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披荆斩棘,足迹难忘;十年厚积薄发,信心满怀。作为我市唯一一个以发展现代化工为主的专业园区——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在过去十年经历了一场精彩蝶变。
融入国家级江北新区以来,新材料科技园坚定不移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园区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各项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建设世界级园区的征途上阔步前行。
工业生产总值位居国内同类园区首位;综合排名连续9年位居全国化工园区四强,2021年排名全国第二;园区世界500强和化工50强企业占比近30%;多个特色产业规模在国内乃至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
进入到2022年,为深入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新材料科技园号召所有工作人员人人争做“四员”,即安全生产管理员、环境保护监督员、企业发展服务员、招商引资信息员,要求园区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建设世界级园区迈出新步伐。
创新驱动 出转型升级“加速度”
曾几何时,钢铁和石化一直是江北的支柱产业,虽然产业规模可观,但由此带来的能耗、环境、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始终制约着区域整体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新材料科技园党工委书记、管办主任陈建宁介绍,近年来,新材料科技园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新兴产业做加法与传统产业做减法并举,把产业结构调轻、调优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抓手,逐步形成以石化、碳一两大产业链为主要支撑,以新材料为发展导向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
在新材料科技园,江苏迈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总经理陈琦表示:“专精特新的灵魂就是创新。”
据介绍,江苏迈达因其自主研发生产的新材料抗氧化添加剂在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我们生产的抗氧化添加剂,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油品、饲料、食品、生物医药等行业的材料,这种材料曾长期被国外产品垄断。”陈琦说,目前除了国内市场,迈达的产品已远销到东南亚、日本、韩国、欧洲、北美等世界各地。
发展新材料产业,园区取得了多项创新突破。在新材料科技园创新材料展示中心,从遁入海底的钻井平台、飞向太空的火箭,到日常生活中的运动鞋、化妆品、包装盒,数以万计的产品都能在园区找到源头。
作为近年来落户新材料科技园的新型研发机构,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原创研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微界面强化反应技术。目前,这项突破性技术已经走出南京,服务全国,并引起国际化学制造界的高度关注。
新材料科技园经科部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园区强化创新要素集聚,深入推动产业与人才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创新载体——新材料国际创新社区。
该创新社区的建设,使得人才、项目等创新资源加速集聚,目前已集聚海内外高端人才200余名,包括诺奖得主和中外院士等。此外,园区通过加强与高校一流学科、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高端平台合作,培育了一批示范性强、引领性好、影响力大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园区的新型研发机构中,大部分已入驻创新社区。
安全为要 守好安全发展“生命线”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新材料科技园,有超过100家的各类危化品生产、储运、危废经营企业,面对这些危险源,如何强化安全生产?园区久久为功,守好安全发展“生命线”。
在新材料科技园管理办公室一楼,占地300多平方米的智慧园区管控中心显得格外醒目。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展示着各种监控场景;两边的操作台,十多位工作人员不停切换数据。
安全生产融合管控平台是“智慧园区”的子系统,平台主管进行了演示,在他的操作下,大屏上显示出“动态监管一张图”,既有企业分布、重大危险源分级等数据信息,也有分布在企业生产线、仓库、储罐等地的监控影像。
平台主管介绍,园区铺设300多公里的专用光纤网络,接入58家重点企业的350个重大危险源,24小时动态获取各项数据,一旦数据异常,“最强大脑”会自动识别,实现自动报警。
“智慧园区”不仅仅服务于园区管理,还让更多的企业受益。
“企业重大危险源的监测,包含了温度、压力、液位、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等各个方面,监控设备和各类传感器的数量很大,完全是24小时无死角。”伊士曼化学品(南京)有限公司安全部门负责人许鸿涛表示,企业把各项数据上报给园区,并接入安全生产融合管控平台,相当于这些高科技设备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加了一道保险。
除了智慧化和智能化的手段,新材料科技园还从园区的管理上筑牢安全防线。近年来,园区不断完善封闭化管理系统的建设,通过设置卡口,配合车牌识别和人脸识别技术,杜绝无关车辆和人员进入园区。由于在封闭化管理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园区已作为主要参编单位,参与了“化工园区封闭化建设管理行业标准”的制定。
“一直以来,新材料科技园重点从责任落实、风险防范、隐患治理、系统建设四个方面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园区上下还将紧紧围绕“强化源头治理、强化风险治理、强化依法治理、强化数字治理、强化多元治理”“五个治理”的总要求,全力以赴提升园区本质安全水平。
绿色发展 打出环境保护“组合拳”
从传统化工园区向绿色化工园区转型升级,安全生产是发展基础,环境保护是攻坚方向。据介绍,新材料科技园的“智慧园区”嫁接了智慧环保、大气预警、智慧能源等子系统。
智慧环保系统包括废水监控、雨排监控、河道监控、污染溯源、运维管理,结合GPRS(高速数据处理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地表水质监测的网络化和信息化,为环境保护管理提供实时、准确、全面的监测数据,含边界大气监测站6个、污水处理厂2家,可对138个企业雨排口、109个污水排放口污染物在线监测。
大气预警系统突破了传统监控预警的思路,在前期构建园区气态污染因子数据库的基础上,实现监测、预警、溯源、排查一体化,充分发挥气质联用仪的“精准定性定量”与飞行时间质谱仪的“秒级响应、全谱检测”能力,将大气环境监控速度与准度提升到世界先进水平。
智慧能源系统接入园区内66家企业的实时用电数据、82家企业的实时蒸汽数据、22家企业的实时压缩空气数据、50家企业的实时工业水数据。利用该系统,园区在能耗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可针对每家企业的用能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值得一提的是,新材料科技园还在全国同类园区中率先提出并推行“企业绿色综合评价办法”。据介绍,该办法对入园企业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效益进行全面科学评估,形成有效的企业准入退出机制,通过“发展”和“绿色”双重考核,“引导”和“倒逼”双向发力,倒逼企业转型升级。陈建宁指出,今年是科技园连续第五年开展综合评价,也是第一年将“绿色综合评价”优化升级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评价体系更加完善、指标更具代表性、含金量也更高。
对标国际一流绿色园区,新材料科技园通过一系列“组合拳”,聚力治理“三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目前已实现企业废水排放稳定达标;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危废处置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可管可控。
如今,走进新材料科技园,道路两侧的绿植、清澈的河道、精致的口袋公园……颠覆了人们对化工园区的传统印象。
党建引领 打造助企惠企“强引擎”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在新材料科技园,大力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园区上下的共识。
作为产业园区,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今年9月,历时一年的新材料科技园首届青年干部学习班结业,这是园区深化党建引领,培养年轻干部的一次创新实践。学习班期间,服务企业是每一名年轻干部都要经历的“必修课”。
8月15日-19日,青年干部学习班组织开展“服务企业面对面”专场活动周,所有学员分成3支“助企兴企”服务小组,深入园区15家企业进行服务走访。不论是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青年干部学习班服务小组成员均认真记录,并耐心解答,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对于企业提出的诉求,实施“一企一策”、专人督办,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2020年以来,科技园党工委持续深入推进兼职党建指导员制度,对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非公企业,一对一结对帮建促建,对已建立党组织的企业,选派机关党员干部作为兼职党建指导员,推进企业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作为理论政策的“宣传员”、党建工作的“组织员”、企业发展的“服务员”、安全生产的“监督员”,党建指导员身兼党建指导和精准服务双重职能,助力园区营商环境的优化。
除了推进兼职党建指导员制度,园区还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为企业、为群众服务做在平常,持续开展企业座谈会、企业家服务日、“早餐会”等活动,召开企业项目推进协调会,为企业排忧解难;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管廊的管理,为企业保驾护航;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制定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奖励办法,支持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发展,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深化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今年,园区紧扣产业布局实际,推进成立石化产业链党建联盟、碳一产业链党建联盟,发挥园区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如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共鸣”,已成为新材料科技园及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