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以发展现代化工为主的专业园区,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在江北新区的产业版图中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既要承担“稳增长促发展”的重任,又要肩负“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使命。
新使命激荡人心,新征程催人奋进。近年来,新材料科技园坚定不移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园区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各项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
工业生产总值位居国内同类园区首位;综合排名连续10年位居全国化工园区第一方阵,2022年排名全国第二;园区世界500强和化工50强企业占比近30%;多个特色产业规模在国内乃至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
当前,新材料科技园已逐步形成以石化、碳一两大产业链为主要支撑,以新材料为发展方向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在此基础上,新材料科技园正全面对标全球顶尖园区,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短板,奋力追赶超越,向着世界一流园区砥砺前行。
突出项目拉动 筑牢“压舱石”
在今年园区的新春第一会上,新材料科技园发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勇挑大梁争当示范”的总动员,要求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筑牢经济发展“压舱石”。
一个好项目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好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
5月18日,江苏月旭色谱柱制造及生物医药纯化耗材项目奠基仪式在新材料科技园举行,该项目总投资6.8亿元。项目的落地将有助于园区产业结构进一步调轻调优,有利于江北新区建设更完备的高端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5月5日,南京威尔药业科技年产11000吨生物基医药用新材料项目奠基仪式在园区举行。此次奠基的生物基医药用新材料项目产品PLGA,采用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了“卡脖子”问题,产品质量与进口同类产品相当,可替代进口产品。
2月14日,亚什兰南京工厂年产260吨植物功能性材料项目奠基仪式在园区举行,该项目采用亚什兰全球领先和独有的专利技术,是亚什兰在全球建立的第二套生产装置,重点针对中国化妆品消费者需求,生产适合中国市场的高性价比生物功能性原料。
除了项目落户,园区招商团队更是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积极开展领导带队招商、全员招商,全力推进在谈项目加快落地。
据统计,今年1—5月,新材料科技园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签约项目总金额143.4亿元。32个重大项目全年计划总投资57亿元,1—5月份完成投资31.3亿元,完成率54.9%;今年计划新开工12个项目中,目前南钢基于湖仓一体的钢铁制造运营生态建设等9个项目已开工,开工率75%,超序时进度。
聚焦创新驱动 探索转型升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材料科技园在探索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方面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上下功夫,强化创新主体建设,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搭平台、给政策,进一步优化双创环境,不断积聚高端人才项目。
今年5月,江苏省工信厅公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22年评价结果,其中新材料科技园4家企业获评优秀。企业技术中心是企业规划设立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机构,一直以来,新材料科技园持续推进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对企业技术中心的指导与服务。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
今年2月,南京市科技局公布2021年度南京市百强高新技术企业名单,园区3家企业入选。百强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市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园区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与服务工作,不断优化高企培育机制,成立高企专项小组,开展专家现场答疑会、集中授课辅导,对重点企业实行“一对一”服务。
企业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带来了产业上的突破,迈达新材料上榜2022年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推动行业食品级、饲料级抗氧化添加剂BHT产品优化升级;中圣压力容器获授“江苏省省长质量提名奖”,凭借科技创新技术更是获评“中国专利优秀企业”……
为强化创新要素集聚,园区还打造创新载体,提供扶持政策,吸引人才和项目落户新材料国际创新社区。该创新社区目前已集聚海内外高端人才200余名,包括诺奖得主和中外院士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新材料科技园承办了“建设世界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高峰论坛”,协办了中国科学院学部“纳微界面反应机理探索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论坛会聚了两院院士、专家学者和行业大咖,他们纷纷建言献策,从不同的角度为园区的创新发展提出新思路、新理念。
严守安全底线 提升安全水平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新材料科技园,有超过100家的各类危化品生产、储运、危废经营企业,面对这些危险源,如何强化安全生产?园区久久为功,严守安全底线。
在新材料科技园管理办公室一楼,占地300多平方米的智慧园区管控中心格外醒目。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展示着各种监控场景;两边的操作台,十多位工作人员不停切换数据。
安全生产融合管控平台是“智慧园区”的子系统,大屏上显示出“动态监管一张图”,既有企业分布、重大危险源分级等数据信息,也有分布在企业生产线、仓库、储罐等地的监控影像。目前,园区铺设了300多公里的专用光纤网络,接入重点企业重大危险源,24小时动态获取各项数据,一旦数据异常,平台会自动识别,实现自动报警。
除了智慧化和智能化的手段,新材料科技园还从园区的管理上筑牢安全防线。近年来,园区不断完善封闭化管理系统的建设,通过设置卡口,配合车牌识别和人脸识别技术,杜绝无关车辆和人员进入园区,全面提升园区的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今年6月是全国第22个“安全生产月”,6月15日,新材料科技园举办“百团进百万企业千万员工”宣讲会暨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在南京红宝丽醇胺化学有限公司,园区主要负责人围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和夏季安全生产工作两个方面开展安全宣讲。
事实上,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是贯彻园区全年的重点工作,今年以来,园区聚焦重点时段、重点场所已开展检查巡查172家次,发现危化品领域安全隐患234项,目前已整改完成232项。通过强化园区的管理责任、压实企业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提升了园区的本质安全水平。
坚持向绿而行 打造“示范区”
建设世界一流园区,环境保护是必须要直面的课题。近年来,新材料科技园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今年1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公布“绿色化工园区名录(2022年版)”,新材料科技园通过专家复核,继续被列入“绿色化工园区名录”。
事实上,作为首批全国绿色化工园区,新材料科技园在推进绿色发展方面已经早早布局。一方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加快推进化工产业整治提升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与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速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另一方面,建成智慧环保、大气预警、智慧能源等系统,聚力治理“三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目前已实现企业废水排放稳定达标;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危废处置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可管可控。
今年2月,新材料科技园组建了国内首支由园区生态环境监管人员和重点企业环保管理人员组成的50人嗅辨员队伍,推动现行的排放标准治理体系向群众感受治理体系转变,确保环境质量和群众幸福感双重提升,努力实现“无异味”园区的建设目标。
“尽管我们在绿色环保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仍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沿江化工园区,科技园要坚决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严把化工项目准入门槛;借“双碳”机遇,倒逼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基础化工向高端产业延伸,发展节能环保的绿色新材料;坚持“源头减量”,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大力推广天然气、电力及可再生能源替代,不断降低化石能源使用比重;着力提升系统治污水平,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提高“三废”治理与综合利用水平,努力打造绿色示范区。
心系为企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
作为产业园区,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
在新材料科技园,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最重要的落脚点就是服务企业,这也成为园区一张闪亮的名片。
近年来,园区持续深化党建指导员制度,选派机关党员干部,对园区企业党组织实现全覆盖挂钩指导。党建指导员每季度联系服务企业不少于1次,帮助企业推进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党建指导员的另一个身份是服务企业的“店小二”,需要协调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去年8月,新材料科技园启动“百日攻坚”行动,号召所有党员干部人人争做“四员”,即安全生产管理员、环境保护监督员、企业发展服务员、招商引资信息员。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对接,为企业提供对接上下游资源、政策奖补的全程代办、安全环保审批等各项服务,真正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去年9月,历时一年的新材料科技园首届青年干部学习班结业,这是园区深化党建引领,培养年轻干部的一次创新实践。学习班期间,服务企业是每一名年轻干部都要经历的“必修课”。青年干部学习班组织开展的“服务企业面对面”专场活动周,所有学员分成3支“助企兴企”服务小组,深入园区15家企业进行服务走访,对于企业提出的诉求,实施“一企一策”、专人督办,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2023年,园区为企服务再度升级加码,包括开展市场主体大走访服务活动,指导企业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智改数转项目等各项认定和资金扶持项目申报;兑现科技创新领域资助资金600余万元,为国际创新社区120家企业减租约111.35万元;上线“新材料科技园项目管理平台”,搭建2023年新材料科技园招聘云平台,帮助企业缩短项目审批时间和解决用工问题……在助企纾困、创优营商环境这条路上,新材料科技园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以更高服务质效、更优营商环境,全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