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由大国向强国跨越的关键时期,2025~2035这十年是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的关键时期,也是石油和化工行业结构由量变到质变的重要阶段,是化工园区绿色发展取得根本性改变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化工园区的“十四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意义重大。
目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已编制完成《化工园区“十四五”规划指南及2035中长期发展展望》(征求意见稿)。为了使征求意见稿更加完善、科学合理,11月14日,《化工园区“十四五”规划指南及2035中长期发展展望》(征求意见稿)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来自政府、协会及园区的近50家单位、80多名代表详细讨论征求意见稿,为化工园区“十四五”发展建言献策。本文对各位代表观点集萃,以飨读者。
“十三五”期间,化工园区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标准化体系逐步形成、“化工园区30强”示范引领作用逐渐显现、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智慧化建设步伐加快、责任关怀工作深入推广,化工园区整体发展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十四五”期间,我国化工园区将由规范化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跃升,围绕化工园区产业提升创新、绿色化建设、智慧化建设、标准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示范,组织实施“五项重点工程”,重点培育一批具有一流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和特色园区,五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初具轮廓,打造“65家重点石化基地和专业化工园区”“5个50”,即:建成50个园区科创中心、创建50家“绿色化工园区”、新建50家“智慧化工园区”、制定并颁布50项化工园区管理与建设标准和培育50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
到2035年,全国石油和化工园区的布局科学合理,危化品生产企业全部进入规范的化工园区或实现园区化管理。全部化工园区建成智慧化工园区和绿色化工园区,成为“天蓝、水清、草绿”生态优美的石化产业协同与集聚高地,成为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石化强国的重要支撑。
规范发展
优化化工园区布局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挺表示,“十三五”期间,一系列国家行业政策均强调了化工园区在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化布局、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57号)强调新建炼化项目全部进入石化基地,新建化工项目全部进入化工园区;2018年国务院新修订的《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也强调推动产业集聚高效发展,逐步形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石化产业基地;2020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共同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特别强调制定化工园区建设标准、认定条件和管理办法,对现有化工园区全面开展评估和达标认定。因此,“十四五”化工园区的规范建设与科学管理将成为主导,这将有利于合规园区的发展与优质项目的引进,营造出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司石化处杨松峰表示,化工园区标准评价体系的建设,对化工园区建设规范提升可以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也为相关部门的监管评价工作提供依据,目前部分省市已经开展化工园区认定工作,或出台了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化工园区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加强。
征求意见稿提出建立化工园区动态管理机制。在推动各省完成本省化工园区集中规范认定的基础上,对园区实行分类分级动态管理,科学制定化工园区的评价标准,培育试点一批,优化提升一批,重组淘汰一批。
“十四五”重点规划的五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分别是环渤海湾石化产业集群、杭州湾石化产业集群,泛大湾区石化产业集群、海西石化产业集群,能源金三角产业集群。
此外还重点规划15家重点沿海石化基地,16家重点内陆石化基地,30家重点的专业化工园区及四家全国重点发展的煤化工基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榆林能源化工基地、鄂尔多斯能源化工基地、准东能源化工基地)。
对此,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邱国强建议对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的建设建立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建设五大世界级产业集群,石化联合会正在大力推动园区系列标准化建设,但是业界对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的概念比较模糊,没有公认的标准,希望联合会能够对该标准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以指导园区更好的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党工委副书记徐文华表示,宁波石化经开区有信心在所处的杭州湾联合杭州、上海一起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绿色化产业基地。宁波石化经开区的油品供给上海,舟山的原料供到宁波,海底的布局,码头的利用,安全防护,均需要有一个协调机制协调推动产业集中发展。他建议,建立长三角一体化协调机制,互相协调、合理布局、资源共享、原料互供、安全互助、信息互通。
“之前,我国的煤化工产业一直被定义为示范或者试点,但目前煤化工一些技术已经成熟,在化工产业多个领域有了贡献。”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副主任张亚军表示,建议国家在“十四五”期间将煤化工产业纳入国家化工产业的布局。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石化化工处处长张文明认为规划的这些基地、产业集群和园区的数量,不应该是上限,而应该多少化工园区符合标准就认定多少家。
组织实施五项重点工程
产业提升创新工程
征求意见稿显示,目前全国性区域规划布局基本建立,“十四五”应推动化工园区依据自身定位,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园区准入和退出机制,通过调整,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更加突出创新,加快推进产业和基础化学品企业转型升级,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提高化工园区产业关联度水平和产业集聚程度,以骨干企业和龙头项目为核心,向下游延伸延长产业链,加快园区循环产业发展,精细化工等同类产业集聚程度提高。到2025年,建成50个园区科创中心;培育65个具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和特色园区,包括35个产业基地和30个专业园区。
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工程师张学军表示,按照国家要求,“十四五”期间的石化产业发展,以高质量绿色循环经济发展作为引领,推动整个石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和石化产业的建设,创新平台的建设是推动石化园区和化工产业最关键的支撑平台。
张学军认为,创新平台的建设要以产业需求为引领,集中破解技术创新、工程设计、装备制造、金融服务四大板块的难点,支撑产业发展。具体来讲,在技术创新上,要聚集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包括各大型化工企业的创新力量,为园区注入创新技术。在工程设计上,所有工程公司为创新技术实现从实验室到工业化做好设计支撑。在设备制造上,核心创新技术需要的重大装备制造能力也是制约企业创新技术产业化的难题之一。在金融服务方面,石油化工行业的特点是资源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每万吨的投资规模最少500万元以上,大型煤化工投资一般达到每万吨一亿元到两亿元。破解融资难融资贵,推动创新技术产业化,做好金融 的建设,也是创新平台的核心内容之一。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苏东针对中试基地建设提出建议,他认为中试基地的建设不能按照大工业的标准和安全环保来制订,否则会对中试基地的建设带来伤害。另外高入园门槛,造成科研项目落地和产业创新滞后。
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章硕明建议慎重提倡科技创新。他认为原创性研发收益漫长成本高,因此化工园区原创性的科技创新应统一规划,应鼓励园区建立自己企业针对市场的产品研发,并非原创性研发。
对此,傅向升表示,创新工程是五大重点工程之一,并且还要放在首位,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但园区建科创中心时不能只重基础创新,也要重产业化。
江苏省泰兴经济开发区副主任戴鹏建议出台对园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比较具体的扶持政策,破解精细化工产品的审批障碍。
绿色化建设工程
征求意见稿提出,制定并完善适应绿色发展要求的化工园区评价体系,培育一批绿色园区,发挥示范带动、典型引领作用,推动化工园区绿色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坚决打赢污染治理攻坚战,深入开展化工园区循环化改造,实现园区内产业链接循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做好园区内“三废”科学处理处置。研究制订化工园区的责任关怀建设方案,推进化工园区践行责任关怀。到2025年,创建50家“绿色化工园区”,全面承诺践行责任关怀的重点化工园区超过百家,重点石化基地和化工园区成为“天蓝、水清、草绿”生态优美的产业集聚区。
杨松峰表示,要坚持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支持园区内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由企业分散治理向园区集中治理转变,推动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提高产业关联度和循环化程度,积极开展园区一体化改造,实现企业间产业间的循环连接,增强资源能源等物质管理和环境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形成联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邱国强建议将园区责任关怀纳入化工园区发展的重要工作范围,进一步深化责任关怀落地,进一步加强园区与公众的互动,取得公众的信任,形成利益共同体。
石化规划院原总工刘延伟表示,现在国家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作为规划原则,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从园区角度来说,在项目引进方面,现在园区意识非常强,要求项目质量要高,投入产出强度要达到要求。除了这些刚性的要求,还有绿色发展指标,这方面的要求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绿色准入门槛要请相关专家进行科学评价,符合绿色指标入门门槛要求的,园区给予提供优先优惠条件;二是要运用清洁能源,从未来发展来看,要增加可再生能源和再生电力在园区能源消耗中占的比重,可鼓励用核再生资源;三是采用低碳技术,为未来的低碳技术壁垒提前储备技术。
智慧化建设工程
征求意见稿显示,研究新技术与园区管理需求的适配性,以大数据为核心,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全力推进大数据技术与园区现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加快园区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建设“可共享”“可溯源”的智慧监管系统,实现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监管,打造响应快速、决策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切实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到2025年,新建50家“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30%的省级及以上重点化工园区开展智慧化工园区创建工作,重点石化基地和化工园区实现重大安全风险可控、重点危险源和风险点可监测、可预警、可防控。
杨松峰表示,应加快智能化、数字化发展,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化技术,加快石化产业平台建设,打造园区智能管理平台,建立园区相关数据库、工业生产系统仿真和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信息交互共享,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完善智慧园区建设方案。
“信息化建设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是提高管理效率,实现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另一方面是提高园区的监管水平。”张文明表示,去年李克强总理的讲话也提出要开展重点化工园区风险预警系统建设。征求意见稿中还没有体现,化工重点危化品生产企业的预警系统建设,应急管理部已经在推动,化工园区在综合平台的风险预警系统监测的内容要和企业的风险预警系统连接。
扬州市化治办副主任吴汛认为,化工园区的智慧建设要建立数字化转型,除了智慧园区管理还要建设智慧工厂和智能车间,以及目前正在化工行业推行的全流程自动化改造。他表示,智慧园区不仅仅是园区层面的管理,也是园区全生态的分级和管理。
苏东认为,智慧化建设方面,应该鼓励资源综合利用,比如能量利用,高效的发电项目和电力供应项目,给一些区域电网优惠,鼓励园区发展除原材料、产品关联以外的新能源应用领域。
标准化建设工程
征求意见稿提出,完成化工园区标准体系顶层设计,有序推进化工园区急需标准的编制工作。建立一套以化工园区为主体,协会组织推动,技术支撑单位、行业专家、高校与研究机构等广泛参与的标准化工作机制。按照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多级推动为主要形式,积极推动化工园区标准体系建设。到2025年,制定并颁布化工园区管理与建设标准数量达到50项,为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强力支撑。
杨松峰认为化工园区标准评价体系的建设,对化工园区建设规范提升可以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也为相关部门的监管评价工作提供依据,目前部分省市已经开展化工园区认定工作或者出台了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化工园区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加强。
内蒙古鄂尔多斯苏里格经济开发区主任曹银山建议针对煤化工产业,煤化工基地建设和煤化工园区建设,在国家层面上制定统一的细分标准化建设指导规范和评价体系规范。煤化工产业正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向成熟阶段演进,从国家的层面上制定规范与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石化产业促进局副局长武志鹏表示,化工企业建设安全标准缺失目前是全国性的问题,尤其是企业项目建设期间设备监管标准的缺失,应该在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相关内容。
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
征求意见稿提出,以国内外产业基地和专业园区发展经验为基础,建立支撑和保障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重点突出创新,适时开展“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创建工作。到2025年,培育50家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包括20家发展质量高、管理水平优、产业协同好、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化工园区”;30个技术先进、效益显著的“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
“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包括园区在内的石化产业要落实这项要求,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加快实现产业高端化、差异化、精细化发展,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推动石化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杨松峰表示。
他认为,化工园区发展要对标世界一流园区,同时发展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保石化园区安全,安全是底线,没有安全的发展一切都会归零,进一步提高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检查,依法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二是完善基础设施配置工程,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三是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和事故应急预案制订,降低事故危险;四是健全应急队伍,完善物资储备,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增强防止事故扩大的能力。
张文明提出园区在绿色发展、循环化发展的基础上考虑在上下游连接上突出耦合发展,增强化工园区和其他行业耦合,比如化工和建材的耦合、化工和钢铁的耦合。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孔庆成建议在五大工程中再增加一项公共设施提升工程。他认为园区是一个载体,公共设施非常重要,包括基础道路、供暖、污水处理、消防站的建设、停车场、洗车厂都要进行规划,有些不一定放在园区,但是为园区服务。
(中国化工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