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9月12日—13日,以“碳中和:共同的未来”为主题,“碳中和未来技术论坛暨华东理工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成立大会”及“绿色工程前沿论坛”在上海举行,包括18位院士在内的近百位专家学者齐聚。论坛由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绿色技术银行管理中心)和中国工程院全球工程前沿项目组共同主办。
会上,国家科学技术部徐南平院士,上海市科委主任、绿色技术银行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张全,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校长轩福贞共同为华东理工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成立揭牌。
碳中和未来技术论坛邀请徐南平、曹湘洪、石碧、周守为、刘文清、贺克斌、蒋剑春、贺泓、孙丽丽等9位院士,分别以碳中和科技创新的若干思考、炼油及化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路径、四川大学资源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双碳”目标下能源结构与油气产业发展的思考、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大气环境探测技术发展机遇、碳中和与绿色高质量发展、“双碳”背景下生物质能源转化利用技术的机遇与挑战、柴油机/车排放碳中和之路、数字工程新模式推动石化技术新发展等为主题进行大会报告,多维度、多层次、多视角聚焦高质量发展科技前沿,通过科教联动,凝聚绿色发展共识,推动碳中和技术创新,服务国家碳中和战略。
在9月12日下午举行的“碳中和院士圆桌会议”上,围绕“碳中和未来技术及教育”主题,邀请出席论坛的领导专家们开展了深入研讨。众院士专家从人才、教学、产教融合等方面对未来学院发展积极讨论,明确指出本土教育培养与国外的差异性,未来技术学院建设要百花齐放,加强碳中和未来技术系统性方案设计,要始终坚持以自主创新为驱动核心,以更包容的心态迎接“双碳”背景下技术变革。技术创新,教育先行。未来技术学院人才培养要不拘一格,融合多学科与交叉学科全面工程教育理念,完善保障未来技术学院管理运行机制,实现传统硬学科领域的适度软化,稳固强化教育-研究-创新知识三角间平衡,从战略、系统、辩证性思维出发,找寻未来技术及人才发展的钥匙,支持我国经济发展从传统资源依赖向技术依赖转型,实现碳中和未来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9月13日,召开了“绿色工程前沿论坛” 14个学术报告既体现了化工、材料、能源发展的前沿方向,例如太阳能电池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氢能绿色转化等,也包含了化工领域的主体方向和基础研究,例如催化、分离、表界面现象和过程强化,还有环境化工的前沿或重要领域等。
华东理工大学校长轩福贞表示,“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的成立,不仅是华东理工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更是学校聚焦高质量发展科技前沿、推动碳中和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规划部署。”他表示,学校将以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的成立为契机,加快培养低碳行业专业人才,持续推进能源化工领域科技创新,为我国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专业支撑和技术储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