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晚,鲁西化工发布公告称,收购人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中化”)间接收购持有鲁西化工48.93%的股份。
中国中化于今年5月成立,国务院国资委是公司唯一出资人和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正是“国企放牛娃”宁高宁。
央企接手化工巨头
9月3日,鲁西化工《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报告书》(下称“《收购报告书》”),中国中化通过国有股权无偿划转方式取得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100%的股权,从而间接收购中化集团下属控股公司鲁西集团和中化投资合计持有的鲁西化工9.31亿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48.93%。
其中,中国中化通过下属控股公司鲁西集团持有的鲁西化工 4.92亿股股份,占鲁西化工总股本的 25.85%,通过下属控股公司中化投资持有的鲁西化工 4.39亿股股份,占鲁西化工总股本的 23.08%。此前中化投资是鲁西化工的第一大股东,重组完成后后中国中化持股比例占比近半数。
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经政府或者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进行国有资产无偿划转、变更、合并,导致投资者在一个上市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占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比例超过30%,投资者可以免于发出要约。
中国中化则是由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国资委同意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实施联合重组,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并将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整体划入中国中化。重整设立的中国中化持股比例超过30%,意味着中国中化不需要对鲁西化工发出收购要约。
值得注意的是,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联合重组事项已经取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不予禁止的批准并已完成境外相关国家或地区的反垄断审查程序,联合重组实施不存在反垄断障碍。
重组成立中国中化的目的是什么呢?
今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下发《关于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重组的通知》(国资发改革[2021]29 号)及中国中化说明提到,为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协同效应,切实提高中国在全球能源、化工和农业领域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地位。
“国企放牛娃”
中国中化由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联合重组,公开资料显示,中国中化董事长为宁高宁,也被业界称为“国企放牛娃”,外媒称他是“中国红色摩根”。
1987年,宁高宁留洋归国加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润集团”),历任总经理、董事长等职务。1999年执掌华润集团,通过收购整合,将一家外贸型公司转向实业为主,涉及地产、啤酒、零售、纺织、电厂、制药、建材多个领域。华润集团总资产也实现翻番,站上万亿大关。
2004年,宁高宁“空降”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对公司分散性的业务单元进行整合,提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战略,并引入线上电商模式。随后宁高宁对中粮集团改造完成,“中粮系”多家公司也完成上市。2011年,宁高宁担任蒙牛董事会新主席;2013年,担任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的首任主席。2016年-2021年期间,宁高宁又先后在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担任党委书记兼董事长一职。
鲁西化工业绩向好,中国中化表示目前不会调整鲁西化工的主营业务。
2021年半年报显示,鲁西化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4.71亿元,同比增长94.73%;归母净利润26.32亿元,同比增长1064.17%;二季度营业收入82.55亿元,环比增长32.8%;归母净利润 16.33 亿元,环比增长63.42%。
2021年以来,公司主营产品丁辛醇、聚碳酸酯、己内酰胺、尼龙6、DMC等价格不同程度上涨。公司打造一体化新材料产业园,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煤化工、盐化工、氟硅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公司并在扩建发展高端新材料,总投资额高达140亿元。
其中,己内酰胺、尼龙6项目的年产能为60万吨左右。
发展顺风顺水的鲁西化工在上个月遭遇一段插曲。8月9日,鲁西化工发布公告称,庄信万丰戴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戴维”)、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陶氏”)以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违反《低压羰基合成技术不使用和保密协议》(以下简称“《保密协议》”)为由,在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
判决结果是鲁西化工使用了受保护信息设计、建设、运营其丁辛醇工厂(即多元醇装置),因此违反了并正继续违反《保密协议》,赔偿各项费用合计人民币约7.49亿元。
公司副总经理张雷表示,因早年国际合作经验不足,违反了保密协议,付出巨大代价,今后将吸取教训。但不影响公司已建成多元醇工厂的运行。
随着中国中化重整完毕,一方面,鲁西化工也将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另一方面,中国中化下属企业包括中化蓝天、中化塑料、扬农集团与鲁西化工存在部分产品重合或相似的情形,存在同业竞争。
如何规范及消除同业竞争,也是中国中化需要思考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