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 化工园区登录 专业委员会登录

Hi,欢迎来到 联系我们

Hi,欢迎来到 联系我们

行业资讯 行业动态 产能预警:结构性过剩如影随行
产能预警:结构性过剩如影随行
  发布日期:2023-05-30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2023年度重点石化产品产能预警报告》(简称《报告》)以来,业内一直在热议。4月11日在2023石化产业发展大会上发布的《报告》,梳理总结了2022年石化联合会重点监测的28个行业和产品产能利用情况,对2023年市场发展环境进行了分析预测。《报告》指出,2023年石化行业仍处于产能投放高峰期,部分产品供需矛盾压力较大,着力提升行业高端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行业化解结构性过剩矛盾的当务之急。

据了解,这是石化联合会连续10年向全行业发布重点石化产品产能预警报告,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尽管在每年的报告中,被点名存在产能过剩风险的行业和产品有所不同,但结构性过剩矛盾一直是预警报告的主旋律,凸显了解决这一矛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原油乙烯首次世界居首

《报告》显示,在重点监测的28个行业和产品中,2022年产能利用率比上年有所提高的有9个,占比32%;开工率基本保持稳定的有2个,占比7%;产能利用率有所下降的产品有17个,占比61%。

《报告》具体分析了9个行业的表现:

1.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9.18亿吨/年,同比增长2.9%,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全年原油加工量为6.76亿吨,同比下降3.9%,原油一次加工装置平均开工率同比下降6.3个百分点,降至73.6%。

2.基础石化原料仍处产能投放高峰期,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提高。其中,乙烯总产能达到4675万吨/年,同比增加12.7%,首次超过美国,产能利用率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降至89.2%。丙烯总产能达到5668万吨/年,同比增长11.3%;装置平均开工率为76.5%,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乙二醇总产能为2503.7万吨/年,同比增长20.3%;产能利用率同比下降4.7个百分点,进一步降至52.9%。对二甲苯(PX)总产能为3467万吨/年,同比增长9.7%;装置平均开工率为71.4%,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精对苯二甲酸(PTA)总产能达到7025万吨/年,同比增长6%;产能平均利用率为75.6%,下降了4个百分点。

3.基础化工产品产能稳中有进,部分产品产能利用率有一定下滑。其中,烧碱、纯碱和甲醇市场供需两旺,产业运行情况总体平稳。1,4-丁二醇(BDO)、钛白粉受产能快速增长、市场需求下降影响,产能利用率有一定下滑。其中1,4-丁二醇产能为276万吨/年,同比增长26.9%;装置开工率为71.1%,同比下降12.6个百分点。钛白粉产能为510万吨/年,同比增长13.7%;装置开工率为75.7%,同比下降8.8个百分点。

4.化肥行业总体运行平稳。其中,氮肥供需两旺,而磷肥磷铵受出口下降影响,装置平均开工率降至71.8%,同比下降6.9个百分点。

5.煤化工竞争力提升明显。受益于国际原油价格重心上移,煤制油、煤制气和煤制烯烃项目经济效益普遍较好,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开工率均有提升,分别为89%、100.6%、104.4%。煤(合成气)制乙二醇新增产能增幅达34.9%,产能利用率为37.5%,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行业营业收入为165亿元,亏损29.9亿元。

6.合成树脂仍处扩产高峰期,市场变化对产能利用率影响明显。其中,聚乙烯总产能达到2981万吨/年,同比增加5.1%;装置平均开工率为84.9%,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聚丙烯总产能达到3496万吨/年,同比增长8.7%;装置开工率为84.8%,同比下降6.2个百分点。聚氯乙烯总产能达2810万吨/年;装置平均开工率为74.4%,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聚碳酸酯总产能为320万吨/年,同比增长29.6%;产能利用率同比提高13.9个百分点,达到55.6%。

7.合成橡胶需求增长缓慢,行业景气度偏低。其中,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产能略有下降,装置平均开工率为55.2%,下降3.3个百分点;丁腈橡胶产能达到27.5万吨/年,增幅14.6%;装置开工率为85.5%,提高2.6个百分点。

8.聚氨酯原料产能大增,产业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环氧丙烷产能快速增长,增幅达19.1%,总产能达到490.2万吨/年,产能利用率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降至79.8%;聚醚多元醇产能略有增长,装置平均开工率为58%,基本与上年持平。

9.锂电池产业链持续景气,产能集中投放。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量和消费量实现翻倍增长,总产能达到215万吨/年,而装置开工率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降至51.2%。

外贸环境愈加错综复杂

《报告》对2023年市场发展环境进行了预测:世界经济衰退、全球贸易壁垒增多、全球通胀飙升等将给我国石化产品出口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将会给产能带来负面影响。

一是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衰退风险加剧。

《报告》指出,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21家国际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3年世界经济增速为2.9%,较2022年3.4%的增速明显下降。世界银行最近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下调至1.7%,较2020年6月预测下降了1.3%。

二是地缘政治风险加大,贸易壁垒显著增多。

《报告》指出,俄乌冲突造成的能源危机导致欧洲生产经营活动继续处于低迷状态,经济表现更加疲软。英国经济在2022年就已陷入衰退,2023年俄乌冲突能否结束至今仍然难以确定,欧元区与英国的通胀压力将持续存在,商业活动持续低迷。

同时,全球化逆转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贸易壁垒显著增多,将长期影响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威胁全球贸易稳定,也将影响我国石化产品的出口。

三是各国通胀飙升、货币政策紧缩。

《报告》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目前全球通胀已经处于40年来的最高水平,各国面临生活成本提高危机。在高通胀压力下,全球大多数国家正在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抑制需求的方式为通胀降温,甚至面临过度紧缩的风险。以美联储为首的世界央行竞相加息,主要经济体中,仅中国、日本、俄罗斯和土耳其没有加息。

在世界经济和各国政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导致全球资本市场呈现出紧张态势。由于多国加息幅度不如美国,从而引发美元回流,全球流动性紧缩,金融货币收紧和本币贬值使得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面临债务困境。

结构性产能过剩又露头

早在10年前,全行业就出现了普遍性产能过剩问题。为此,石化联合会组织成立了石油和化工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专项领导小组,由此产生了每年一次的预警报告。

10年来,除少量有机产品和专用化学品外,从无机化工原料、农用化学品、橡胶制品到炼油以及大部分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包括部分化工新材料,都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预警产能过剩也成为《报告》的重要使命。

2014年,石化联合会首次发布的石化行业产能过剩预警报告提到,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增大的影响,国内产能过剩的矛盾凸显,全行业产能过剩十分普遍。除少量的有机产品和专用化学品外,从无机化工原料、农用化学品、橡胶制品到炼油以及大部分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包括部分化工新材料,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初步估算,产能过剩行业销售收入合计占全国石化、化工行业总销售收入的60%以上。

2015年预警报告提到,氯碱、电石、甲醇、有机硅甲基单体等产能过剩状况未见改善,仍需加大力度化解过剩产能;炼油、尿素、氟化氢、精对苯二甲酸、合成橡胶等产能利用率水平继续下降,产能过剩程度进一步加剧。

2016年预警报告提到,2015年化工新材料结构性过剩有扩大的趋势。氟硅材料、聚氨酯原料、高性能纤维等领域技术进步相对较快,新建装置能力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产能扩张达到阶段性顶峰,国内市场在几年内由不足转向过剩。

随后20172021年的报告显示,随着去产能化工作的推进,全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有所好转,部分基础化工原料如烧碱、纯碱、甲醇、尿素、电石以及煤制油、煤制气等的产能过剩问题有所缓解。

但今年的《报告》再次提出,全行业仍处于产能投放高峰期,部分产品供需矛盾压力仍较大。我国化工行业仍处于国际分工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一些老顽疾和新问题仍困扰着行业发展,导致部分领域的产业链安全保障能力不高。

《报告》指出,2022年重点监测的28个行业和产品中有17个产品的产能利用率有所下降,占比61%,包括原油一次加工、乙烯、丙烯、乙二醇、对二甲苯、精对苯二甲酸、1,4-丁二醇、钛白粉、磷肥、磷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煤(合成气)制乙二醇、聚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磷酸铁锂。其中,1,4-丁二醇、环氧丙烷、磷酸铁锂产能利用率同比下降了10个百分点。

与往年相比,今年《报告》发出的预警意义在于: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不确定因素增多。所以,今年结构性过剩问题更加不容忽视。

协会介绍 学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

协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025-8799064 

会员服务部:86918841 

信息部: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学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86918841 

信息部: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主办单位: 技术支持:南京苏化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