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出版的第22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文章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立足国情,坚持先立后破,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对于传统行业,不能简单当成“低端产业”一退了之、一关了之,而是要推动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为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双碳”工作指出了更加明晰的方向和路径,成为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有力遵循。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值此岁末之际,《中国化工报·责任关怀周刊》特推出系列报道《岁末说“碳”》,从政策信息、企业实践以及碳交易等方面,为行业“双碳”工作给出分析和建议,以资读者参考。
若要盘点石油和化工行业今年最“热”的词,“双碳”应是其中之一。
今年以来,“双碳”相关重磅消息频传:石油和化工行业将纳入碳市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管控提上日程,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即将重启……“碳机遇”和“碳挑战”正云集而来。
岁末之际,石油和化工行业要如何审视当下、谋划未来?《中国化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业界专家。
看当前——这些动向值得关注
自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印发至今,各有关部门出台12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实施方案和11份支撑保障方案,31个省(区、市)制定了碳达峰实施方案。
多位专家表示,各行业领域和地区发布的具体方案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行业企业应摸准吃透,以指导自身战略规划的制定,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在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说:“积极推进‘双碳’‘1+N’政策体系建设,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务实表现。”
马军提出,目前我国正在推进落实的“双碳”行动有3个重要动作值得关注。一是日前印发的《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释放出重要信号——我国已经将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的管控提上日程。二是有关部门调查研究发现,碳达峰试点地区的各项指标普遍优于非试点地区。近期,新一批试点将启动建设,且此项政策延续的可能性很大。三是大力推进能源转型,这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项任务。
作为“双碳”工作的关键一环,碳核算标准的制定也是业界关注的焦点。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能源化工处副处长刘思明透露,我国正在加紧制定化工重点产品的绿色标准体系,在计算方法、参数选取、认定流程等方面力争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并积极与国际标准对接。
话国际——能源转型早做准备
我国是世界第一石化大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因此需密切关注国际动向。马军提醒道:“国际上部分关于碳排放的要求正趋于刚性,甚至有可能变为强制,石油和化工行业要早做准备。”
从最近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传出消息:各方关注的焦点仍然是化石能源如何转型,而多方共同认可的是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对于这一问题,我国在战略决策上十分明晰——“立足国情,坚持先立后破,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成为我国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科学决策和坚定选择。
参加完COP28刚回国的马军告诉记者,本届大会上,与会各方对于化石能源如何发展的态度分歧较大,支持逐步减少和维持现状的声音都不少。此前,中美两国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提出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此次大会又有近120个国家就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达成共识并签署协议,力争到2030年前后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目前的3倍。“这足以显示出各参与方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和信心。”马军说,“未来化石能源具体怎么减、可再生能源怎么发展,石油和化工行业要密切关注。”
“可再生能源对于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很重要,我国在此方面已具备一定优势。”北京化工大学低碳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刘学之提出,从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来看,若市场中可再生能源的产能全部释放,将是相当可观的。当下最重要的不是新增装机,而是做好储能技术、储能设备、并网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观长远——未来出路还在创新
“石油和化工行业的碳排放尚未达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节能低碳处工程师翁慧表示,碳达峰和碳中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实施的路径也应有所区别。实现碳达峰的突破口是节能降碳、科学达峰;实现碳中和的突破口则是颠覆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翁慧补充道,就目前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情况而言,急需开展的工作还包括加快建设行业碳排放数据库,加快绿氢耦合化工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低碳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等。
马军同样建议,企业要摸清自身碳家底并科学设定碳目标,让理想不沦为空谈。
“节能降碳的关键之一是选对技术。企业要多加注意的是,技术的选择具有锁定性——从确定技术路线开始,装置建设及产品的能耗便基本确定。”刘学之提醒道,展望未来,行业发展要逐步转向高端,这更离不开技术创新。
中化学中科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崔皓则建议,在推进《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更新和技术认证等工作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鼓励先进技术,也将有助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