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价格近期雪崩式下跌成为业内热议话题。截至4月13日,工业级碳酸锂基准价为18.3万元(吨价,下同),较月初下跌18.52%;电池级碳酸锂基准价为21.4万元,较月初下跌17.37%。业内预计,已经高位腰斩的碳酸锂市场近期还将继续寻底,但同时成本降低也将使下游板块以价换量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终结两年疯涨行情
“打着滚儿地往下跌!”这是辽宁某碳酸锂经销商陆强的感触,“3月30日,工业级和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较前一日双双下跌了8000元,跌幅分别达到3.41%和2.58%,较年初下跌55.04%和49.9%。”
事实上,从去年11月中旬以来,摸高至全年高位后的碳酸锂市场就开始转入颓势。 陆强介绍说:“从价格曲线来看,碳酸锂价格从2022年11月触顶到年底是第一个下行周期,日均跌幅在2000元左右。进入今年1月份,日均跌幅扩大为5000元左右,并一直延续至春节前。春节后的整个2月份,日均跌幅略为缩减,在3000元左右。”
但进入3月份以后,碳酸锂市场跌幅再度扩大。特别是3月中旬后,日均跌幅扩大至近万元,生产商和贸易商纷纷竞价出货,加大去库存的力度。
“这是市场经过两年疯涨后的首次深跌。”陆强说,“2019年9月,国内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仅3.8万元左右,到2022年11月,价格已经上涨至近60万元。此次回落到30万元以下。”
在生意社碳酸锂分析师看来,近期碳酸锂市场价格下调幅度再次加大是供大于求主导所至。供应方面,随着气候回暖,锂盐厂碳酸锂产量稳步提升,使得库存处于较高水平。随着一季度结束,部分锂盐厂出货压力增加,市场出现低价抛货行为,加速现货价格走跌。
需求方面,下游维持弱势,市场供需关系难以支撑现货价格。由于碳酸锂价格不断走低,使成本面支撑力度减弱,氢氧化锂、磷酸铁锂等下游行情均呈下行走势。在买涨不买跌心态作用下,下游企业采买意愿低迷,市场实单成交情况不佳,整体下游需求仍维持低位。
价格或下探至20万元
对于碳酸锂市场未来走势,虽然各方看法不一,但对短期市场普遍持不乐观的态度。
生意社碳酸锂分析师认为,当前市场供大于求,随着价格不断压低,除刚需采购外,几乎无多余备货采购。为加大出货量,锂盐厂和贸易商报价均不断下调,预计短期碳酸锂价格仍下行。
从宏观层面看,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产业链需求现状的缩影,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终端新能源汽车需求减弱。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指出,从目前国内情况来看,行业去库存、周期调整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下游整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以及储能企业的采购订单受到影响。
上海有色网分析师徐颖认为,除了自身供求面因素影响,碳酸锂市场还受到燃油车降价、3月末相关企业低价抛货等因素影响,从而加重看跌情绪。
至于中期市场走势,业内认为年内碳酸锂价格必然会下行至20万元的“理性”区间。
“电动车替代燃油车,核心是价格竞争,背后则是产业创新和成本控制。随着电动车的电池成本逐步下降,锂矿等资源约束不会持续,碳酸锂价格必将回归到20万元左右的水平,甚至更低,供给会逐步得到多元化的改善。”这是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在今年年初的预测。
不仅如此,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近日对未来碳酸锂价格的判断也是在20万元以内。真锂研究创始人墨柯也认为,2023年下半年,碳酸锂价格单边下行趋势将确立,年底会降到20万元。
下游板块迎来机遇
碳酸锂是制造动力电池的关键原材料,当碳酸锂价格在30万元时,会占电池总成本的30%左右,碳酸锂价格下行对于降低电池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中航证券曾帅分析说:“根据测算,碳酸锂现货价从58万元降低至30万元以下,磷酸铁锂正极、电芯成本将分别减少7万元和0.18元/Wh。若未来碳酸锂价格持续下降,有利于下游车企和储能企业降低成本、以价换量。”
来自电池联盟的数据表明,2月中国动力电池装机22GWh、同比上涨60.4%,环比上涨36%。储能与电力系统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中国储能累计中标规模3.04GWh,同比上涨213%。在行业景气度仍然高企的背景下,锂价下降的强预期将使下游主要领域需求有望进一步得到提振。
曾帅认为,在当前碳酸锂价格处于下行周期时,锂电产业链均具备降价空间,以价换量有望带动整个板块走出触底反弹行情。
此外,曾帅还认为碳酸锂下行周期有望迎来行业重构。根据动力电池联盟数据,今年前两月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等行业龙头企业装机量市场占有率与2022全年数据相比,第一名维持稳固地位,第二名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升。锂价持续下行将加速行业降价出清,企业供应链及产能管理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行业格局或将迎来重新洗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