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 化工园区登录 专业委员会登录

18luck新利app

Hi,欢迎来到 联系我们

Hi,欢迎来到 联系我们

18luck新利app

行业资讯 行业动态 管理文化:夯实发展基石 提升运营效率
管理文化:夯实发展基石 提升运营效率
  发布日期:2021-10-14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企业要发展,既需要厂区、设备、资金等这样的硬实力作基础,同时也离不开理念、规范、管理等软实力的支撑。管理文化作为构建企业软实力的关键内容之一,对于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保障企业安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石油和化工企业在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思想、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孕育出了各具特色、内涵丰富的管理文化,树立了一批精益管理、质量管理、文化管理方面的典型。

今天,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管理文化也被赋予新的内涵。在继承和发展已有管理文化的前提下,随着信息技术的悄然兴起,管理方式也日新月异,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应是管理文化传承的灵魂所在。

起源 汲取西方管理精华

纵观人类的生产活动,管理其实早已有之。

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第一任副会长朱永涛在其专著《管理科学世纪回眸》中指出,凡是人类有组织的集体活动都离不开管理。大至国小至家,都需要管理。可以说,管理无处不在。人类文明史上记载的管理活动和总结的管理经验不胜枚举,但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为人们所重视,乃是近百年来的事。

从18世纪工业革命催生的“泰罗制”开始,追寻到二战后企业管理蓬勃发展的“学派丛林”时代;从市场竞争中萌发、丰富起来的营销学,到日本经济崛起时代的质量管理,再到生产方式的精益管理和行为科学的诞生,从整整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脉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企业管理的理论是完全从市场实践的挑战中不断突破发展起来的。

在西方,企业管理是伴随工业革命而产生发展的。从18世纪中叶在英国发生的以蒸汽机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下半叶在美国开始的以电气化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一阶段由于劳动效率低下,劳资矛盾尖锐,罢工浪潮此起彼伏,迫切需要寻找一种解决办法,于是“泰罗制”应运而生。美国管理学家泰罗通过科学试验,逐渐形成了一套管理理论。其主要观点包括:工作标准化、程序化;实行定额管理;推行计件工资;培训熟练工人;计划和执行分开。这一套管理思想和方法被人们称之为“泰罗制”。它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缓解了劳资矛盾,因而在美国迅速得到推广。

在此之后,有关企业管理先是产生了古典管理学派和欧陆代表,经济大萧条时期又助推了行为科学的产生。战后繁荣导致学派丛生,特别是在美国,由于生产技术迅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工业自动化程度空前加快,技术更新周期大为缩短,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许多复杂产品和现代化工程需要组织大规模的分工协作才能完成。这些新的变化对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原有的经营管理理论和方法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在古典管理学派和早期行为科学学派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被称为“管理理论丛林”。其中包括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和企业文化学派等。这些学派的理论同前两大学派互相渗透,又各有所长。

工业革命后,随着自由市场形成而诞生的市场营销学成为管理科学理论发展的重要补充。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网络、政治市场营销、市场营销决策支持系统、市场营销专家系统等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始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关注。

朱永涛在所著的《管理科学世纪回眸》提到,日本崛起叫响了质量管理。二战后的日本请美国质量大师戴明在日本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最终形成了以精益生产、讲究质量和团队精神为特色的的日本企业管理,促使企业实现了高效率、高质量发展,从而使日本得以迅速崛起。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质量管理,到七、八十年代已产生了世界性影响。各国企业出于竞争需要,都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欧美以及韩国、中国等亚洲国家也先后掀起了学习推广日本全面质量管理的热潮。于是导致了ISO9000质量管理系列标准的产生,实现了管理的标准化和 化,这也影响了当今无数的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

此后,美国人提出了“意味着管理卓越,有强大的竞争力”的六西格玛管理,世界500强企业大都导入了六西格玛管理。包括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在内的工业企业也掀起了一个引进、学习六西格玛管理法的热潮。

所谓的精益六西格玛,就是将六西格玛管理与精益生产联动推行,把提高质量、减少消耗和消除浪费、节省时间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最佳管理模式。丰田汽车公司之所以创出精益生产模式,是因为它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如今精益管理已被国内的石油和化工企业广泛应用。

2019年5月7日,在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的职工书屋内,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对“心力管理”展开研讨。

传承 吉化经验成鼻祖

说到中国的企业管理文化,吉化精神是最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一个存在。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以“三大化”为标志的第一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多年来,伴随着公司的建设发展,吉林石化孕育形成并传承发展了独具特色的以企业精神和作风为核心的管理文化。吉化的这一管理成果不仅在其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得以弘扬和发展,还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使之成为广大员工艰苦创业、不断创新、勇担责任、敢为人先的前进动力。

在创业初期的建设发展中,吉化形成了优秀企业精神的雏形。1956年,吉化广大干部员工秉承“一切为了开工生产,一心为了发展祖国的化工事业”的创业豪情和奉献意识,以吉化干部“开门十件事”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文化雏形也基本形成,这就是代表吉化人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爱厂如家的“麻袋毛精神”,并成为后来吉化人艰苦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

上世纪80年代,吉林石化提炼形成了以主人翁精神、进取精神、实干精神、奉献精神为核心的企业精神和“严、细、实、快”的吉化作风,使其管理文化从国内众多石油和化工企业中脱颖而出。全国化工系统由此掀起了“学吉化”的热潮,吉化精神和吉化作风从此享誉全国。

对于吉化的管理文化,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给予了高度评价,她指出吉化是全面性、综合性的先进典型,创造了中国特色企业管理经验。吉化经验的最大特点是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是群众创造的,又被群众所认可和遵循。它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使其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她希望全国化工企业应该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吉化经验这一宝贵财富,在原有基础上总结、提炼并进一步延伸,形成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

吉化管理文化和管理经验在全国的推广,有如春风化雨般影响了国内一批又一批的石油和化工企业,包括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公司、原开磷集团公司、上海华谊集团公司等多家企业通过学习和借鉴吉化的管理经验,将其精髓潜移默化地植入自身的管理文化中。

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鹏凯曾说,作为一家民营企业,黑松林多年来能健康持续发展,是“学吉化”开出的花、结出的果。1992年全国“学吉化”活动开始后,他们对照吉化的五条经验、四种精神,在实践中结合自身的管理实际,边学边整改,渐渐尝到了“学吉化”的甜头,更收获了“学吉化”的果实。吉化经验提出要“轴见光,沟见底,设备见本色”,他们结合自身实际,在生产现场实施“地上无滴胶,桶外无挂胶,桶内无积胶”的“三无”管理,取得了异曲同工的效果。2012年7月,这项管理成果获得了中国化工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1991年4月,因为学习并掌握了吉化的管理文化精髓,原开磷集团被原化工部授予“学吉化先进单位”。随后原化工部又发出了全国化学矿山系统“学开磷”倡议,原开磷集团因此成为行业和省内企业学习的标杆单位,同时这也促进了原开磷集团的转型发展,使其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园式矿山”,被人们誉为深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

渭化集团公司一直将吉化作为学习的榜样和追赶的目标,将吉化精神和吉化作风融入到各项管理工作之中。他们一方面持续抓好安全环保工作;另一方面注重管理创新和管理升级。在学习吉化现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他们通过持续抓现场“6S”管理、现场无泄漏星级达标等活动,装置区达到了“花园式工厂”的标准。

2019年8月25日,弘扬行业优秀精神暨纪念开展“学吉化”活动30周年座谈会在吉林石化公司召开。与会代表一起重温30年前化工行业“学吉化”的激情岁月,并深入探讨吉化经验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发展 形成多维管理特色

对于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文化,我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加以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并形成了鲜明特色,涌现出一大批先进的管理典型。

作为企业管理文化特色之一的精益管理得到了一大批企业的推崇。河南油田采油二厂的75吨燃煤锅炉注汽站内,沟见底、轴见光、设备设施见本色。室外,青草满地、绿树成荫,是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小站。为持续推进绿色企业建设走深走实,河南油田采油二厂将绿色企业创建与目视化管理有机融合,让绿色发展理念厚植于每一名员工心中。在现场管理上,企业要求员工按规范设置提示、指令、警告、禁止标识标牌,重新规范职责、规程、规定等,并将其张贴在墙上。对办公区、仓储区等配套设施的零部件摆放以及危化品储存,企业要求实施集中管理,分类摆放,统一标识,实现操作现场的标准化管理,以精益管理推进绿色发展。

在上海华谊集团看来,化工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对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带来巨大考验。集团为此提出打造“卓越运营中心”,通过推行精益生产和科学管理,进一步提升集团和各企业的精益管理系统化能力,发挥集团一体化协同效应,持续改善和提升运营质量和效益。公司坚持推进精益生产,运用设备整体效率(OEE)分析等11种分析工具,并采取6项管理创新手段,每年增效超5亿元。

海湾集团不仅在创新上舍得下功夫,在企业改革和经营管理上同样注重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对标。践行高水平的精益管理,就是海湾集团着眼于高质量发展的自觉和坚定选择。

他们在生产工艺方面追求极致的精益管理。如在海湾化学公司,组织对各装置工艺指标进行全面查定已经成为一项机制,报警值是否设定、联锁是否投用都必须一一细查,以确保所有工艺指标都在最佳范围内运行。在企业班组建设和安全管理上,他们同样追求精益管理。如今,精益管理对员工而言已经不再是束缚和压力,反而成为员工安全感和幸福感的保障与源泉。

此外,还有不少企业的管理文化自成一体。比如,山东鲁泰化学公司推行废水“零”排放、大气无污染、固废再利用,打造“环境和政治”生态型化工企业,实现了绿色发展。

云天化创新成本管理,打造资金集中管控模式,构成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山东东明石化集团通过签订长约、现货合同和易货贸易等互惠方式,打造全球供应链,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浙江新和成是我国第一家在中小板块上市的化工企业,公司的“老师文化”不仅业内名闻遐迩,在全国也是独树一帜。“老师文化”起源于公司创始人、教师出身的公司董事长胡柏藩。如今,企业虽然成长为全球知名、国内首屈一指的医药中间体企业,但在企业内大家相互间仍以老师相称,工厂仿佛是一所大学。在这里,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大家都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老师文化”的管理模式在这家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海湾化学所有装置区全部实现DCS自动化控制,配有SIS安全仪表系统、ESD紧急停车装置系统,6万余个生产工艺控制点,可实现无人值守的“黑灯工厂”操作模式,任何点位发现问题可及时联锁停车。图为公司中央控制室。 (张翔钧 摄)

创新 新时期赋予新内涵

纵观国内外管理科学的演进和管理文化的发展,无不与所处时代和工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当前,全球竞争格局重塑,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对企业传统生产和服务方式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时代在变,管理文化的内涵也在随之改变。

近年来,我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文化创新和管理理念变革持续演进,首先与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积极推进密不可分。截至2020年,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已经连续13年召开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大会,强化企业管理创新,发布管理创新成果,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石油和化工企业。仅在2020年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就有105项管理创新成果对外发布。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也多次委托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召开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总结管理文化建设和管理创新经验,在全行业树立优秀的管理文化典型。

拥抱数字化,是管理创新的应有之义

2019年7月11日,受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委托,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在山东聊城召开了鲁西集团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鲁西集团管理创新成功的关键在于,始终坚持相关多元、沿着有自身优势产品的产业链条进行结构调整,同时按照两化融合和园区化管理的原则,推动企业走出了一条“一体化、集约化、园区化、智能化”的发展之路,为我国化工企业树立了榜样。其管理文化颇具导向性和示范作用,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转型升级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两化融合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新引擎。

此外,在2020年10月下旬召开的全国管理创新大会上,由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为主要创造人的无机氟化工企业以数字化平台应用为支撑的智慧化运营管理,荣获第二十六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多氟多在行业内率先运用数字化思维和技术,实施数字化转型推动运营转型,开创性地打造智慧企业、智能制造、智才集聚“三智工程”,助推企业管理升级。他们的智慧化运营管理,以互联互通数字化云平台为支撑,融合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产业技术,构建智慧化企业管理架构。同时实施以人、财、物为核心管控维度的智能化保障功能,为经营主体精准赋能;建设以供、产、销为核心过程维度的智能化运营,实现供应链、创新链与市场链的“三链”融合。

化工行业虽是传统流程行业,但也可以通过应用最新的制造和控制技术赋予其新的内涵。华谊集团以国家战略导向为引领,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我们要坚持的是‘制造业+’的理念,‘以制造为本,互联网为用’,坚守化工制造,互联网作为手段。”在华谊集团负责人看来,他们是在传统行业中进行了非传统的管理。

华谊集团的“制造业+”理念,具体包括工厂装备升级、工艺流程改造、设备的自动化智能控制、大数据应用,以实现生产管控和供应链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可视化、模型化和集成化。这些,支撑着集团运营的提质增效和升级。华谊还计划在集团范围内试点建立 “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对智能管理进行全面升级。

新时代的企业管理要跟上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不能只靠冷冰冰的制度,还要有对人的关注。

创造并在企业推行“心力管理”,让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逐步走出了一条靠软实力制胜的发展模式。该管理模式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国内一批知名企业文化专家的极大兴趣和高度评价,使得这家企业不仅成为行业的文化标杆,还成了中国企业文化界研究的经典案例。凭借着创新实践心力管理,将意识形态转化为生产力资源,公司获得了“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的殊荣,这一管理文化也让黑松林的员工们获得了幸福感。

公司董事长刘鹏凯认为,心力就是指在实践中,人依据自身的心思和能力、精神与体力、思想和才智,发自内心做好某一件事的精神力量。心力管理,是将企业员工的“心之所及”,转化为“力之所达”的过程;是将企业团队层面的意识培育转化为物质层面的生产力资源,并有效地进行集聚、发散和增效的过程;是不断引导员工在工作与生活中,善用其心,自净其心,消除恶心,增加爱心,发自内心,共同构建心心相印的和谐发展环境的过程。企业要以文化人,入脑入心,再外化为行动,是人本到心本再到心力的飞跃。这一凝心聚力的管理文化,也使黑松林这条“小舢板”实现了长久航行。

重视企业管理,并将其上升至文化层面,已成为企业永续发展的关键。没有一流的管理文化,就不可能造就世界一流的企业。但从目前情况看,国内企业与国际一流企业在管理水平上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要提升管理文化的内涵,国内企业就要同国外先进企业全方位对标,学习借鉴其一流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把差距找出来,把目标定下来,把短板补起来,形成适用于本企业的管理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形成持久竞争力。

协会介绍 学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

协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025-8799064 

会员服务部:86918841 

信息部: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学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86918841 

信息部: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主办单位: 技术支持:南京苏化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