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前,中国钾盐钾肥产业正式诞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60年的开发与建设,我国钾盐钾肥产业不断壮大,产量快速提高,为我国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两大基地铸就产业“脊梁”
1958年,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民族的盐湖拓荒者汇聚青海、扎根盐湖,开启了中国人的钾肥梦。当年,第一袋钾肥在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诞生,实现了中国钾肥“零”的突破。
此后,中国用短短30多年时间,走完了世界钾肥强国上百年的发展历程,用生命、汗水、毅力和智慧,支撑中国钾盐钾肥产业跨过了创业初期的艰辛磨砺。
在中国钾盐钾肥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过程中,一批钾盐企业群体崛起,开拓了一条中国独有的钾盐钾肥之路。
比如,格尔木藏格钾肥有限公司担纲重任,拉升了中国钾盐产能的整体容量,为中国钾盐的资源整合和高效利用作出巨大贡献。国投罗钾依靠科技赋能,带动中国钾盐产品实现多元化,开启了中国硫酸钾事业的先河。格尔木和罗布泊两大基地铸就了中国钾盐钾肥工业的“脊梁”,让中国钾肥逐步实现从手工操作到半机械化、机械化的转变,奠定了中国钾肥工业的基础,更为中国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国产钾肥产量的不断提升,降低了中国钾肥的对外依存度。但由于资源秉赋原因,中国每年仍需从国外进口大量钾肥,对外依存度一度达到60%。因此,以中国钾肥市场体量巨大的优势,通过谈判控制进口钾肥价格成为中国钾肥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商务部的主导下,中国建立钾肥进口集中谈判制度。在牵头单位中化、中农等企业的长期努力下,钾肥进口大合同谈判提升了中国在国际钾肥市场的地位,使中国进口钾肥持续保持世界钾肥“价格洼地”的地位,也保证了国内钾肥市场的稳定。
“两条腿走路”保障资源
为提升在进口大合同谈判中的主动权,各企业一边大力开发国内资源,一边践行“走出去”战略,在境外开发建设钾肥基地。
为突破找钾难题、保障钾盐供给,中国的找钾实践从未停止。在成盐理论的科学指导下,近几年中国陆相找钾取得重要突破,发现了柴达木盆地西部砂砾层含钾卤水,氯化钾资源量达6亿余吨。海相找钾也展现良好前景,开拓上扬子盆地找钾新方向(四川盆地);滇西南找钾取得新认识——二层楼成矿模式;塔里木盆地深部钾溴新发现,川东富钾卤水和新型杂卤石——石岩资源,为我国钾资源开采带来希望。
与此同时,国家鼓励钾肥行业海外布局,建立海外钾盐生产基地,以弥补国内市场供应不足。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农矿产有限公司以及四川开元、中水电集团等企业陆续到老挝寻找资源投资建设,兖矿集团等企业在加拿大、刚果(布)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建设中国钾盐境外开发的“新领地”,他们的努力为中国持续保持世界钾肥“价格洼地”再添胜算。
技术攻坚改变供应格局
60多年来,中国开创了独特的钾肥生产工艺。
我国探明的资源储量以盐湖钾矿为主,主要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罗布泊地区。钾矿地理位置偏僻,自然环境恶劣,配套开采条件差,且钾盐资源以卤水钾矿为主,品位相对较低,因而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相关企业的技术攻坚成果确保了我国钾肥行业的原料安全。
“利用有限资源最大程度满足国内钾肥需求,是中国钾肥人的宏愿。要实现这一目标,创新开采技术势在必行。”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副会长陈国福说。
在国家政策指引和各项科研资金的支持下,国投罗钾研发了含钾硫酸镁亚型卤水制取硫酸钾工艺,在新疆罗布泊盐湖建成120万吨/年硫酸钾成套装置,使中国拥有了世界领先的利用硫酸盐型卤水制取硫酸钾的大型装置。
盐湖股份自主研发了光卤石水采船、反浮选冷结晶、固体溶解转化等颠覆性技术,形成500万吨氯化钾、50万吨钾碱、40万吨硝酸钾、7.2万吨碳酸钾年产能,建成中国最大钾工业基地,并创立了钾资源 “固液转化、驱动开采、贫富兼采、循环回收”的独特开发模式,资源保障由年产100万吨、服务30年提高到年产500万吨、服务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