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决定放弃酝酿三年多、原计划达到百亿元级别的印度尼西亚镍钴投资项目后,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近日还有重磅消息爆出。多家媒体报道称,由于经济形势依然脆弱,巴斯夫在德国的紧缩计划规模将增加10亿欧元,很可能进一步裁员和停产,并将关闭在德国的11家生产工厂,并将生产迁往中国。
巴斯夫减少其在德国的生产,进行重大战略调整,并将生产迁往中国,十分准确的消息我们还不得而知。但今年年初,巴斯夫就公开表示,计划裁员2600人,主要在欧洲,并警告集团盈利将持续下滑,原因包括欧洲能源成本高企、俄乌冲突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利率上升。
而巴斯夫CEO马丁·布鲁德米勒(Martin Brudermueller)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欧洲的竞争力正日益受到监管过度、审批程序缓慢和官僚主义的影响,尤其是大多数生产投入要素的高成本。高企的能源价格现在给欧洲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带来了额外的负担。”跟媒体报道基本一致,德国能源成本太高、官僚主义严重、以及过度监管(包括激进的减碳政策)导致巴斯夫这样的化工企业没有盈利空间。
在路德维希港,11家生产厂将被关闭,包括一家曾领先的现代化TDI泡沫塑料生产设施,该设施现已不再盈利,据估计,该厂累计亏损高达10亿欧元。
与此同时,据德国化学工业协会VCI的数据显示,德国化工和制药行业最近有20%的投资流向了中国。
路德维希港是巴斯夫在德国的标志,它是巴斯夫总部所在地,也是其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化工生产基地。路德维希港的工厂群不仅对当地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全球化工供应链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该工厂约有38700名员工,比前一年减少了430人。许多员工对公司严格的节省开支策略感到不安,担心他们的工作岗位会被转移到中国。"我们确实感觉到,一切似乎都要转移到中国,这里的岗位可能会越来越多地被削减。"一位巴斯夫员工表示。
这一切要从俄乌危机后,欧洲的能源危机说起。自2022年起,全球经济的放缓、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造成化工行业面临需求的萎缩、供应链的冲击以及市场预期的下降等多项难题,导致行业自2021年的高点回落。根据目前海内外巨头发布的2023年年度财报,面对油价的高位叠加化学品价格的下跌的压力,全球化工巨头们业绩普遍承压,行业整体在疲软需求中寻求突破。
利润大暴跌的一个重要原因:成本超额上涨。俄乌冲突以来,俄罗斯对欧洲输气量持续降低,“北溪一号”输气量一度降为0,这不得不迫使欧洲使用高额的天然气作为替代燃料。
在德关厂,但在华加大了投资。6月6日《化工巨头巴斯夫800亿投资在中国》报道指出,巴斯夫大中华区2023年度报告显示,巴斯夫迄今在大中华区投资超过100亿欧元(按6月5日汇率,折合约791亿元),与合作伙伴共同投资约140亿欧元(折合约1107亿元)。
巴斯夫在报告中说,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场,对于可持续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增长。“我们专注于为客户研发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减少碳足迹,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以更环保的方式制造产品。这是我们长期保持竞争力并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方式。”
巴斯夫坚定选择中国,并非偶然。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楼剑锋博士表示,我们的行动与目标始终同向同行,坚定深化在大中华区的发展,提升竞争力。我们也放眼未来,不断扩大本地生产布局,强化研发实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作为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巴斯夫足迹遍及全球93个国家,在全球拥有234个生产基地,6个一体化基地,包括德国路德维希港、比利时安特卫普、美国德克萨斯州自由港及路易斯安那州盖斯玛、马来西亚关丹、中国南京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广东湛江新一体化基地。继2022年首套工程塑料改性装置投产后,第二套生产热塑性聚氨酯的装置顺利按计划在2023年投运,并于2024年1月正式官宣投产。集团2023年销售额689亿欧元,111991名全球员工。
在大中华区,巴斯夫目前拥有27个主要全资子公司,11个主要合资公司,以及25个销售办事处。在大中华区的业务包括石油化学品、中间体、特性材料、单体、分散体和树脂、特性化学品、催化剂、涂料、护理化学品、营养与健康和农业解决方案。2023年,大中华区实现销售额约94亿欧元,12115名员工。
巴斯夫表示,我们的战略是“在贴近客户和市场的地方生产”,因此我们继续投资中国,巩固在本地市场的地位。例如,我们在湛江新建一体化基地,这是巴斯夫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投资项目,投资总额约100亿欧元。继2022年工程塑料改性装置投产后,热塑性聚氨酯(TPU)装置已于2024年1月在湛江一体化基地正式宣布投产。该装置是巴斯夫全球最大的单一TPU生产线,旨在满足工业、电动汽车和新能源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去年11月,巴斯夫与合作伙伴中国石化在南京一体化基地为下游化学品装置的扩建项目投产揭幕。2023年,包括两座新建研发大楼的巴斯夫上海创新园三期正式落成。自2012 年以来,巴斯夫在上海创新园的总投资额达到约2.8亿欧元,进一步强化了其创新能力,以更好地支持中国乃至亚太地区客户的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