高端化智能化、绿色降碳改造、安全水平提升三个方向发力开展设备更新
(1)高端化智能化。企业要根据未来发展的实际需要,更新升级一批高端先进的反应、分离、输送、检测等设备,促使设备向高端化发展;通过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智能工厂建设,推进生产过程技术突破、工艺创新、精益管理和业务流程再造,围绕生产、管理、服务等全过程加快智能化升级。
(2)绿色降碳改造。绿色化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要从节能减排、能效提升等方面入手,通过技术改造,推广使用绿色装备,推进电机、变压器、锅炉、泵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和工业固废处理设备设施更新升级;应用推广节能、节水、环保等绿色装备,实现能效和碳排放持续下降,满足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
(3)安全水平提升。我国石化化工行业正在运行的老旧生产装置占有较高比重,主要是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建设时期建成投产,存在安全生产的风险隐患。企业首先要对现役老旧装置(运行时间超过20年或者超过设计年限)开展全面评估,积极对照《淘汰落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目录》,对达到淘汰退出条件的,按要求实施退出;对经评估达到更新改造条件的,实施更新改造;对因腐蚀或经检测检验失效概率较高的,则利用好政策,将其列入更新改造范围。积极应用成熟先进工艺,提升自动化控制水平,切实提升装置的本质安全性。
2.当前和长远相结合,推动可持续发展
加快淘汰超期服役的落后低效设备、高能耗高排放设备、具有安全隐患的设备,这给传统化工企业转型升级带来契机。企业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充分用好政策红利,算好当前账,通过设备更新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同时,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的大背景下,化工企业还要算好长远发展账,采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将老旧设备更新为低排放、低能耗设备,推动企业绿色发展。
3.算好设备更新的大账和细账,提效降本,提高资金效益
部分企业因历史累积的问题,生产设备老旧,亟待升级;但是,开展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工作将面临改造周期长、成本支出高、投入资金意愿不强、技术手段和技术人员缺乏等现实问题。对此,要提高站位,算好大账,从推动设备更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入手,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力、竞争力,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芯。
同时,要算好设备更新投入产出比、性价比、回报率、资金效益等细账,制订设备更新路线图、时间表,做好资金预算,重点补好设备短板、缺项,用好置换、调剂、回收循环综合利用等组合工具,对退役设备进行妥善处置、调剂余缺、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