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行业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快速发展。3月24日,由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指导,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主办的2024绿色防控创新技术交流会在四川蒲江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全球生物农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95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的167.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2%。
从企业来看,以科迪华、UPL、先正达、巴斯夫等为代表的全球领先农药公司正在通过收购生物科技公司或与其合作的方式加快布局生物农药市场,国光股份、钱江生化等A股公司以及多家创新企业也纷纷推进生物农药的创新研发和业务布局。
“我国生物农药产业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产业有基础、市场有前景、政策有支撑,上述有利因素将促进生物农药企业迎来良好的成长和提升空间。生物农药产业的‘春天’正在到来。”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周普国表示。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农业绿色发展以加快农业现代化转型,生物农药作为生物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重要体现,已成为我国新一轮农业技术竞争高地。
根据CIC灼识咨询3月24日发布的《中国生物农药行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国生物农药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22年市场规模为150.3亿元,预计到2027年将增长至330.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1%。
《报告》显示,当前,生物农药(含农用抗生素)占国内总农药市场规模的比例超过10%,未来,随着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持续推进与落实,中国生物农药市场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生物农药在维护生态平衡与环境、助力保障食品安全及品质、促进可持续及低碳农业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在周普国看来,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舌尖上的安全”更加重视,生物农药的利用受到关注;同时,中国农业生产逐步进入品牌化阶段,相关企业对于采购生物农药保持积极态度,这对生物农药市场的发展有明显拉动;此外,生物农药的出口呈现向好态势,以欧盟为代表的国际市场对生物农药的需求越来越大,也进一步驱动了行业发展。
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物制剂产品经理王崇利表示:“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不大,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近年来,生物农药已成为全球各大农药巨头关注的重点之一,其主要通过并购初创型企业来完成布局,未来,在消费需求驱动下,生物农药产业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将和化学农药一起,共同促进农业发展。”
灼识咨询合伙人赵晓马也认为,生物农药、化学农药并行发展,将是未来农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近年来,生物农药领域的投融资活动相对较为活跃,未来五年,生物农药市场有望保持两位数的年增长率,从农药板块来看,生物农药未来占据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的市场比例将是一个理想状态。”
企业创新力受关注
目前,中国生物农药行业发展迅速,生物农药产品登记数量逐年递增,产品覆盖杀虫剂、杀菌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品类,不少行业公司已经开始布局生物农药业务。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国光股份共计有297个农药产品登记证,其中属生物农药登记证共50个。公司表示,环境友好型农药产品市场潜力极大,目前生物农药已成为农药行业研究与投资重点之一。
钱江生化的生物农药业务涵盖了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剂、杀菌剂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表示,农业农村部提出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倡导减量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文明和绿色生产,为生物农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和巨大空间。
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是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副总经理、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任丹表示,公司目前的研发方向主要集中在土壤修复技术、生物刺激素、天然产物农药等方面。“相较于化学农药,生物农药行业目前仍属于‘蓝海市场’,具备资源优势、创新优势、技术服务优势的企业有望实现领先发展。”
王崇利表示,目前在生物农药行业中,初创型企业的占比较大,随着行业不断发展,竞争将渐趋激烈。“未来有两种类型的生物农药企业有望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一种是具备较强资金实力的公司,有利于更好推进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另一种则是产品服务较好的公司,谁的服务能力更强,谁的竞争优势就更强。”
周普国表示,随着巨头企业的进入和行业集中度的逐步提升,生物农药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将不可避免。综合来看,未来包括产品、技术、管理方面的创新,都将成为生物农药企业在竞争中实现突破的“制胜法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