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 化工园区登录 专业委员会登录

Hi,欢迎来到 联系我们

Hi,欢迎来到 联系我们

行业资讯 行业动态 深化产学研合作 推进石油化工前沿技术创新
深化产学研合作 推进石油化工前沿技术创新
  发布日期:2023-03-06

石油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我国农业、汽车、国防等相关行业紧密结合。2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总工程师谢在库在首届“中国能源•化工产学研30人论坛”上表示,中国石化经过多年发展,基本形成了全产业链的创新。

据谢在库介绍,中国石化创新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形成东部陆相隐蔽油气藏成藏理论及勘探开发技术,形成页岩气富集机理、勘探评价技术,完善了海相页岩气开发和储改技术。经过几十年发展,我们国家已掌握世界先进水平的炼油全流程技术,可以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千万吨级的炼油装置以及油转化、成品油等相关技术。中国石化现代煤化工技术水平持续提升,甲醇制低碳烯烃 (MTO) 技术、甲苯甲醇甲基化 (MTX)技术、煤经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以及粉煤气化、水煤 (焦)浆气化技术等均已实现工业化应用。此外在装备、安全、环保等公用技术上,中国石化也有力支撑了石油化工的发展。

截至2022年底,中国石化累计申请专利10万余件,其中境外申请专利5000余件;获得授权专利6万余件,其中境外授权专利3000余件。2019年,中国石化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评审,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称号。2022年,中国石化获批“绿色能源化工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谢在库还简要介绍中国石化在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工作上的实践。

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先后勘探开采普光气田、塔河油田等,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我国首个页岩气示范工程涪陵页岩气田建成,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石油炼制方面,开发出重要技术多产异构烷烃的催化裂化技术(MIP),被国际权威炼油技术刊物《Hydrocarbon Processing》列为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炼油技术,是一项具有原始性技术创新的技术。成功开发全结晶分子筛催化剂(OCC) ,首次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乌兹别克斯坦,获2021年度《烃加工》杂志“最佳石油化工技术奖”。

在核心技术方面还有,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百万吨级芳烃成套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复杂原料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己内酰胺成套技术等,都是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典范。

此外,闵恩泽院士团队创造性的将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应用到工业当中,这是绿色化工中变革性的技术。

还有比较熟悉的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支持了我们国家25%的烯烃产能。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S-MTO)是一个典型的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突破,也是一个产学研合作典范。从2000年到现在,23年一如既往的开展基础研究和工业转化,当前已经进行到第二代技术。这样一个长期的科技创新工作,是一个典型的非连续性技术进步,需要产学研团队长期坚守,有良好的定力。

谢在库院士分享了闵恩泽院士在一次会议上的一段重要论述,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是高屋建瓴:“对科学知识深入了解,把共性拿到其他体系应用,在原有基础上上一个层次;基础研究,要求学校搞出新的知识,帮助我们形成原始创新的概念;初期有了构思,看特点,可以应用到哪里,判断技术可不可行经济性是不是合理,做到心中有数;开些交流会,在一起讨论梳理,自己有的特点要重视,发挥组织的优势。”谢在库表示,所谓组织的优势,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方式。

谢在库表示,中国石化形成两个最基本的协同创新机制:“十条龙”联合攻关模式和联合研发中心。“十条龙”科技攻关机制是中国石化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的有效组织形式,集中科研、设计、生产、设备制造、工程建设等力量,是面向产业的,自1991年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基础探究与前沿领域攻关的联合研发中心,聚焦新业务领域,强化引领与支持,优化运行机制,最重要的是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石油和化工当前以及未来的重要科技创新方向,需要深化产学研的融合。

闵恩泽院士也曾指出,有三个层次的技术创新:原始创新是转变原有技术的科学知识基础,技术革新是在原有科学知识基础上的改进,发明是推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技术。

谢在库最后建议,让我们建立联合平台,强化市场机制,构建创新生态,体现国家意志。围绕分子炼油、基础原材料、低碳化工、高端材料、二氧化碳技术、循环化工、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通过联合创新、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加快实现石油化工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奋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协会介绍 学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

协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025-8799064 

会员服务部:86918841 

信息部: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学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86918841 

信息部: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主办单位: 技术支持:南京苏化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