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化工园区步入发展成熟期,“一体化”已经成为化工园区建设管理的公认模式和发展方向,“一体化”理念也不断演变。为了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一体化”理念,石油和化工园区公众号特转载《中国化工园区建设管理的“六个一体化”》一文,供各位读者参考。
中国化工园区建设管理的“六个一体化”
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对国家的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化工园区作为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以园区为平台构建产业循环、集约高效、竟争力强的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集聚、企业集中的优势,同时也承担着石化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化工产业园区化集聚,加快化工企业退城入园,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化工园区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原〔2015〕43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57号)等,均明确提出要推动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区入园,极大推动了全国石化产业“园区化”进程。同时,按照《关于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77号)、《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安委〔2020〕3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省陆续出台了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化工园区认定标准(办法),开展合规化工园区认定工作,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简称石化联合会)牵头,初步建立了化工园区标准化体系。目前来看,我国化工园区已进入规范化、提质增效发展的新阶段。
根据各地公示情况统计,截至2021年5月底,全国共有21个省、市发布了化工园区的认定和管理办法,18个省发布了首批或全部认定名单,根据石化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的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重点化工园区或以石油和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共有616家,其中国家级化工园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等)48家。616家化工园区中,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超大型园区17家,500亿~1000亿元的大型园区35家,超大型和大型园区产值占比超过化工园区总产值的50%;截至2020年底,1084家中小型和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大型危化品企业、39家其他大型企业和特大型企业已完成搬迁改造,化工园区已成为行业规模化发展的主战场。
在近20年的化工园区一线调研、实践工作中,本文作者认为,化工园区应该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而不是化工企业的简单集聚,需按照系统论的观念来构建化工园区,根据上下游产业链来合理布局园区内化工企业,从规划开始,综合考虑原料、产品、项目之间的关系,构建相辅相成的环保、生态、能量、安全、消防、应急系统,完善公用工程体系和辅助配套设施,加强一体化管理。
德国路德维希港化工区是化工园区一体化战略的发源地,它始终强调以“一体化”理念来建设和管理园区。随着我国化工园区步入发展成熟期,“一体化”理念也随之不断演变。本文作者在对全国百余家化工园区持续多年一线调研基础上,总结国内外先进化工园区的建设、管理方式,在借鉴先进化工园区发展经验和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炼出化工园区建设管理的“六个一体化”发展理念与实践路径,目前已逐渐成为全国化工园区建设借鉴和遵循的重要原则。
本文围绕化工园区建设管理的“六个一体化”,从理念、原则、系统构建等方面对这六个“一体化”分别进行阐述。
1.“六个一体化”的理念与原则
1.1“六个一体化”发展理念
“六个一体化”包括:原料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工程物流一体化、环境保护生态一体化、安全消防应急一体化、智能智慧数据一体化和管理服务科创一体化。通过“六个一体化”可以把化工园区的物质流、能量流、储运流、废物流、数据流、资金流集中统一,把化工园区的产品链、产业链、供应链、知识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协同延伸,有助于发挥园区内企业的集聚优势,有助于提升园区内原料和能源利用水平和互供,有助于提升石化企业的运行效率和效益。
(1)原料产品项目一体化 从化工园区规划选址的顶层设计开始,对资源(原料)来源、产品和项目关联度等进行充分的考虑与论证,按照一体化设计理念,融合资源、合理布局,实现生产装置互通、上下游产品互供、产业链互联,以提升化工园区内产业关联度为核心,实现化工园区产业协同发展。
(2)公用工程物流一体化 统筹考虑化工园区生产运行所需的水、电、蒸汽、气体供应、能源、物流储运等,合理布局公用工程、辅助设施和物流系统,以最大程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充分体现化工园区集聚优势。
(3)环境保护生态一体化 按照化工园区环境保护体生态系统优化管控的理念,对生产过程、产业链接、基础设施和环境管理等诸多层面的内容遵循源头规划控制、过程清洁生产、后期末端治理的全程管控原则,在化工园区建设管理过程中严格各级监管监督机制,从全生命周期角度推进污染防治、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达到系统治理的最佳效果,形成环境保护与生态发展的和谐统一。
(4)安全消防应急一体化 从化工园区整体运行的角度出发,通盘考虑园区安全、消防、应急需求,实现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控制,在硬件设施上进行一体化布局,完善多层级的安全应急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化工园区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提高化工园区本质安全。
(5)智能智慧数据一体化 以信息与通信技术为支撑,围绕安全生产、环境管理、应急管理、封闭化管理、运输管理、能源管理、办公管理、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等领域,通过数据整合与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智慧化管理与高效运行的化工园区,实现信息、数据交互共享、分析预判,从而有效降低安全环境风险,实现化工园区资源优化配置,整体效益最大化。
(6)管理服务科创一体化 通过建立项目准入、招商引资、人才培养、金融支持、责任关怀和品牌价值体系,提升化工园区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通过建设园区科技创新中心、企业创新平台、中试基地,提升化工园区科技创新水平。
1.2契合高质量发展理念
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我国化工园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按照国务院新修订的《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推动产业集聚高效发展,逐步形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石化产业基地”的要求,行业对化工园区提出的“十四五”重要发展目标也是要推进全国化工园区由规范化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跃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求我国的化工园区从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率)提升型,即从企业集中转发为产业集聚,从个体治理转为全价值链改造,从而整体提升化工园区管理效能和绿色生态化发展水平。
高质量发展内涵包括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化工园区建设管理“六个一体化”的理论体系与高质量发展五大理念高度契合。“六个一体化”正是用系统论的理念,通过创新构建原料产品项目、公用工程物流、安全消防应急、环境保护生态、智能智慧数据、管理服务科创这六大方面的协同、合作、共享体系,实现化工园区产业升级、设施完善、管理优化,进而从本质上提升安全环保水平,打造绿色园区、智慧园区,全面提升化工园区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全国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六个一体化”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五大理念的耦合关系见表1。
表 1 “六个一体化”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五大理念的耦合关系
1.3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包括: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即园区有适度的产业规模和适中的发展速度,产业关联紧密,园区生产技术先进、持续创新能力强;②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即园区资源转化率高、资源重复利用率高;③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平衡,即园区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被严格控制在地区环境容量范围内,并使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理恢复;④人员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即园区注重企业职工、社区居民健康保障能力建设;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即园区和社区实现和谐发展。
化工园区建设管理“六个一体化”正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这五项原则。从规划与选址的顶层设计开始,就充分考虑资源可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突出优势,弥补短板,合理布局区内企业;统筹考虑产业发展、安全生产、物流输送、“三废”处理等各方面的需求,在符合国家要求的基础上,打造完善化工园区软硬件各级安全设施和管理体系。通过实施“六个一体化”,构建循环型、绿色型、智慧型园区,实现化工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2.“六个一体化”的体系构建
2.1原料产品项目一体化
其目标在于融合资源、合理布局,构建生产装置互通、上下游原料产品互供、产业链互联的完整产业体系,以提升化工园区内产业关联度为核心,实现区内产业协同发展。
大型石化园区或煤化工园区基于园区产业基础,以大型炼油、大型炼化一体化装置或煤化工装置为依托,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的发展要求延伸产业链,形成园区内化工企业之间的原料、中间体、产品、副产品及废弃物的互供共享关系,实现企业间无缝连接和一体化清洁生产。化工园区原料、产品、项目互供互通示意见图1。
图 1 化工园区原料、产品、项目互供互通示意图
石化企业自身生产层次上实现物质与能量循环,以实施清洁生产作为该层次发展循环经济的切入点,通过采用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管理模式和新型设备,降低单位产品的资源投入量和能源消耗。在化工园区中构建“原料产品项目一体化”,有效提高了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在石油化工生产领域走出了一条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新路径,是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也是提升化工园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
例如,上海化学工业区内企业间在化工原料、中间体、产品、副产品及废弃物等方面形成互供、共享关系,产品之间的关联度达到80%以上。从化工区的“龙头”119万吨/年乙烯工程产出的乙烯、丙烯、丁二烯,到苯、甲苯、二甲苯等基础化工原料,再到分别制成异氰酸酯、聚碳酸酯等中间化工原料,直至延伸加工成合成树脂、软泡材料、胶黏剂、涂料等精细化工产品,上游、中游、下游项目相关共生、一体化聚集,形成企业之间化工原料、中间体、产品、副产品及至废弃物的互供共享关系。
在精细化工等专业性的化工园区中,亦通过采用产业延伸和产业耦合等手段,把一个产业的产品、副产品或废弃物作为另一产业的投入或原材料,推动整个园区关联产业间的循环发展,在产业之间实现物料、能量的逐级递接延伸,形成不同产业板块之间的闭路循环。
2.2公用工程物流一体化
化工园区内公用工程和物流储运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内化工企业的运营成本,要结合园区产业特点,统筹考虑产业发展、公用设施、物流输送、维修服务等各方面的需求,以有利于统筹布局与提高效率为原则,完善水、电、蒸汽、气体供应、能源、储运一体化设置,其目标在于实现公用工程及物流储运体系的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是化工园区一体化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实现设施共享是首要步骤。化工园区公用工程互通示意见图2。
图 2 化工园区公用工程互通示意图
设施共享是化工园区的优势之一,实现设施共享可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提高设施和设备的利用效率,避免重复投资。借鉴比利时安特卫普、新加坡裕廊等世界级石化基地的经验,以“一体化”的公用工程岛形式,向园区化工用户集中供应各类公用工程。这些公用工程生产装置具有建设规模大、生产效率高、投资成本费用低、项目用地少的优势,大幅度提高了园区化工企业的生产竞争能力。
“公用工程物流一体化”的核心在于:一方面,园区统一集中规划建设供水供电、热电联产、仓储码头、物流配送、公共管廊与管架、道路连接线、维修和综合服务设施,建成高度集约化的公用工程岛,实现公用工程的统一供给,为区内企业提供完善、系统、经济、安全的公共服务,营造了良好的园区投资环境;另一方面,企业通过使用园区集中建设的公用工程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使用成本。
在公用工程和物流储运建设过程中,可以按照“整体规划、片区开发、逐步推进”的开发模式,紧跟石化项目进展情况,深入对接企业公用工程和物流储运需求,确定科学合理的保障方案,建设相匹配的基础设施、公用工程配和物流储运保障能力,提升园区承载力。对于处于建设初期的园区,既要防止在基础设施上一次性投入太多,又要防止项目划定土地后基本不投入、坐等投资的现象,造成土地闲置。同时,也需要园区深入研究现场公用设施运营及公用工程市场化、社会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能。
2.3环境保护生态一体化
按照化工园区环境保护体生态系统优化管控的理念,对生产过程、产业链接、基础设施和环境管理等诸多层面的内容进行系统化管理,其目标是通过环境保护生态一体化建设,最终实现对园区环境风险的管控、对企业排放的监管、对生产三废的集中治理和污染防治以及对园区生态化水平的整体提升,达到系统治理的最佳效果,形成环境保护与生态发展的和谐统一。化工园区环保护生态一体化体系见图3。
图 3 化工园区环保护生态一体化体系
化工产业的园区化聚集,对于石化企业的环境综合一体化管控具有突出优势,可通过源头规划控制、过程清洁生产、后期末端治理、园区生态化建设等环节对生态环境进行全过程一体化管控。
(1)源头规划控制 从园区层面,在园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对环保设施和产业链设置进行认真分析与研究,实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链设置应最大限度地提升区内企业间物料的循环利用,减少外排。通过污染控制前置,在项目入区环节严格把关,从源头上控制区域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
(2)过程清洁生产 园区重视项目引进和建设的资源管理与控制:严把项目立项审批及设计审核关,保证入园项目高起点,优先发展技术先进、能耗低、污染少的工艺技术和产品;严格审核入区项目的设计、建设方案,确保工艺设计符合有关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要求,污染物排放总量符合总量控制要求。
建设生态水循环工程,根据不同工艺对水质的要求不同,通过水资源的交换利用,在园区内建立水循环系统,实现水资源的梯级利用及高值利用,提高区内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构筑园区内废水综合利用集成网络,通过再生水回用在整个网络实现大循环。
(3)后期末端治理 园区可通过实施园区三废的管控处理,构建园区、企业和产品等不同层次的环境治理和管理体系,通过园区三废统一集中处理,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如确定园区特征污染物,制定、备案并实施园区自行监测方案。并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适时建立园区环境监测机构或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开展监测,建设数字化环境监控设施及系统。
园区废水处理实施“一体化”管控,园区要在分类收集-分质处置-事故管控-末端控制等各环节进行把控,实现区内污水集中统一处理,原则上一个园区只应设置一个污水排放口;园区应配套建设固体废物集中收集场所,对固体废物进行安全集中处置,依法依规对固体废物进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规范化管理,针对危险废物的生产环节、贮存环节、运输环节、接收环节、处置环节进行全过程监控;园区针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应建立一体化立体防控系统,建立企业废气排放档案,形成网格化区域在线监测,采取有针对性技术手段全面完成园区废弃综合治理
(4)园区生态化建设 化工园区可以看作一个由化工产业、基础设施和自然生态共同构成的复合生态系,园区生态化建设的内涵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指引下通过结构优化、生态重组和效率提升等手段建设一个具有高资源产出率、高环境包容性和高自适应性的化工产业发展系统,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和高质量发展。
2.4安全消防应急一体化
从化工园区整体运行的角度出发,通盘考虑园区安全、消防、应急需求,实现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控制,其目标是硬件设施一体化科学布局、互相呼应,拥有完善多层级的化工园区安全监管体系和健全的安全应急管理长效机制,化工园区本质安全得到提升。
通过分析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突出的安全问题,结合我国园区安全监管现状,化工园区的管控一体化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三个一级子体系,即建立园区政府部门综合监管体系、园区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园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这三个子体系下涵盖了园区管委会安全监管、园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监管、园区相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管、园区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园区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园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园区安全生产事故及重大事项报告处理制度等二级职责和制度。
通过加强化工园区安全生产、消防和应急联动委员会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其统筹协调作用。严格执行“新、改、扩”建项目“三同时”制度,实行分类指导和分级管理,建立健全包括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生产行政许可、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管理等内容在内的安全管理体系。园区可以从企业生产经营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开展工作,全面辨识安全风险和现状隐患,最终形成包括企业全部岗位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等在内的企业安全风险辨识清单,应用科学分级方法实现企业内部安全风险的分级,绘制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根据园区可能发生的安全环保事故特点和危害性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车辆、器材、设备和物资,构建完善统一的园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及保障制度。建设消防救援站,结合自身安全风险类型和实际需求建设气体防护站。气体防护站宜与消防救援站联合设置,成立专业的危险品处置队伍,开展定期演练。
借鉴国内外先进化工园区经验,围绕“信息共享,指挥有力,快速高效,规范有序”原则,实行一体化应急救援工作机制,纵向上构建企业-园区-上级单位三级应急管理体系,横向上实现园区安全生产、公安、消防、电力、交通、海事、医疗、环保、气防、生命线工程抢险等应急联动,建立园区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专职救援队伍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通过园区应急响应中心,统一受理园区内各类突发事件,协调、指挥应急联动单位应对处置一般突发事件,协助园区管理者应对处置重特大事件。
2.5智能智慧数据一体化
以信息与通信技术为支撑,围绕安全生产、环境管理、应急管理、封闭化管理、运输管理、能源管理、办公管理、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等领域,通过数据整合与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智慧化管理与高效运行的化工园区,实现信息、数据交互共享、分析预判,其目标是有效降低化工园区安全环境风险,实现化工园区资源优化配置,整体效益最大化。
在构建智能智慧数据一体化的过程中,化工园区要结合自身产业特色,以大数据为核心、以融合服务为根本,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全力推进大数据技术与园区现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加快园区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应切实提升园区智慧管理水平。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智慧工厂、智能车间,最终形成“安全舒适、生态环保、智能运营、融合服务、创新发展”的智慧化工园区。
智慧化工园区整体构架见图4。
图 4 智慧化工园区整体构架
化工园区“智能智慧数据一体化”的建设内容如下。
(1)安全生产 构建安全生产监管、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三大功能模块,实现对化工园区内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等重点装置、重点设备和重点场所等基础信息的统一管理。实现对园区内企业、重点场所、重大危险源、基础设施实时风险监控预警。发挥信息平台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功能模块的作用,提升园区安全生产现代化综合治理水平。
(2)环保管理 构建化工园区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和环境溯源三大功能,建立完善的智慧环保防控体系。实现对大气、水环境、噪声实时监测和污染溯源以及园区所有企业的危险固体废物信息的统一监管,实现对园区环境的整体评价及对园区污染源的整体评价。
(3)应急管理 加强对园区应急资源、应急处置案例、值班过程进行动态信息管理和统计分析,对应急预案进行编制管理、备案管理、电子保存、综合查询等数字化管理,应急预案和典型应急事件场景的虚拟演练。发挥信息平台在园区应急处置救援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指挥调度和辅助决策作用,最大程度减少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防止事故引发次生灾害。
(4)封闭化管理 通过建设视频监控、高点监控、封闭卡口、门禁、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对园区内人员和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和实时定位,实现园区的封闭化管理,保障园区和企业安全。
(5)运输车辆管理 建设化工园区运输车辆管理系统,实现对运输公司与车辆基础信息的有效管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动态监控以及对运单信息的统计分析。
(6)能源管理 构建能源监测预警、统计分析和能效分析与优化功能模块,实现对化工园区内用能单位主要能源品种的使用信息进行数据采集与实时监测,通过地图查看化工园区能源消费分布情况,从化工园区、行业及产品的角度进行能效分析,采用可行手段进行重点用能单位能效分析、重点用能单位能效对标管理、化工园区能效评价、能效领跑者管理等。
(7)办公管理 建设园区办公管理系统,实现化工园区各组织机构线上公文管理、事务管理及信息共享与交流管理,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办公效率。
(8)公共服务 建设园区公共平台,实现信息查询与推送、线上交易服务、在线培训及舆情监控与分析等功能,为化工园区及园区企业提供线上公共服务。
2.6管理服务科创一体化
通过建立科技创新、项目准入、招商引资、人才培养、金融支持、责任关怀和品牌价值体系,提升化工园区一体化管理服务和科技创新水平,其目标是拥有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和高效的服务能力,实现驱动创新,支撑园区走特色发展之路
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管理服务体系包括产业规划招商管理、配套设施服务、人才金融支持、科技研发创新、责任关怀与品牌体系建设等。除了关注产业基础配套硬件设施之外,更应注重服务保障和科技创新品牌等软实力的建设。
科技创新是各行业发展前进的源动力,也是化工园区管理者应当重点关注的环节。目前,我国企业参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动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于发达国家,园区在推进孵化器建设、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科技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建设,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产业孵化园功能,扩大其辐射范围,更好地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服务与支持。
此外,化工行业的中试阶段是卡住科学家把技术推向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化工园区提供可供中试项目入住的园区中试基地是园区管理为科技创新服务的重要环节。
推行市场化开发运营,推动园区成立市场化运营公司或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将投融资平台改造为市场化运营公司,可以更好地承担园区部分开发建设、投资运营、招商引资、专业化服务等功能。园区的开发建设可以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对一些短期能回收的基础设施项目,可以允许民间资本参与或经营,减少非公益设施建设的盲目性。通过BOT(建设-经营-移交)、BOOT(建设-拥有-经营-移交)、BOO(建设-拥有-经营)、BRT(建设-租赁-移交)、DBOM(设计-建设-经营-维护)、ABS(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吸引业主投资建设和经营基础设施,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新机制。
园区的品牌建设是由内而外、由顶层设计到实施策略的精耕细作,实现企业品牌和园区品牌的有效互动,必须从产业链上将企业、产业在园区平台上凝聚起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营、高效能管理,通过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来巩固和增值园区品牌,依靠创新驱动,强化企业和投资者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同时,通过对园区功能、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的优化,扩大园区品牌的辐射范围和对企业的吸引力。以企业品牌带动园区品牌,把各种生产要素重新进行整合,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产业链完整的产业集群。园区品牌的建设与推广必须扣住园区经济发展的主题,吸引符合园区主题的各种资源入园,拉动进入园区的各种资源向符合主题方向配置,使园区经济标准化、高质量运行。园区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像经营品牌一样经营园区,要运用市场化、品牌化的方法把资本、土地、文化、生态环境等有形生产要素转化为更高价值的无形资产,以获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3.“六个一体化”相辅相成
化工园区建设管理“六个一体化”并不是孤立存在、各成体系,而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六个一体化”充分体现了系统发展、产业协调这一原则,其中的六个部分又穿插在规划、布局、管控、服务、创新等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从规划与选址的顶层设计开始,就充分考虑资源可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突出优势,弥补短板,合理布局园区内企业;在招商方面立足产业基础延补升级,发展园区循环产业链条;在现有企业提升中,推动存量企业依据自身特点和园区整体发展方向改造提升;在安全、环保方面,从规划开始,在符合国家要求的基础上,打造完善化工园区软硬件各级安全、环保设施和管理体系,提高化工园区的本质安全,降低园区环境风险,构筑生态型园区。
在公用工程配套产、物流一体化方面,结合园区产业特点,统筹考虑产业发展、安全生产、物流输送、“三废”处理等各方面的需求,完善水、电、气、运等系统集成,提升园区运营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通过建设智慧园区、绿色园区,将智能智慧数据一体化、环境保护生态一体化落到实处。通过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推进科技创新,可以大幅度提高化工园区的营商环境水平,构建园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
4.结 语
化工园区建设管理的“六个一体化”构建是一个庞大而繁复的工作,每个“一体化”下都有多条支撑体系需要构建和完善。石化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化工园区提出了更高要求,提质升级已经成为我国化工园区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总结近些年化工园区的建设历程,“六个一体化”的创新经验可成为化工园区建设管理可参照的科学理论支撑,为园区提质升级工作提供实践方向和路径。在化工园区的实际建设和管理中,可以结合园区自身特点,进行一体化改造和提升。通过进一步推进化工园区六个“一体化”覆盖率,打造一批规划先进、产业链完整、配套产业齐全、营商环境优秀的化工园区,最终实现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