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 化工园区登录 专业委员会登录

Hi,欢迎来到 联系我们

Hi,欢迎来到 联系我们

行业资讯 公平贸易 预警分析 技术遏华的美国逻辑与应对策略
技术遏华的美国逻辑与应对策略
  发布日期:2022-07-04

美国对中国正在实施“一场未加掩饰的技术遏制”,采取无所不用其极的强力“组合拳”,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其实质是企图控制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制高点,围堵中国价值链的高端攀升。我们需要认清美国技术遏华的背后逻辑,把握美国技术遏华的手段特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价值链高端攀升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切入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关键环节。然而,当前中国价值链高端攀升正在面临美国的技术遏制与堵截:从针对中国的关键技术和相关产品的出口管制,到将中国高科技企业列入制裁“实体名单”,到严格禁止中国在美国及其盟国开展技术并购,再到《2021年美国创新和竞争法案》的通过,美国不依不饶,步步紧逼,不断升级技术遏华策略,围堵中国价值链高端攀升。面对美国的遏华野心,我们应当积极应对。

美国采取技术遏华围堵中国价值链高端攀升的逻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抓住了全球化产业分工的发展机遇,利用劳动力成本等比较优势,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低端环节切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了较长时期的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实力快速跃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制造业开始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美国为保持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利益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对中国进行价值链纵向挤压,围堵中国价值链高端攀升。

第一,技术遏华根植于美国“吃独食”的战略思维。美国殖民资本主义思维的典型特征是“吃独食”的霸道行径。早在1882年美国就通过了《排华法案》,直到2012年,美国众议院才全票通过《排华法案》道歉案并就这项歧视华人的法案向全体美国华人表示歉意。正当中国开始大力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时,美国政客又故技重施,炮制出《2021年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这一新的“排华法案”,提出了系列技术遏华方案,试图控制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制高点,实现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可见,根植于殖民资本主义“吃独食”特征的美国排华思维一脉相承。

第二,技术遏华是美国力保能够重拾科技领先优势的惯用策略。1945年7月,在二战即将结束之际,美国科学家范内瓦·布什撰写了一份关于科学发展的专题报告《科学:无尽的前沿》。这篇报告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美国战后建设的一个核心任务,成为美国科技政策的蓝图和里程碑,促成了美国政府对科学研究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投入。美国联邦政府的科研投入占美国整体科研投入的比例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度高达2/3。2021年,美国国会再次沿用这一基本政策思路提出《无尽前沿法案》,旨在重新以政府力量提升科研实力,加快核心领域的重大创新与技术突破,应对中国“日益增加的全球影响力”,阻止中国价值链的高端攀升。

第三,技术遏华是美国忌惮价值链领先地位受到挑战的具体体现。进入21世纪,美国在全球科技领域一枝独秀的局面正在发生改变。与此同时,中国整体科技能力迅速提升:在通信领域,美国的摩托罗拉、朗讯以及英特尔都曾是全球重要的通信整装设备提供商,但在5G时代,欧亚国家设备制造等领域后来居上,重要的5G整装设备制造商名单中已没有美国公司的身影。2015年中国研发投入总额超越欧盟28国;2019年中国PCT专利申请数量超过美国,且中国华为公司的5G专利数已较大幅度超过美国高通公司;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美国综合排名第三,中国则快速跃升至第12位,是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这些加剧了美国对中国价值链高端攀升的焦虑。

围堵中国价值链高端攀升的美国技术遏华“组合拳”

高科技是全球价值链竞争的制高点。美国技术遏华的战略目标是把中国锁定在国际产业链分工的中低端,确保美国在全球价值链竞争格局中的霸权地位。与前任特朗普政府以“贸易大棒”作为开路先锋、用“技术脱钩”围堵中国高端制造业崛起不同,美国国会参议院《2021年美国创新和竞争法案》的出台,表明拜登政府在转变策略,想通过立法形式开启系统性技术制华,全面阻击中国价值链的高端攀升。

第一,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对中国科技崛起进行拉网式围堵。美国出于维护自身地位而强化霸权护持,总是滥用“国家安全”“价值观”“意识形态”等借口,以贸易制裁、供应链管控、技术断供、盟友围攻、舆论抹黑等多种手段,频频对中国施以组合重拳,进行立体式打击和科技霸凌,《2021年美国创新和竞争法案》主要由1个拨款方案和4个相互独立的法案构成,包括芯片和5G紧急拨款方案、《无尽前沿法案》《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确保美国未来法案》以及《2021年应对中国挑战法案》。大部分政策措施直接指向阻止中国的高端科技创新,涉及产业发展、贸易政策、外交国防、教育医疗等方面,是一套高度细化的围堵中国价值链高端攀升的战略。

第二,实施“小院高墙”战略,瞄准中国“卡脖子”技术进行精准打击。拜登政府上台后,采取技术断供、卡脖锁喉等手段,不惜代价获取有关产业高端技术的最大化竞争优势。《2021年美国创新和竞争法案》则进一步建立核心关键技术清单,确保美国在关键技术上领先“两代”,聚焦芯片、(O-RAN)5G、人工智能、空间技术等10个关键技术领域,瞄准中国的“卡脖子”技术及产品,并强调支持基础科学发展,加强理工科人才培养。在政策支持上,美国政府强化对关键技术领域拨款、补贴,要求相关机构加强对中国企业与产品进行严格审查,限制有关的美国企业和中国公司进行贸易等。美国新的一套遏华方案,预示着美国为确保在高科技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从对中国科技的“大院篱笆”式全面封锁转向针对关键核心技术的“小院高墙”式精准打击。

第三,联合盟国围剿中国,利用强大的盟友阵线编织对华“科技封锁网”。美国竭力提升自身在国际组织和多边论坛的领导力,推进“印太战略”、扩大与印太盟友的多方面合作,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强大“抗中联盟”,联合盟友利用法律规则及标准的制定和解释,不断加高关键核心技术封锁壁垒,限制盟友圈外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和贸易往来,编织对华“科技封锁网”,并配合以“立法+投资”的方式和“补贴+保护”的手段,试图在一些科技前沿领域将中国“挡在门外”,并提升自己核心科技竞争力,主导重构全球价值链体系。美国的做法体现了其逆全球化思维与零和博弈的遏华策略,预示对抗中国的手段由“单边制裁”转变为联合盟友进行“战略封锁”。

美国以技术遏华围堵我国价值链高端攀升的破解之策

美国对中国高端科技创新打压持续升级,不仅表明美国对待中国的发展正陷入战略焦虑,而且表明美国已经形成在关键科技领域遏制中国发展、阻止中国制造业价值链高端攀升的集体思维。面对咄咄逼人的美国技术遏华态势,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应对这场挑战。

第一,继续保持我国战略定力。中美战略竞争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比的是耐力、定力和实力。

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紧紧抓住机遇,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超前谋划,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二是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面对美国政府的高压打击态势,要扎实推进科技强国战略,避免发展节奏被打乱、发展势头被打断。

三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优化创新体系,整合科技资源,构建和强化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聚焦关键领域和前沿重点方向攻坚克难。

四是制定相关配套法律。可以借鉴“立法+投资”“补贴+保护”等做法,从知识产权保护、产业链与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安全等方面综合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对美国的拉网式围堵进行反制。

第二,构建局部领先优势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改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需要构建局部领先优势实现重点突围。

一是采取“非对称”战略。“技术追赶”只能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只有主动选择某些优势领域重点投入,集中资源抢占部分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才能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形成非对称反制能力。

二是要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动态清单。根据科技前沿的最新发展和竞争焦点的变化,对我国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的关键问题、堵点问题,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把美国“卡脖子”清单变成科研攻关清单,从谋篇布局走向精准施策。

三是集合精锐力量进行攻关。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我们要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吸引全球高端人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营造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环境,在关键领域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创新团队。

第三,以开放合作应对美国的围剿封堵。全球分工背景下,创新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一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更高水平开放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从产能合作向科技合作深化,从共享沿线国家低端生产要素资源向共享沿线国家高端研发要素资源不断深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破解美国及其盟友对中国的科技围剿。

二是主动寻求与欧盟国家的合作。美国拉拢欧洲国家制衡中国,但美欧并非“铁板一块”,中欧之间合作仍有较大弹性空间,我们可以从企业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为突破口,寻找中欧高科技企业之间的合作共赢路径。

三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现代的科技竞争首先就是标准的竞争,要利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利用自身的大国市场优势,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利用国际标准和规则话语权加强与国外高科技企业及组织的合作。

第四,发挥财政对科技发展的支撑作用。

一是形成持续稳定的基础研究财政投入机制。要加大基础研究和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

二是集中财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三是改革科技投入考评体系。“卡脖子”技术的突破,需要集中、持续、差异化的投入,这就要让各级干部从满足统一考核指标而分散投入的短期政绩观中走出来。

四是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对于“卡脖子”的重大基础攻关项目,国家应当集中财力直接投入;对于产业化潜力大的攻关项目,利用财政引导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共同投入;对于企业主动投入的前沿科技创新项目,国家财政应当在打造应用场景、改善营商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协会介绍 学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

协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025-8799064 

会员服务部:86918841 

信息部: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学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86918841 

信息部: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主办单位: 技术支持:南京苏化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