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保税区科技人才工作紧扣“创新提质年”工作主线,突出“项目提速、创新提质、工作提标”工作导向,着力落实“创新张家港”建设年度工作,创新驱动步履铿锵。
企业创新攀新高
◆ 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2家,占全市认定总量的20.39%。
◆ 全年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80家,较上年度增长55.17%。
◆ 全年新引育科技型企业129家,其中重大项目8个。
◆ 体素、丰倍、威胜等3家企业入围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占全市总量的30%;其中,体素以20亿元估值入选江苏省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
◆ 保税区“创九条”正式来袭,支持企业创新力度空前。
体素信息科技 人才发展创新局
◆ 全年认定上级人才17名,占全市总量的28.33%。
◆ 全年认定市领军人才26名,较上年度增长36.84%。
◆ 区内领军人才企业实现销售26.25亿元,较上年度增长40.37%;其中,超亿元销售领军人才企业增加2家,达到8家。
◆ 苏州安能捷总经理吴剑入围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
◆ 灿勤科技登陆科创板,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江苏清能控股子公司海易森上市,成为全市首家登陆纳斯达克的领军人才企业。
◆ 保税区科创园三期、泛半导体产业园三期四期等一批科创孵化载体开工建设,面积达29万平方米。
◆ 保税区留学人员创业园成功入围“江苏省留学人员之家”。
◆ 总投入2亿元的霍尼韦尔高性能材料亚太区研发总部等外资企业研发中心新增建设。
◆ 全市首家民营孵化载体梵创产业园、全市首个“飞地”上海张江•张家港创新中心投入运营;“智慧创投”投资平台完成对5个项目和基金的出资,“四有”载体逐步夯实。
◆ 全市首家人才党建平台“智创红谷”年内新增党员6名,并作为江苏唯一代表在长三角科创孵化载体党建工作座谈会上进行交流发言;保税区人才公寓竣工,将于2022年一季度末实现“拎包入住”。
工作思路
紧扣“创新转型加速年”工作主题,深刻认识“创新集群建设”的时代意义,牢牢把握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相融关系,持续深耕新兴产业,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奋力推动保税区“创新发展高地”建设。
一、重点谋划 突出科技招商 在创新转型中的引领效应
01明确“新能源”“新材料”“智能高端装备”科技招商重点领域,加强节点项目招引力度。
02加速新能源产业园、半导体材料产业园、智能高端装备产业园等产业载体、孵化载体建设,提升项目承载能力。
03持续提升“智慧创投”运行质效,支持项目做大做强。
目标:年内新开工科创孵化载体面积超35万平方米,累计载体突破100万平方米;“智慧创投”合作基金规模超115亿元;全年新引育科技型企业不少于200家,其中潜力类项目不少于60项、“1000万规模”的重点类项目不少于20项。
二、强化产业创新 在创新转型中的核心地位
01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等系列培育方案。
02完善出台半导体材料产业等专项扶持政策。
03建设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等功能平台。
目标: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少于200家、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55家、苏州独角兽入库培育企业不少于4家,放大梯度培育体系;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超28亿元,力争增长8%,产业创新蔚然成风。
三、发挥人才团队 在创新转型中的关键作用
01探索区级领军人才计划,提升精细管理和综合扶持。
02搭建“人才创无忧” ,助力人才落户和成长。
03加速人才天使母基金落地见效。
目标:新增苏州市级以上人才计划16项、市领军人才计划26项,争取再创新高;力争1家领军人才企业成功上市,5家领军人才企业完成股改、启动辅导。
四、壮大创新生态 在创新转型中的支撑功能
01强化开放创新,大力引进外资企业功能性研发总部,积极参与苏州“一区两中心”、姑苏实验室建设。
02完善基础设施,探索建设电子化学品检测分析 等一批专业化公共 。
03浓厚创新氛围,全力以赴推动创新转型成为社会共同参与的鲜明风尚。
目标:全年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50项,功能性研发总部3家,标志性研发机构建设取得突破,创新生态协同高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