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10月24日, 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简称《方案》)。《意见》和《方案》是在全球煤炭、石油、电力、天然气供应紧张,国际碳中和目标实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的形势下出台的,充分体现出我国实施双碳目标的信心和决心。本文梳理了《意见》《方案》中碳达峰十大行动,总结为四条减碳路径,供大家参考。
减碳之路之一
循环经济。通过重点领域节能降耗与覆盖城乡的循环经济减碳。《方案》就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实施节能减碳重点工程、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及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等重点关键节能环节作了系统阐释,遍及社会经济运行的各个领域,是对《意见》确定的能源效率目标的有力回应。
基础设施节能。《方案》提出,将年综合能耗超过1万吨标准煤的数据中心,全部纳入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意在通过加强监测,确保能耗控制的政策目标实现。除了重点设备与基础设施节能,《方案》还提出了覆盖城市与农村的循环经济节能路线。
城市循环经济。《方案》提出,到2025年,大宗固废年利用量达到40亿吨左右,到2030年达到45亿吨左右。到2025年,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9种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4.5亿吨,到2030年达到5.1亿吨。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健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0%左右;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5%。
建设农村循环经济。《方案》提出,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推进农光互补、“光伏+设施农业”、“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低碳农业模式。研发应用增汇型农业技术;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提升土壤有机碳储量。合理控制化肥、农药、地膜使用量,实施化肥农药减量替代计划,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减碳之路之二
通过优化能源结构、重构能源供需基本面减碳。80%二氧化碳的排放来自化石能源消费,降低碳排放规模和强度,归根结底需要从能源供给侧改革方面入手。
发展离不开能源,但能源的结构需要改变,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与规模是实现碳达峰的必由之路,也是《方案》路线图的基本逻辑出发点。基于这一点考虑,《方案》做出了能源结构调整的规划。
优化电力结构。《方案》提出,严控跨区外送可再生能源电力配套煤电规模,新建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解读:这主要针对电力外送。之前电力外送主要是火电外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目标出台后,火电外送将被绿电外送取代。 我国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已有显著下降,但目前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比例依然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因此,去煤是一项长期任务。
《意见》提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方案》在此基础上予以延伸,提出“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分别新增水电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左右,西南地区以水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基本建立。《方案》还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重视依靠水电储能,提出到2030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左右,省级电网基本具备5%以上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
解读:可再生能源易受季节、白昼气候气象条件制约出现供给不稳定,储能是有效解决途径之一。抽水蓄能是储能手段中由启动至满负荷时间最短的储能手段,对未来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主的绿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可产生重要影响。从逻辑关系看,发展抽水蓄能是依靠可再生能源系统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体现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理念。
控制油气总量。《方案》提出,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
解读:加工能力总量和产能利用率目标指标,主要针对目前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炼化产能过剩大约1亿吨。
过剩产能的存在及运行,一方面影响国内成品油市场秩序,降低整个行业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还加剧原油对外依存度的提升。燃油导致大量二氧化碳排放,油气行业全产业链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集中在终端成品油消费环节,生产和管输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占比不到5%。从发展趋势看,发展电动交通及氢能交通也需要对原油加工能力及产业规模进行必要限制。
减碳之路之三
利用碳汇形成减碳防线《方案》提出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包括巩固生态系统的固碳作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稳定现有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岩溶等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方案》重申,到203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与《意见》保持了高度一致。
解读:即便能源低碳化程度已经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经济社会运行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在节能降耗、能源结构优化、用能终端效率提升的基础上,利用碳汇对排放的二氧化碳予以抵消,这就形成了针对减排的层层“防线”。
减碳之路之四
通过优化交通、建筑、工业终端用能结构减碳建筑、交通和工业领域是用能大户。实现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费强度双控,上述三大领域必须作为抓手和重点。《方案》分别就上述三大领域的用能结构优化确立目标。
建筑领域。《方案》提出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计划,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推进绿色农房建设,加快农房节能改造。持续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取暖方式。
交通领域。《方案》提出,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国家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0%。“十四五”期间,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30年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绿色出行比例不低于70%。
工业领域。《方案》提出了通过技术改造和能源、原料替代,实现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建筑行业的碳达峰,遏制“两高”项目的严格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