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就是要敢为人先、改革创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我们要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
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全面对标发展新要求,切实担负起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任务,确立“绿色园区、智慧园区、花园式园区、科技创新型园区”的总体发展思路并不断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型园区创建是“四个园区”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实施路径包括产业定位提升、转型升级蝶变、经济总量跃增、重大项目突破、股改上市集聚、科技创新驱动、营商环境优化等七个子系统。实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不断扩大差别比较优势,牢牢占据了全区科技创新的半壁江山。
实施产业定位提升工程,打造主导产业的高峰地和主阵地。主导产业定得准,就会对持续发展的龙头企业形成自然的吸引力,园区根据自身具有的现实基础和独特优势,合理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一是定位全市两大主导产业链。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群”的思路,高标准编制《江苏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年)》(2021年4月15日由宿豫区政府正式批复),形成有机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为主导的两大产业链,并列入全市20条重点产业链之中,与其他产业链互为补充、相互契合。2022年5月,联盛科技入选“宿迁市第一批链主企业”(全市仅8家),阿尔法药业、思睿屹新材料、科思化学等一大批企业进入培育名单,产业链培育成效初见,主导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园区有机新材料高峰地和生物医药的主阵地作用不断凸显。二是打造全市有机新材料产业高峰地。不断加大和提升有机新材料产业链发展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龙头企业质态、资本市场引入等,持续提升有机新材料产业技术支撑水平,形成了以新亚强硅化学、联盛科技、新亚科技、丹霞新材料等骨干企业和细分领域单打冠军、独角兽企业为主导的有机新材料产业集聚。在“十四五”末,有机新材料产业产值超过200亿元,成为全市有机新材料培育的高峰地。三是打造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的主阵地。依托现有医药中间体产业基础,推动规划建立全市医药产业园(园中园),着力推动园区医药产业强链、延链、补链,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加快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不断能提升产业水平向高端化、集聚化、创新化迈进。在“十四五”末,打造五十亿级产业新高地,成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链培育的主阵地。
实施转型升级蝶变工程,打造绿色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军。推动园区从化工集中区升级为化工园区,将解除园区发展束缚,有利于加快推进全市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质量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牵住化工园区认定复核的牛鼻子。始终将化工园区复核认定工作放在重点工作的头版头条,在升级反馈问题整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清理盘活、经济运行、科技创新型园区创建、花园式园区创建、智慧园区创建和绿色园区创建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不断巩固在产业链、产业基础、科技创新、环保安全和股改上市等方面独特优势,推动园区全面高质量发展。二是下好清理盘活的先手棋。园区将清理盘活与企业培育系统融合,把减数量与扩体量、提质量相结合,围绕优质企业周边地块做好减法,减少低质低效企业个数,清理出土地空间,释放出环境容量,增强优质企业发展空间。全省化工行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以来,园区通过开展综合评价、政企分向收购等措施,完成18个项目清理,已累计清理低效地块876亩,为园区腾笼换鸟、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土地要素保障。三是破解能耗双控的篱笆墙。全国首创企业能源总监制度,进一步强化企业能源管理,引导企业有序用能、规范用能,实现节能降耗与经济发展 “同频共振”,开设“能源总监”专题培训班,邀请市、区能源管理领域专家为企业能源总监专题授课,提高企业重视程度,推动企业能源总监制度深入实施,加强企业能源管理,推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实施经济总量跃增工程,打造工业强区的增长点和增长极。紧紧扭住工业经济这个中心,全面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发展动能不断增强,经济结构持续调整优化,各项经济指标实现倍增,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一是经济总量不断攀升。2021年是园区接管的十周年,与2011年相比,企业数和经济指标实现“一降五增”:其中园区企业总数由86家减少至58家,降幅达32.56%(完成省安全环保提升整治工作);规模以上企业由31家增至41家,占比由44.9%提升至70.7%;年产值由60亿元增至143亿元;工业开票由59.7亿元增至133.7亿元。二是经济指标快速增长。2021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43.14亿元,同比增长32.64%;实现工业开票销售收入133.77亿元,同比增长26.80%;2022年1-6月份实现工业开票82.66亿元,同比增37.41%。三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园区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与主导产业链等集聚进一步提升,外贸进出口额、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等均牢牢占据全区的绝对份额。截止2021年,园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3家,占比达39.65%,其中化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占比45.23%;实现高新产业产值108.59亿元,占比达81.22%;两大主导产业链实现开票销售76.73亿元,占比达57.36%;外贸进出口额突破5亿美元大关,达到5.08亿美元,同比增长14.94%,占全区外贸进出口额52.07%。
实施重大项目突破工程,打造项目引培的高体量和高质量。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作为生命线牢牢抓在手上,破解项目引进和落户堵点难点,项目建设实现新速度。一是招商推介实现规范化系统化。系统化组织园区推介与招商引资,园区制作了宣传片、招商手册与招商地图。通过10分钟的动态和静态演示,即可全面展示园区的主导产业、重点企业、产业链构成、产业用地、优惠政策等,园区招商推荐系统化、可视化、便捷化。二是项目引建培支撑实现多点开花。园区积极克服化工集中区在项目审批上的诸多难题,加快重大产业推进建设。2022年,根据项目前置审核最新要求,已完成两批次项目的区级“一事一议”预审和市级“一事一议”审核。上半年,园区完成市考核认定10亿元达开工条件项目1个;10亿元新开工项目1个;认定新竣工项目3个,其中10亿元2个,5亿元1个。三是百亿级、五十亿级项目招引实现历史性突破。园区上半年成功签约引进了总投资108亿元的光学膜项目和50亿元的电子级PI、OCA新材料项目,实现了园区在百亿级和五十亿级项目招引上的历史性突破。
实施股改上市集聚工程,打造资本市场的新板块和新势力。围绕两大主导产业推进企业培育,按照“培育一批、辅导一批、股改一批、挂牌一批、上市一批”的思路,加快股改上市步伐,努力壮大化工园区上市企业集群。一是企业上市接二连三。2020年9月1日,新亚强硅化学公司成功登陆上海主板,实现全市企业主板上市零突破。未来园区将每年保持1家企业A股上市的节奏,力争“十四五”末A股上市企业突破5家,努力打造化工园区上市企业集群。二是加快股改做大基数。目前园区已有主板报会企业1家;上市辅导期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2家;拟股改上市企业4家,上市后备库共企业占全市入库企业15.38%,占全区入库企业66.66%。三是梯度推进打造上级集群。认真梳理主导产业链各细分领域优质龙头企业,将有潜力企业列入上市后备库培育,多家拟股改上市企业已与一流基金投资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定期邀请专家,开展股改上市业务专题培训。加强与产业基金交流,组织产业投融资与IPO创新论坛活动,搭建企业投融资对接平台,运用资本力量,推动优质企业加快股改上市步伐。
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工程,打造产业发展的软实力和硬平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园区坚持以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有效提高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水平。一是科技创新平台基础更坚实。2021年园区新增省级研发机构4家,市级研发机构8家,2022年已新增省级研发机构2家、市级研发机构6家,园区已累计拥有各类省级研发机构23个、市级企业研发机构64个,规上工业企业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覆盖率达92.68%。二是科技创新人才梯队更优化。实施“智汇园区·博创未来”计划,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拓宽招才引智渠道。在高层次人才技术交流合作方面,园区企业与24家双一流高校建立起技术交流、成果应用、人才交流、实验室共享的深层次合作关系。2021年获批省双创3人,园区已累计获批省双创团队1个、省双创人才13人、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个。2022年,园区已有全职博士5人。三是科技创新成果收获更丰硕。2021年园区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2022年已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目前园区已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1家。2021年,园区获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企业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9家、国家绿色设计产品2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个、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个、省瞪羚企业1家。在2021年度全区工业经济、产业发展、园区建设暨招商引资、科技创新大会上,园区9家企业获批宿豫区科技创新先进企业,全区占比达50%。
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工程,打造政企沟通的新桥梁和宽纽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园区通过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力的支撑、澎湃的动能。一是深入推进三个全面“稳信心”。园区通过践行“全面为项目服务、全面向企业学习、全面以发展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行动,切实做到政治站位再提高、思想认识再深化、工作力度再加大,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硬责任扛在肩上、作为硬任务抓在手上。二是深化驻企服务员制度“优服务”。为进一步强化服务企业意识,园区印发《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驻企服务员工作规范(试行)》 ,建立起全员帮办、全程服务、全面督导的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大走访、送政策、问需求、解难题活动,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优化园区网格化服务体系。三是梳理政务供给菜单“畅渠道”。园区多次召开主导产业链企业培育座谈会和支持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高效发展交流会等,有针对性地与企业家面对面互动交流,倾听企业家心声、了解企业需求。通过编制《化工项目落户建设手续办理流程图》《人才科技创新项目申报指南》等,通过政策梳理与汇编,带动一类问题解决,实打实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优化营商环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园区将进一步强化建设全省一流高科技化工产业园区的使命感、紧迫感,以“七大工程”创新创优为目标,加快人才集聚、激发科创活力,提升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水平,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奋力迈向更具实力、更具活力的科技创新型园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