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机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
号 | 制发日期 | 2021-11-01 |
冶金、建材行业(以下简称“两行业”)是我国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制造业行业,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行业。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并制定了两行业的具体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其作为我国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以来首个行业层面的政策性 ,对于推动两行业实施节能改造、推动碳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用好能效约束对实现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落实能耗“双控”的关键抓手。两行业是我国能源消耗的重点行业,国家统计局统计的能源消费总量前6名行业中有3个属于冶金、建材行业。加之两行业体量大、生产线数量多、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推动能源消耗强度下降和能源总量控制。通过严格能效约束,进一步引导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提升产线能效水平,同时倒逼不达标产线退出,可以有效促进行业能耗强度降低,使得能耗总量得到合理控制。
二是推动两行业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两行业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而节能提效是两行业实现降碳减排的重要途径。牵住能耗约束这个“牛鼻子”,就可以有效地促进生产工序的节煤、节气、节电,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三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由之路。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都属于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十三五”期间通过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体生产经营效益均得到了大幅好转,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四五”时期需要采用更加市场化、法治化的办法,淘汰落后产能和推动转型升级,能效约束就是重要的方式之一。
二、完善能效约束机制是节能减碳的重要举措
一是指标明确,目标清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行动,两行业能效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并且明确给出了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的单位产品能效基准水平、标杆水平以及计算标准等,如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是按照《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16780-2021)计算,既体现了指标科学准确,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提出了“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明显提升、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三大发展目标,引导企业不断节能降耗。
二是措施得当,具体可行。为实现上述指标和目标,针对能效提升改造工作,《行动方案》要求建立技术改造企业清单,制定技术改造实施方案,稳妥组织企业实施改造,引导低效产能有效退出,以及创新发展绿色低碳技术等五项任务,从多角度对推进能效提升工作提出了具体任务,相关要求具体清晰,工作安排周密细致,将显著促进两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提升。
三是重视标准,强化监督。《行动方案》中凸显了标准的重要地位,要求完善产业政策标准,并强调要发挥产业政策和标准的协同作用。随着《行动方案》的逐步落实,两行业中涉及到的国家能耗限额标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绿色技术推广目录》等 将进一步修订,相关要求将固化为法规、标准,为推动能效提升工作提供依据。同时,还将强化监督执法,确保相关要求落到实处。
四是多方协同,体系完备。为更好地推动两行业能效提升工作,《行动方案》提出了构建从国家、地方、行业以及企业四个层面的工作体系,并分别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国家层面主要是强化多部门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地方层面主要是突出责任落实,细化工作分工;行业协会层面重点是凝聚共识,协同推进相关工作;企业层面重在提升绿色低碳意识,按计划严格落实相关任务。
三、重视能效约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是登高望远,锚定双碳目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将统领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因此,企业在埋头推进能效水平提升前,需要结合我国低碳发展的大趋势,制定企业碳达峰目标、路径和路线图,做到纲举目张、有的放矢,切实提高碳生产率。
二是集中集聚,发挥规模效应。行业内优势企业应牢牢把握严格能耗约束这一新的机遇期,发挥大企业在规模、资金、环保、能耗等方面的优势,对中小企业实施兼并重组,促进行业整体能效的提升。同时,中小企业也可以“抱团取暖”,通过联合重组,推动产线的大型化、绿色化、节能化,升级限制类装备,提升能效水平和竞争力。
三是坚定不移,深化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的出台,将企业能效水平约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继污染物超低排放、能耗“双控”之后的又一新竞争领域。低效产线将会被纳入到能效清单中对外公开并接受监督,也会成为国家、地方各级检查的重点。同时,随着绿色产品观念的逐步推广,下游市场将更倾向于选择绿色产品,低效产线产品将会失去市场空间。因此,建议企业抓好转型机遇期,高质量做好发展规划,加快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着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四是聚焦节能,开展系统诊断。能效水平提升与低碳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既是低碳发展的工作基础,又是有力抓手。能效水平提升工作是一项专业且系统的工作,既需要从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系统节能等多个层面去分析问题,又需要提出各工序环节的具体节能改造措施,只有通过全流程系统节能诊断,才能将能效水平提升落到实处,达到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目标,打牢低碳发展的根基,更快、更好地适应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
五是勇于尝试,研发颠覆性新工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相较于欧美等西方国家都要短,因此在生产工艺方面需要提前谋划、尽早布局。建议行业内的优秀企业要加强对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氢能冶金等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力度,并适时开展工业化试验,建设示范生产线,在碳中和过程中占据优势地位。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李新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