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 化工园区登录 专业委员会登录

18luck新利app

Hi,欢迎来到 联系我们

Hi,欢迎来到 联系我们

18luck新利app

行业资讯 科学普及 科普知识 化学纤维成短道速滑“最强辅助”
化学纤维成短道速滑“最强辅助”
  发布日期:2022-02-15

“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短道速滑”。在本届北京冬奥会上,中国短道速滑队的表现令人欣喜,继摘得男女2000米混合接力项目金牌之后,男子1000米项目的冠亚军也收入囊中。短道速滑队员身披的中国红“战衣”在比赛中功不可没。它由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等化学纤维复合而成,兼具强韧、超弹、轻质3种特性。2月11日,短道速滑队的3名选手韩雨桐、曲春雨、张楚桐将继续身披中国红“战衣”出战女子1000米项目的比赛,为中国代表团冲击奖牌。

短道速滑作为一种竞速类室内比赛项目,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速度每小时高达40~50千米,瞬时速度每小时甚至可达60千米,堪比一辆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小汽车。也正因如此,在比赛中,发生碰撞、摔倒等情况对运动员来说已经“习以为常”,甚至有可能被同场竞技的其他运动员的冰刀划伤。在2月5日举行的短道速滑混和团体接力赛中,现场事故频发,多名运动员在超越、反超越过程中多次摔倒出线。早在2003年,国际滑联(ISU)明确规定参赛选手赛服的防切割性能最低应达到欧洲标准委员会EN388 Level 2级别,级别越高,防护性能越佳。武大靖在赛后也通过短视频平台向观众介绍了他在冬奥会比赛时所穿的短道速滑装备,特别强调了比赛服和手套要具备防切割性能。

为提升短道速滑服的防护性能,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支持下,由北京服装学院刘莉教授团队开展针对短道速滑赛服的专业性研究。研究团队参考了世界上100多种面料,最终采用复合化纤材料打造出冬奥“战衣”,填补了我国短道速滑赛服研发的空白。

研究团队是以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和聚氨基甲酸酯纤维为基础,开发的一种轻质且兼具良好强度与弹力的高性能复合纤维。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是使复合纤维具有耐切割性的最主要因素。这是因为聚乙烯性能与相对分子质量息息相关,相对分子质量越高,拉伸强度、表面强度、耐磨性、耐蠕变、耐老化和耐切割性越高。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在纺丝过程中具有高取向、高结晶等特点,进而保持优良的力学性能,其中包括纵向拉伸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弹性模量,这些都是影响短道速滑服抗冲击性能和耐切割性能的主要因素。

以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为基材赋予了短道速滑服优异的防切割性,可有效防止短道速滑运动员在比赛时被冰刀划伤。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的强度可达钢丝的15倍,比芳族聚酰胺纤维强度高40%,超出国际滑联标准要求。与以前的短道速滑服装相比,国产“中国红”短道速滑比赛服首次将原来的双层结构改善为单层360°全身防切割,全面保护运动员身体。此外,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密度值仅为0.97克/立方厘米,在保证防切割性能的基础上能够减轻产品质量,减少运动员体能消耗。在用量相同的情况下,该纤维比尼龙轻30%、比芳纶轻40%、比炳纶轻45%。

聚氨基甲酸酯纤维,俗称氨纶,因其独特的拉伸回复性能在功能性弹力纺织品中被广泛应用,可以将运动员的肌肉牢牢包裹,避免身体晃动造成对比赛的影响。此外,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和氨纶进行复合,不仅能充分发挥原料自身的性能优势,而且可以最大效率地促进纤维间的配合,提高纤维利用率,降低短道速滑服成本。

短道速滑既是速度的竞争,也是阻力和耐力的比拼。这套更轻盈的短道速滑服,帮助运动员和空气阻力作战,中国短道速滑队也借此在赛场中一展风采。

该套短道速滑服采用空气湍流控制减阻和边界滑移减阻技术,相比普通滑冰服,减阻力提升5%~10%,可将空气迅速导流。最后再通过风洞测试,为每位运动员量身定制、调整版型和人体分割线最佳位置,优化升级减阻性能。因此,这套跟空气阻力战斗、可以帮队员们在风驰电掣的比赛中减少空气阻力的装备,被称为“冰上鲨鱼皮”,成为运动员在本届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上的“最强辅助”。

手套也是短道速滑必须佩戴的装备。为防止被冰刀割裂或被冰层弄湿,短道速滑手套也采用防切割材料,所用材料采用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和氨纶混纺而成。此外,短道速滑运动员在高速过弯时一般左手会碰扶冰面,因此左手手套5个指尖部位要加固一层涂有材脂或胶质保护层的手指扣,以减小运动员在弯道扶冰过程中的摩擦力。

协会介绍 学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

协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025-8799064 

会员服务部:86918841 

信息部: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学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86918841 

信息部: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主办单位: 技术支持:南京苏化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