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于7月29-31日在广西南宁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领导出席,金壮龙部长在视频致辞中,对贯彻党中央精神,推进我国产业有序转移提出要求,并分析了我国产业转移的发展形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受邀、代表石化联合会参加大会,并在“绿色化工产业专题对接活动”中作“推动产业转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专题报告。
傅向升同志首先介绍了我国石化产业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重点分析了产业转移对加快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同时认为产业转移是经济迈向高级阶段的必然趋势,不仅是解决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有效措施,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重点分享了国家鼓励和支持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傅向升同志的报告内容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PART.1 产业转移推动了全球工业化进程
看看今天的国际化程度之高和产业分工与协同,可以说是产业转移推动与深化的结果,世界工业发展史上、工业革命以来曾有过三次大的和明显的产业转移,每一次转移都对被转移地区的工业化进程起到了强力的推动作用。
世界第一次大的和明显的产业转移。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在英国,第一次产业转移应该是英国和欧洲向北美洲的转移。我们学习工业发展史就会知道,当时英国在机械制造技术、棉纺技术、尤其是纺织机械的制造世界领先,对外技术封锁十分严厉,有的人是冒着生命风险把纺织机械的零部件带到了北美,重新组装起来;有的人是凭借自己超人的记忆力,把纺织机械关键部件的图纸和结构记在自己的脑子力,只身来到北美以后抓紧时间凭记忆重新画出来,开始纺织机械的制造,开启了北美的纺织业。当今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杜邦的诞生与工业革命早期的产业转移不无关系:1802年,E.I.杜邦在法国拉瓦锡实验室学徒掌握了火药生产的技术,然后移民到新生的美国,在特拉华州的威明顿市建了一座火药厂,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杜邦公司成为当时北美最大的火药公司;进入第二个百年以后,杜邦重视创新、加快并购,使杜邦公司在二十世纪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竞争力最强的化学品和材料公司;今天的杜邦也就是与陶氏重组再拆分后的新杜邦,转型为全球化工50强中的特种化学品公司。资本与金融产业也伴随着实体产业的转移而转移,美国金融帝国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就伴随着快速工业化和现代化而形成,摩根财团在这一过程中功不可没。因为摩根财团的前身是1838年在伦敦成立的一家商业银行,后更名为J.S.摩根公司并于1873年迁到华尔街,当时的摩根财团助力美国的快速工业化而开启了自身的辉煌岁月,摩根财团从伦敦迁到华尔街以后,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产生和形成卡耐基钢铁帝国、范德比尔特运输大王以及洛克菲勒石油帝国、福特汽车、通用电气等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美国的快速工业化和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说美国全球金融帝国的形成和地位与产业转移、工业化与现代化以及经济强国关系密切。
世界第二次大的和明显的产业转移,是二战后美国向日韩和通过“马歇尔计划”向欧洲以及随后向“亚洲四小龙”的梯次转移;
世界第三次大的和明显的产业转移,应该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九十年代加速,美欧以及日韩向中国的转移,第二次世界产业的转移有些人是了解的,第三次很多人就更熟悉。
看看历史上世界产业的三次大的转移,就看得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及其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与促进作用,甚至对今天世界经济的格局、工业化的布局、国际化分工与深度融合,都起到了十分明显而重要的作用。
世界第四次大的和明显的产业转移何时启动?近一段时期以来有人说:眼下我们正面临着世界产业的第四次大转移,但也有人说:转移的声调虽然高了一些,但在这“高调”之下、下一个承接地在哪里且尚未找好。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工业水平的升级,世界产业第四次大转移将是大势所趋,也许在中国式现代化基本建成或全面建成的时候,下一个承接世界产业第四次大转移的承接地条件具备并成熟。
PART.2 产业转移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产业转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是解决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尤其是解决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状况的主要途径,也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在下一个世界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具备条件和成熟之前,国内的产业转移需要认真研究,务实推进。
中国总体经济实力已跃上新的发展平台。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和经济实力都实现大幅提升,近年来一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经济总量的世界占比几年来一直稳定在18%左右,经济增量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几年来一直稳定38%左右,世界经济火车头和稳定器的作用愈益明显。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还十分突出。经济发展成就显著,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东部与西部的不平衡性更加明显,客观分析南北差距、东中部不平衡也是存在的,就是中部与西部其不平衡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是我国人口多、地域广、资源分布不均衡造成的,也有区位优势、政策措施以及管理与观念的因素。
国内的产业转移已经启动。在市场因素、尤其是资源因素、劳动力成本、能源价格以及管理与行政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国内产业转移已经启动,我国一段时期以来产业转移表现出东向西和南向北的特点。东部向西部转移的企业或产业主要的是充分开发和利用西部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也有的是看中西部能源价格、劳动力成本等,如东部的烧碱、聚氯乙烯生产企业、化肥、甲醇以及现代煤化工、电力等企业;有的是因为危化品监管和东部地区园区管理日趋严格,有些像农药、医药中间体以及伴有硝化、氯化、加氢等反应过程的产品或装置面临着不能扩产、甚至不能正常开车的不科学状况。本着西部的资源、能源和成本而向西转移的企业或产业属于主动型;而因东部监管因素而向西转移的企业或产业则属于被动型,甚至有的企业还有些许无奈。但不论何种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新阶段的新要求,也为了加快解决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国内东部向中西部、南向北的产业转移,将是近期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布局调整的重要内容,也许是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新的空间与动力源,也许是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烟台的万华、泰和新材都已到宁夏的宁东基地布局,万华看中的是西部未来广阔的市场、泰和新材看中的是氨纶生产的原料供应;神华到宁夏建设400万吨/年煤制油、中煤能源在榆林建设煤制烯烃等,都是要充分开发当地的煤炭资源;恒力北上在大连长兴岛已投产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装置,并实现了“从一滴油到一根丝、一匹布”的全产业链布局,既是看中了大连长兴岛“国家布局七大石化基地之一”发展大型石化产业的优势,也是看重了长兴岛临海的区位优势。
PART.3 产业转移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鼓励
国家及相关部委对产业转移高度重视并予以鼓励和支持。一是国务院早在2010年就研究制定并印发了《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在总体指导思想的指导下,明确了“坚持市场导向,减少行政干预;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坚持节能环保,严格产业准入;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四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对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合理确定产业承接重点、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发展循环经济,突破发展瓶颈、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如何依托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推动产业承接发展,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及对促进承接产业集中布局和改善承接产业转移环境、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等,都做出了具体的部署和要求。
二是2021年底工信部等十部委发布了《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对推进产业国内梯度转移、引导各地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鼓励特殊类型地区承接发展特色产业以及促进产业转移国际合作、创新产业转移合作模式、完善支持产业转移的体制机制和优化产业转移政策环境等,都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要求、作出了具体的指导。并在《指导意见》中特别强调:推动制造业有序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拓展制造业发展新空间的重要途径,是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维护我国产业体系完整性、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
三是前几天国家发改委最新印发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管理办法》。这个《管理办法》共22条,明确指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中西部或东北地区设立,须经国务院或国家发改委批复设立,示范区总数控制在20个左右,原则上每个省区市不超过1个。《管理办法》明确“示范区”的申报条件是: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国土空间规划有关要求;区位交通条件好、产业发展基础扎实、产业承载潜力较大、开放合作基础较好、发展环境良好。《管理办法》也明确了申报程序:省级发改委根据《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编写指南》,指导和组织符合条件的地市(也可以是多个相邻地市)编写示范区总体方案,并向国家发改委报送申请设立示范区的请示及总体方案。国家发改委负责示范区建设的指导工作,省级发改委是示范区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统筹推进示范区建设,落实国家有关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 ,定期跟踪示范区建设发展情况。示范区所在地人民政府是示范区建设的责任主体,根据总体方案细化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抓好工作落实,并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提高产业转移能力、优化营商环境,开展统计监测与分析研究。《管理办法》同时明确:国家发改委组织开展示范区年度总结评价和5年综合考核评估,省级发改委负责组织对示范区开展年度总结自评价,国家发改委在地方自评价的基础上,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综合经济发展、承接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环境、组织落实等各项指标,对示范区开展年度总评价;以年度总评价结果为依据,建立奖惩和激励机制,对年度总结评价结果为优秀的示范区,安排下一年度相关中央预算内投资时予以倾斜支持。在年度总评价的基础上,国家发改委每5年开展综合考核评估,对综合考核评估结果为优秀和良好的示范区,延续一个示范周期;对综合考核评估合格的示范区,提出切实可行整改措施后,延续一个示范周期;对综合考核评估结果为较差的示范区,不再延续示范周期。以上这些政策连同2018年版《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把精神吃透,把规定和要求领会到位,并做好贯彻落实,推动产业转移健康有序而高效的发展。
PART.4 广西承接石化产业转移有着诸多优势
广西的石化产业与山东、广东、浙江、江苏这“四大省份”相比,在产业规模、产出规模以及对省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有着一定的差距,但广西也有着自身发展石化产业和承接东部省份中高端石化产业转移的许多优势。
就自身发展石化产业来说广西沿海的区位优势明显,对我国原油和液化气资源大量进口的现实来看,广西地处大陆的南端,与海湾、非洲等资源富集地区的运输距离、物流成本优势突出。广西还有像钦州这样规划布局合理、产业和企业基础好、产出规模和管理水平等均位居全国前列化工园区,华谊集团在上海之外布局的最重要的基地选在了钦州就是最好例证,既证明了广西钦州承接东部石化产业转移的优越条件和区位优势,也为钦州未来承接更多、更好的东部石化企业和产业奠定了基础。广西还有一个其他省份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就是广西地处北部湾,直接面向东南亚和RCEP广袤的市场,如果再把钦州港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作用充分发挥好,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市场优势、辐射区域等优势将更加突出。广西在“扬长避短”的前提下,在承接石化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重点关注几个点:
一是广西炼化企业需要关注“两个趋势”。广西以钦州为基地随着百万吨乙烯的建设,其炼化一体化规模及其产业链布局都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第一个是炼油装置的原料轻质化。当前炼油装置轻质化转型的主要代表,是炼油过程以轻质原油为原料的原油直接制化学品新工艺,最早实现工业化的跨国公司是埃克森美孚,其裕廊岛的一套100万吨/年装置已工业化运营7年多,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套百万吨级工业化装置,其乙烯成本比传统石脑油工艺低100~ 200美元/吨。目前,沙特阿美、中石化、中石油以及中海油也都相继宣布研发成功这一新技术,并都取得了中试和工业性试验的成果,其中沙特阿美与SABIC正在建设工业化装置。
第二个是产品结构的“减油增化”。中国的炼油总产能已达9.2亿吨/年,年原油加工量约7亿吨,成品油产量约3.6亿吨,成品油年消费量约3.3亿吨,总体看成品油已现过剩状态,细分看柴油消费已趋饱和、汽油消费略增、航空煤油仍处上升期。但是,我国消费市场合成树脂去年进口量高于2760万吨、进口量占表观消费量的21.2%,尤其是聚乙烯去年进口量1346.6万吨、进口量占表观消费量的36.9%,聚碳酸酯工程塑料去年进口138.6万吨,进口量占表观消费量的48.3%;另外,有机化学品、专用化学品、特种纤维、高端膜材料、高纯试剂等高端产品每年都有大量进口。针对这种现状就提出了炼油装置在技术路线选择和设计方案时,产品方案一定要“少产成品油,多产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
按照当前成品油消费市场的现状,“减油”也要既立足统一大市场、又立足区域消费市场,汽煤柴合理调控,总量看应尽量少出柴油、适度产出汽油、合理多产航煤和低硫船燃。“增化”则要求炼化装置尽量多产烯烃,这一点恒力、浙石化、盛虹等新建炼化一体化装置以及正在建设的裕龙岛项目容易实施,成品油产出率均可控在40%以下。
可对于已投产的炼化装置和老石化基地如何能够“减油增化”呢?应立足已有的炼化一体化规模和产业链水平,充分用足用好已建成和即将建成的炼化一体化装置副产的轻烃原料,认真研究和论证好“减油增化”的路径和措施,增强天然气、乙烷、丙烷等原料供应能力,提高低碳原料比重,可以考虑补充少量石脑油或轻烃资源多产烯烃,有条件的炼化装置和石化基地也可以论证采用“轻质原油直接制化学品新技术”增产烯烃,突出并强化下游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中石油钦州百万吨乙烯项目的开工与建设,为广西钦州发展石化产业延伸产业链和实施“减油增化”战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承接东部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的企业和产业转移创造了良好的原料和产业链协同的条件和更多的路径选择。
二是广西炼化企业关注两个热点:一个热点是烯烃原料的轻质化,也就是以轻烃为原料制烯烃,即“十三五”以来发展迅猛的丙烷脱氢制丙烯和乙烷裂解制乙烯,与传统的石脑油裂解工艺相比,流程最短、成本最低,也是最清洁的工艺。所以全球烯烃原料的轻质化转型近10年来呈现加速态势,到2020年世界以轻烃为原料的乙烯占总产能的53.5%,其中乙烷裂解占40.3%;中国也及时跟进这一转型趋势和步伐,乙烷裂解制乙烯也被众多国内企业关注,并列入拟建和扩建范畴。目前已建成投产的乙烷制烯烃有中石油、新浦化学、万华化学、卫星石化等7套装置,以乙烷或混合轻烃为原料制乙烯、产能618万吨/年,产能约占我国乙烯总产能的13.2%;丙烷等轻烃为原料脱氢制丙烯装置快速建设,已建成投产装置20余套,已形成产能1534.1万吨/年、占我国丙烯总产能的27.1%,其中2022年投产的17套丙烯装置中就有8套,占了去年新增产能601万吨/年的62%以上;从今年起的未来5年拟新建丙烯装置57套、合计新增产能3604万吨/年,其中丙烷或轻烃为原料占新增套数的59.6%、占合计产能的65.4%,总体看国内烯烃原料轻质化转型已得到业界同仁的高度关注。
另一个热点是制氢原料轻质化的问题。当前炼化装置和煤化工装置都需要氢气,国内多用煤制氢,而发达国家主要采用天然气制氢,如果将煤制氢都改造为天然气制氢,今天人们关注的碳排放问题也会大为改善,如果随着技术的进步再进一步改为绿氢,碳排放问题就可以从根本改善。
三是广西化工企业需关注生物化转型。也就是生产石化产品和材料由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资源为原料向生物质资源为原料转型,生产石化产品和材料的工艺过程向生物技术转型。据OECD预测,未来10年至少有20%以上的石化产品可由生物基产品替代,欧盟《工业生物技术远景规划》也预测:2030年生物基原料将替代6%~ 12%的化工原料、30%~ 60%的精细化学品将由生物基获得。在石化产业向生物质转型这方面,广西的优势很突出,因为广西木薯、甘蔗、植物秸秆和木质纤维素等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广西在生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也走在前列。比如生物质做乙醇、生物质乙醇脱水制乙烯,以乙烯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获得有机化学品、通过聚合获得聚乙烯塑料等聚合物;最近有报道美国、韩国LG和巴西等国家的公司,正在开发乙醇脱水制丙烯和全生物基聚丙烯技术,美国还提出要建设规模150万吨/年的方案,目前看技术基本成熟,只是成本问题有待验证。通过生物技术还可以获得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生物法丁二酸、丙二醇、丁二醇、戊二胺以及生物基尼龙、生物基聚酯、生物基聚碳等等一系列有机化学品。
中国的石化产业已经告别了产品短缺的时代,2013年是我国炼油行业重要转折的一年,其重要标志就是成品油首次出现净出口,从此炼油产能结构性过剩趋势开始显现,我国炼油行业随之开启了转型升级之路。广西石化产业有着一定的基础和良好的发展空间,承接产业转移有着许多优势,石化和化工企业在关注以上侧重点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基础化学品的高端化差异化,进一步加快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突出以钦州为重点基地,加大培育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的力度,因为钦州既是“十四五”规划重点培育的70家石化基地和化工园区之一,也是“五大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中泛大湾区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钦州立足北部湾、面向东南亚,东联北海、茂湛、南望洋浦,北通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过“港铁联运”成为东盟与亚欧腹地互通的重要枢纽,钦州成为培育沿海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重要一极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凸现,在创新与发展中把钦州建设成为沿海重要的石化基地,成为“五大世界石化产业集群”更加璀璨的一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