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单流程规模最大的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
总投资677亿元的1600万吨/年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重点支持项目,经过4年时间的日夜奋战,现已全面建成投产。该项目自2018年12月开工建设以来,新区和企业有力整合各方面要素资源,在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克服了疫情防控、能耗管控、环境风险等不确定因素造成的严重困难,推动项目全面打通原油炼化与高端化工产业链条,有效提升了我国烯烃、芳烃等高附加值、紧缺型化工原料国产供给率。该项目实现了80%以上的原料和产品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内互供,推动形成了国内同类企业独有的芳烃、烯烃“双链”模式,超前进入新能源、新材料赛道,为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和发展支撑。
二、国内最大的烯烃综合利用项目如期建成投运
2022年8月23日,连云港石化烯烃综合利用项目一期二阶段正式投料开车,标志着国内最大的烯烃综合利用项目全面建成投产。该项目总投资335亿元,年可转化销售商品约500万吨,实现产值约350亿元,将形成以乙烯为龙头和主导的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碳二高附加值新材料集群的原料自给率,带动下游产业链加快协同发展和转型升级。该项目的顺利建成投产,将加快推进中国最大的烯烃产业基地和世界一流园区建设,对降低我国对进口乙烯的依存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速石油化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三、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形成三大石化产业簇群
按照省政府批复的《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要求,徐圩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担当尽责,全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和落地实施,奋力突破环境容量、综合能耗等要素指标制约,用不到5年时间完成了盛虹石化、卫星化学、中化循环经济产业园三大产业集群布局,计划总投资规模超3000亿元,现已完成投资约1900亿元,并围绕三大石化产业集群延伸了若干高端产业链条,现已建成投产企业生产能力达到2000亿元。石化基地先后获批中国智慧化工园区、中国绿色化工园区,在全国化工园区中具有较大的后发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已成为连云港“后发先至”的重要支撑。
四、研究出台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标准体系
为加快打造世界一流园区,厚植高质量发展根基,徐圩新区委托专业机构研究编制了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标准体系,今年年初通过市委常委会审议,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实施。该标准体系包括绿色产业发展、环境质量改善、安全风险管控、能源资源利用等7个方面共100项指标,是徐圩新区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的顶层设计。为保障该标准体系的有效实施,2021年11月,我市启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条例》研究编制,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石化基地产业促进、创新发展、安全保障、绿色发展、监管服务等内容,于今年11月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是连云港市委、市政府推动石化基地高质量发展有法可依的务实举措,开创了我国法治护航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河。
五、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徐圩新区生态环境质量管控中心建成投用
徐圩新区生态环境质量管控中心以推进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生态环境示范标杆建设为目标,配备了国际先进的VOCs等污染物精准监测溯源仪器设备260余台,联合清华大学、华能集团等国内顶尖科研团队,通过体系建设、问题诊断、平台创新和技术研发四大举措,致力攻关解决石化园区生态环境保护难题,特别是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氮氧化物近零排放、VOCs高效治理、生物多样性研究等国内外最前沿技术研发应用,为污染物减排、总量指标控制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技术路径,得到了国家和省市生态环境部门的高度认可。管控中心成立以来,共开展走航监测214次,组织环境检查490余次,交办整改问题370余条,建立了园区企业全覆盖“指纹库”,运用“精准溯源+靶向治理”“动态监测+实时管控”的治理新模式,全面提升环境监测能力。特别是在盛虹炼化开车过程中,建立“三级”环境应急防护圈,全方位保障项目稳定投产过程中新区整体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截至11月,新区PM2.5浓度日均值为22.4µg/m3,同比下降9.3%,达到发达国家化工园区标准;空气优良率为92.8%,同比上升4%,大气质量领跑全市。
六、全球首套化工废气近零排放装置在徐圩新区研创成功
徐圩新区探索引进华能原创、国际首创的低温污染物一体化脱除COAP技术,在新区产业项目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脱除中进行研发试验。实验装置于2022年5月开工建设,9月完成主体工程并进入调试,10月正式启动技术鉴定,目前已试验成功。项目通过对鹏辰新材料公司导热油炉废气(风量50000Nm3/h)中NOx实施近零排放改造,外排量由环评批复量43.96吨降至0.4吨,NOx排放浓度小于1mg/m³,实现NOx减排率达99%,COAP技术首次成功应用于化工产业领域。该装置作为全球首套化工废气近零排放工业应用项目,将在新区规模化推广运用,不仅为我市布局建设万亿级产业集群腾出较大的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也将对推动中国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七、徐圩港区30万吨级人工深水航道全面建成投用
2022年8月17日,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徐圩航道顺利通过交工验收,标志着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全面建成。这是我省首条、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在开敞海岸淤泥质浅滩建设的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航道。徐圩港区航道于2020年6月开工,克服了边通航边施工、土质复杂等难题,形成了一批水运行业革新通用技术,为我国开敞海域淤泥质浅滩“浅水深用”建港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今年10月9日,首艘30万吨原油船在盛虹炼化码头成功靠泊,使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原料进口通道全面贯通,这是江苏省首次靠泊30万吨VLCC级油轮,标志着徐圩港区正式具备30万吨级油船通航条件,为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运营提供了支撑保障。
八、研究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规划布局并出台行动计划
为进一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动连云港在江苏和中国沿海开放城市中争先进位,徐圩新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条件,深入谋划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研究制定的《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已通过专业机构评审论证。万亿级产业集群主要依托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61.34平方公里)和徐圩港区(74平方公里),向南辐射灌云拓展区(约24平方公里储备区),向北延伸战略新兴产业园(64平方公里)、云湖商务核心区(28平方公里),重点布局石化、战略新兴产业、能源保障、港口物流贸易及服务板块。通过“三步走”行动计划,到2030年,整体销售收入规模超过1万亿元,其中石化产业基地板块达到4800亿元,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位居全国化工园区前列,安全环保管控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形成全域自贸的开放格局,成功构建自主可控的石化产业发展体系,并确立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品牌形象。
九、新区四大国有平台在重大产业服务保障中发挥关键作用
徐圩新区围绕重大产业培育和发展,先后组建方洋集团、洋井集团、港控集团、云湖集团四大国有平台载体,从零起步、艰苦创业,全面构建完善重大产业支撑保障体系,资产规模突破1280亿元,今年营业收入超200亿元。其中,方洋集团主导园区水电汽等要素资源保障,先后建成污水处理、配电网、地下综合管廊、应急备用水源地、达标尾水排海等一批安全环保示范工程;洋井集团聚焦石化基地能源保障服务,建成公用工程岛一期动力岛、82公里天然气高压管道、41.5公里公共管廊,推动石化产业供应链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港控集团建成3个10万吨级散杂货泊位、3个3-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和2个8-10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运营现代煤炭供应链基地、综合保税区等物流平台,聚力打造全国领先的产业驱动型综合大港;云湖集团承担园区产业生活配套服务,将高品质开展酒店餐饮和康养服务、商业运营和物业管理、生态农业、中央大厨房等业务,为园区产业发展和员工生活配套服务提供强有力保障。
十、安全管控能力和社会综合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徐圩新区以打造国内化工园区安全环保示范标杆为目标,组建成立了石化基地运管服务中心,全力提升安全管控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打造本质安全样板。安全生产方面,重点加强危化品专业应急能力建设,获批成立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连云港队;投资3.5亿元高标准建设张圩公共危化品停车场(车位353个)和危化品运输综合服务中心(车位131个),全力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充分发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石化基地安全监管作用,在2022年全省29家化工园(集中)区安全风险等级评估复核中,新区得分继续位居第一。社会治安方面,高水平开展治安打击整治和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专项行动,实现“三提升两下降”,传统侵财案件、电诈案件、涉企案件破案率全面提升,总警情、街面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城市管理方面,拆除违法建设30余处3.2万平方米,查纠各类交通违法行为4.5万起,大力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排查社会单位420家次,发现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561处并督促整改到位。疫情防控方面,建成全国首批园区封闭管理人脸识别管控体系,通过“畅行石化APP”实现入园人员及车辆实名认证、入园申报、自动查验、定位追踪全过程闭环管理,组建4支750人专业防控队伍,持续提升核酸检测、转运隔离、流调溯源等应急处置水平,强化园区和企业闭环运行能力建设,高标准打造“无疫园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