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基橡胶(IIR)是一种以异丁烯和少量异戊二烯为原料,通过聚合反应得到的通用合成橡胶。丁基橡胶具有优良的气密性和良好的耐热、抗老化、耐臭氧、耐溶剂、电绝缘、减震及低吸水等性能,目前主要应用于轮胎行业。
丁基橡胶按化学组成的不同,可分为普通丁基橡胶(IIR)和卤化丁基橡胶(HIIR)。卤化丁基橡胶改善了普通丁基橡胶硫化速度慢、与其他品种的橡胶相容性差的缺点,在很多应用领域逐渐替代普通丁基橡胶的使用,成为高性能、高附加值的合成橡胶产品的代表。
1. 我国丁基橡胶市场供需情况及发展趋势
01 发展历程
1999年,中石化燕山石化引进意大利PRESSINDUSTRIA公司技术,建成国内首套普通丁基橡胶生产装置,实现了丁基橡胶的国产化。2010年,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燕山石化在采用自主研究开发的技术建成了我国第一套HIIR生产装置。
此后,浙江信汇新材料与清华大学合作,在消化部分国外关键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系统集成和再创新,形成了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并于2010年和2012年先后建成了IIR和HIIR生产装置。2020年全资子公司盘锦信汇工厂顺利投产,目前浙江信汇新材料年综合产能达到了20万吨/年。
2015年台塑宁波公司和京博中聚同时引进了意大利Conser公司的技术,分别建成了5.0万吨/年的IIR生产装置和5.0万吨/年的IIR/HIIR生产装置。2021年,京博中聚通过工艺优化,建成了二期7.0万吨/年的IIR/HIIR生产装置。
02 市场供需情况
截至2022年底,我国丁基橡胶的总有效产能达到36.5万吨/年(燕山石化和台塑宁波的两套装置共计14万吨/年产能,由于技术相对落后、产品市场认可度低的原因长期停产,如果这两套装置正常运行,总产能可达到50.5万吨/年)。其中34.5万吨/年产能可用于生产卤化丁基橡胶。浙江信汇新材料是国内最大的丁基橡胶生产企业,其丁基橡胶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40%左右。
2018-2022年,我国丁基橡胶产量以15%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保持快速增长,2022年总产量达到27.8万吨。未来短期内,在没有新装置建成投产的情况下,预计我国丁基橡胶的产量将基本保持稳定。
我国的丁基橡胶需求量较大,2018-2022年我国丁基橡胶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5.6%,2022年表观消费量达49.14万吨。
03 进出口情况
2018-2020年我国丁基橡胶下游需求逐年递增,但国内丁基橡胶产量增速不及市场需求增速,因此进口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2022年俄乌冲突导致俄罗斯丁基橡胶的出口受到欧美限制,低价产品转而流入我国市场。2022年我国丁基橡胶进口总量高达29.27万吨,为近5年高值,相较于2021年增长34.38%。
出口方面,我国丁基橡胶出口规模在过去5年快速增长,2022年出口总量达到7.93万吨,同比增长110.34%,达到历史新高。造成出口量增长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方面,我国丁基橡胶的产能利用率提高,新增产能释放,再加上俄罗斯低价货源的流入,国内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出口成为厂家缓解出货压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另一方面,人民币的贬值使得国产丁基橡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了更高的价格竞争优势,促进国产丁基橡胶的出口。
2. 受下游轮胎行业消费驱动丁基橡胶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我国丁基橡胶的下游消费领域主要集中在轮胎行业,2022年轮胎产业消费量约占我国丁基橡胶总消费量的88%。丁基橡胶在轮胎产业中主要应用于无内胎子午胎的气密层和成型工序使用的硫化胶囊模具的制造。因此子午胎产量及子午化率的增长是驱动丁基橡胶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
子午胎与斜交胎相比具有使用寿命长,滚动阻力小,承载能力好等明显优势,因此逐渐取代斜交胎成为主流产品。目前轮胎的子午化率(子午线轮胎在轮胎总产量中的占比)已达到94%以上,还有一定的提高空间。
随着我国轮胎产业的发展和子午化率的进一步提高,我国丁基橡胶的消费量整体仍将呈现增长的态势。
综上所述,我国丁基橡胶的市场需求仍有增长空间。虽然我国丁基橡胶的总产能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总有效产能有限,目前国内产量还不能完全满足国内需求,每年仍需要大量进口。
国产丁基橡胶目前存在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在国内市场竞争中成本端不具备优势。我国企业应当通过提高研发投入,升级产线工艺,进而改良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产能利用率。同时应当积极开发国际市场,适度扩大产品出口,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