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发的《陕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16%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0%左右,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十四五”期间,陕西省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源头低碳、过程减碳、末端固碳的碳减排体系初步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以来,河南、山东、湖南、四川、云南等地相继发布碳达峰实施方案或相关措施,涉及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诸多领域,将严格管理高耗能企业,推动产业低碳绿色转型。
加快实现绿色变革
根据《陕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达峰工作,加快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具体来看,陕西提出,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16%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0%左右。
根据该方案,“十四五”期间,陕西省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源头低碳、过程减碳、末端固碳的碳减排体系初步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十五五”期间,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化应用取得实质性突破,碳减排体系全面建立。
陕西明确,加快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工业体系碳达峰和绿色转型。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法依规淘汰焦炭(兰炭)、镁冶炼、水泥等行业落后产能,壮大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强化石油化工集约化发展,促进钢铁产业低碳化发展,推动建材领域绿色化发展,推动有色金属特色化发展,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同时,陕西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推进园区循环低碳发展,深入开展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推动城乡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严格管理高耗能企业
当前,多地已明确部署碳达峰具体任务,涵盖众多行业,将高耗能企业管理摆在突出位置。
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实施方案中,河南强调,要严格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能效标杆管理,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同时,加大节能降碳改造项目资金投入,优先推荐高耗能园区、企业节能降碳改造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鼓励企业节能量进入用能权市场交易。“十四五”期间,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节能降碳改造项目形成的节能量,经审核、认定后可优先投放用能权市场交易;企业能效水平与负荷管控及电价政策挂钩,能效水平低于全省行业平均水平的低效产能要纳入负荷管控企业名单,高耗能企业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时交易电价不受煤电基准价上浮20%限制。
山东提出,要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要严格落实产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减量替代要求;未纳入国家有关领域产业规划的,一律不得新建改扩建炼油和新建乙烯、对二甲苯、煤制烯烃项目;建立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清单管理制度,建立过剩产能预警分析机制,强化重点行业发展窗口指导。
云南省近日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推动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等资源化利用。
此外,湖南省近期出台了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根据方案,湖南将在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持续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如围绕工业领域和重点行业碳达峰,湖南将从优化产业结构、推行绿色制造、发展循环经济、创新低碳技术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具体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