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机构 | 国家能源局 | ||
号 | 制发日期 | 2023-10-25 |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23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的通知》(发改能源〔2022〕210号)等 要求,扎实推进我国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2023年10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负责同志就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题1:《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调研时指出,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要坚持绿色、智能方向,扎扎实实、奋发进取,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工业、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要求制定能源、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出台煤电、石化、煤化工等产能控制政策。《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23号)也提出了推动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等具体要求。
炼油是石化的重要领域,是衔接上游勘探开发和下游生产生活用能的重要环节,既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责任,也为下游化工产业链提供原材料。据统计,2022年我国炼油行业年营业收入约占石油和化学工业的31%、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的4%。炼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对我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石化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出台了《指导意见》,统筹引导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
问题2:《指导意见》提出了哪些原则和目标?
《指导意见》提出了“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绿色低碳、高效安全”“创新驱动、自立自强”3条原则,以及2025年、2030年的主要目标。到2025年,国内千万吨级炼油产能占比55%左右,产能结构和生产力布局逐步优化,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十四五”期间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强度进一步下降,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到2030年,产能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化工原材料和特种产品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能效和环保绩效达到标杆水平的炼油产能比例大幅提升。技术装备实力、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问题3:《指导意见》部署了哪些主要任务?
《指导意见》重点部署了4方面17项任务。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方面,部署优化产能结构布局、严控新增炼油产能、推进炼厂改造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善炼油行业管理5项任务。在推进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方面,部署加强能效水效管理、推动系统用能优化、实施工艺装备升级、鼓励资源循环利用4项任务。在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方面,部署引导炼油过程降碳、推进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支持制氢用氢降碳、探索加强碳排放管理4项任务。在加强科技创新引领方面,部署优化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软件开发应用、开发新型炼油技术、加快低碳技术研发4项任务。
问题4:《指导意见》对行业发展将发挥什么作用?
《指导意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从我国炼油行业实际出发,系统部署了相关工作,将有力指导炼油行业推进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一是推动炼油产能结构和布局优化。《指导意见》拟出台引导炼油企业改造升级、优化重组系列举措,支持已有炼厂上优汰劣,优化升级。《指导意见》也明确要求进一步优化有关区域炼油产能布局,推动新建炼油项目有序向石化产业基地集中,实现集约集聚发展,并与乙烯、对二甲苯(PX)项目做好配套衔接。
二是推进炼油行业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炼油行业落实“双碳”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指导意见》从实现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两大方面,部署了8项重点任务。《指导意见》要求,到2025年,炼油产能能效原则上达到基准水平、优于标杆水平的超过30%。到2030年,绿氢炼化、CCUS等技术完成工业化、规模化示范验证,建设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绿色低碳标杆企业。
三是加快行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促进炼油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指导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面向炼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实际需求,将科技创新贯穿其中,提出2030年炼油行业技术装备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并就加强科技创新部署了4项重点任务,在其他9项重点任务中也明确了技术装备创新和应用的相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