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速HBCD替代,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携手国家建筑防火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及杜邦、朗盛化学、以色列化工集团、山东旭锐新材和孚达保温等企业5月12日在上海举办建筑节能行业环保阻燃剂研讨会,探讨禁用传统阻燃剂六溴环十二烷(HBCD),推动应用新型环保阻燃剂的过渡时期将面临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旨在加快促进建筑节能行业向着绿色健康方向发展。
会上,朗盛聚合物添加剂业务部亚太区负责人张永炳代表新成立的新型阻燃剂工作组宣读承诺书,郑重承诺将在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的领导下,全面推进HBCD禁用的履约工作,严格遵守淘汰HBCD的时限要求,认真履行企业法律义务,推进产学研联动,积极参与HBCD替代品的研发、推广和应用,推动建筑保温材料行业HBCD替代工作稳步快速进行。
全面推进禁用替代工作
根据《关于〈《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新增列六溴环十二烷修正案〉生效的公告(公告 2016年 第84号)》的规定,我国自2021年12月26日起,将禁止建筑保温领域HBCD的生产、使用和进出口。此外,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提到: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对此,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李德英表示,禁用HBCD和“3060”目标对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建筑用能需求还在增加,建筑节能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另外一方面,HBCD的禁用势必对EPS/XPS保温材料的生产和应用造成一定的挑战。
他说,面对挑战,协会将在住建部的领导和生态环境部的指导下,积极响应政策要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制定周密工作计划,并联合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和全国各地方相关协(学)会发布倡议,组织上中下游企业召开动员会,协同相关科研单位开展行业调研和专家研讨,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加快推进HBCD的禁用和绿色环保阻燃剂的替代工作。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项目主管王昊杨介绍了HBCD淘汰履约要求及行动计划。她强调,2021年12月26日是一条红线,到期以后再使用HBCD就是非法的,将面临履约执法检查。因此,阻燃剂生产企业必须提前准备关闭HBCD生产线,规范处理HBCD库存及含HBCD的危险废物。12月26日起,不能买卖或进出口HBCD;而使用含HBCD的EPS/XPS企业必须停止购买和使用HBCD,企业必须要提前准备,规范处理含HBCD的产品库存。
提供绿色环保解决方案
产业上下游企业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协同推进HBCD禁用及替代品的研发、推广和应用。谈到市场需求,张永炳说,全球对EPS和XPS阻燃剂的需求每年约25000吨,其中80%采用的是聚合型阻燃剂比如朗盛的Emerald Innovation 3000产品,而目前国内的需求每年18000吨左右,所以目前情况下,聚合型阻燃剂可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Emerald Innovation 3000是朗盛开发多年的产品,在其他国家已正式使用,与下游企业在生产和技术方面的配套合作十分成熟,印证了产品的可用性。在中国市场,朗盛团队密切与下游企业客户交流合作,并在即将投入运行的上海亚太应用研发中心结合中国客户需求,开发更多本土解决方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杜邦建筑事业部全球市场开发经理邵?补充说,杜邦研发的溴化SBS聚合物型环保阻燃解决方案非常成熟,在北美、日本、欧洲具有绝大部分市场占有率,杜邦希望将绿色环保的溴化SBS技术引进中国市场。他解释说,从技术方面,杜邦将会把绿色环保阻燃剂技术、相关配套技术包括工艺使用技术和相关应用经验,不遗余力地与合作伙伴分享。目前要做的事,就是让中国EPS和XPS行业里面更多的人知道这个解决方案,告诉他们怎么用,帮助他们能顺利从HBCD切换过来。
本土企业积极行动
广州孚达保温隔热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少波表示,孚达两个月前就做了内部判断,决定最迟下半年要全面切换环保型阻燃剂。他说,企业要考虑库存,以及供应量和现有原材料消耗,否则到期限最后一天,所有危险品都砸在手里,那问题就大了。
山东旭锐新材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王美芹说,作为全球最大HBCD生产企业,旭锐新材已经制定了HBCD停产和替代品生产供应计划,并向下游用户释放了积极信号。旭锐新材投资8000多万元进行替代改造。现阶段,公司已经完成500吨溴化SBS阻燃剂装置的中试验证,为下游客户提供吨级别的样品,并计划2021年底,完成6000吨溴化SBS阻燃剂生产装置,满足HBCD替代的市场需求。
据介绍,通过工作组的推进,孚达保温、巴斯夫等公司已全面推进在XPS板材和EPS粒子中用溴化SBS代替HBCD,并在研讨会上分别分享了聚合型阻燃剂在XPS和EPS泡沫塑料中的应用实践和案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