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机构 | 工信头条 | ||
号 | 制发日期 | 2024-01-09 |
近日,国家数据局、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选取了工业制造、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12个重点领域,旨在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行动计划》强调坚持需求牵引、注重实效,试点先行、重点突破,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开放融合、安全有序等4方面基本原则,并明确总体发展目标:
到2026年底,数据要素应用广度和深度大幅拓展,在经济发展领域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得到显现,打造300个以上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涌现出一批成效明显的数据要素应用示范地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形成相对完善的数据产业生态,数据产品和服务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场内交易与场外交易协调发展,数据交易规模倍增,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创造的新业态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数据赋能经济提质增效作用更加凸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在业内看来,《行动计划》的正式落地,意味着2024年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将驶入“快车道”,商业化有望加速落地。
实现对经济发展的倍增效应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快速融入生产、消费、流通、分配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但目前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数据供给质量不高、流通机制不畅、应用潜力释放不够等问题。制定《行动计划》就是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行动计划》要通过推动数据在多场景应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造新产业新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从而实现对经济发展的倍增效应。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连接到协同,即从基于数据生成和传递的互联互通,转变为基于数据有效应用的全局优化,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通过从数据中挖掘有用信息,作用于其他要素,能够找到企业、行业、产业在要素资源约束下的“最优解”。
2、从使用到复用,即从千行百业利用互联网技术,转变为基于行业间数据复用的价值创造,拓展经济增长新空间。作为知识的载体,数据在不同场景、不同领域的复用,将推动各行业知识的相互碰撞,孕育出新产品、新服务,创造新的价值增量。
3、从叠加到融合,即从数据汇聚支撑的效率提升,转变为多来源多类型数据融合驱动的创新涌现,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不同类型、不同维度的数据融合,将推动不同领域的知识渗透,促进生产工具创新升级,催生新产业、新模式。
此外,《行动计划》包括五部分23条措施。概括为:把握一条主线、做好三方面保障、实施五大举措,推动十二项行动。一条主线是指以推动数据要素高水平应用为主线。三方面保障是指提升数据供给水平、优化数据流通环境、加强数据安全保障。五大举措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开展试点示范、推动以赛促用、加强资金支持和加大宣传推广等。十二项行动聚焦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应急管理、气象服务、城市治理、绿色低碳等12个行业和领域,明确发挥数据要素价值的典型场景,推动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从国家数据局会同有关部门、行业、专家深入调研的情况来看,由于不同行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不同、数据资源的基础不同、场景需求不同,数据要素发挥作用的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结合各行业发展实际,《行动计划》先期选取12个行业和领域,推动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值得注意,“数据要素×工业制造”排在《行动计划》重点行动的首位。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量:
首先,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智能制造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主战场。
其次,制造业领域整体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程度较高。
最后,很多制造业企业从早年信息化建设开始便有意识地收集生产运营过程中各种数据,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源。
在政策推动下,数据产业经历了从“互联网+”到“数字经济”再到“数据要素×”的演变,反映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经由早期数字技术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赋能转型阶段,进入以数据为关键要素并充分发挥其倍增效应和乘数效应的深入发展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