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在贵阳召开的2021年中国甲醇产业大会上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甲醇行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为推动甲醇行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集中精力、扎扎实实做好四项重点工作。
一是稳步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重点在于做好供给侧改革的加减法。顾宗勤强调,在产业布局方面,首先要继续开展去产能工作,加快老旧、落后产能退出或置换,提高产能有效供给水平。其次,要统筹供需,优化组合。充分考虑地区资源、环境、市场条件,合理布局新建项目。鼓励企业整合有利条件,发挥园区化、集约化优势。特别是在当前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未来审批、实施新建项目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在原料结构方面,鼓励多元化发展。进一步拓展原料煤品种,例如褐煤、高硫煤等低质煤,同时积极发展尾气综合利用,如焦炉尾气、矿热尾气等,还要积极尝试可再生资源制备甲醇路径,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探索可行性。
二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启动核心技术攻坚战,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顾宗勤认为,在煤气化方面,提高煤种的适应性、煤气化效率、装置可靠性、气化炉单炉生产能力、能量高效转化与回收利用、降低污染物排放量等;在净化合成方面,提升气体净化技术和大型甲醇合成关键技术的国产化率,以及催化剂的高效性和稳定性;在机泵方面,提高大型空分压缩机、关键泵阀等装备国产化水平;在产品结构方面,立足于合成气化学和能源、资源充分利用,着力开发高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高附加值的产品,实现产业链现代化;在数字化发展方面,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与产业全方位融合,协同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在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在人才激励方面,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注重创新人才和团队培养,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和创新者合法权益。
三是切实践行绿色发展战略。严守安全环保底线,是落实绿色发展基础保障。顾宗勤指出,要进一步树立“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和红线意识,推动企业切实落实主体责任,通过制定标准、加强监测、规范管理、强化培训等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同时要紧紧围绕行业普遍存在环保难题,如危险废物、废水、挥发性有机物等治理和处置问题,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解决途径。“双碳目标”的提出,对甲醇行业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要充分认识清洁低碳的迫切性,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要全力先从节能减排入手,鼓励先进节能、环保、低碳技术和数字化、智能化集成优化技术的运用,实现源头控制、过程清洁和末端治理并重。要依靠以碳排放、能耗总量、污染物排放为依据的约束机制以及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手段,推动行业清洁低碳发展。要具有战略性眼光,从替代能源开发上入手,积极探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与现有产业的结合。
顾宗勤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已有初步尝试的项目,如甘肃建设了年产1000吨的太阳能制氢和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工业化示范项目。宁夏宝丰建设了太阳能电解制氢示范项目,氢气将与现有煤化工装置耦合,致力于甲醇生产过程的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
从长远来看,随着清洁能源的成本不断降低,以及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技术的工业化,甲醇行业将会实现转型生产,以适应碳中和的远景目标。
四是积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内需的形成和有效供给要与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畅通。顾宗勤认为,对国内而言,要充分挖掘内需市场潜力,上下游协同发展,促进传统下游产业链升级改造和新兴下游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推广。例如要加强甲醇在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以及高端专用化学品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应用开发和推广使用,同时甲醇燃料在动力燃烧和热力燃料领域的市场空间还非常巨大,要继续下大力气推进甲醇汽车、锅炉、炉窑、灶用醇基燃料的应用推广工作;对国际而言,一是要发挥我国现代煤化工发展优势,与国外资源优势相结合,通过技术装备、工程建设、投资融资等领域的“走出去”,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二是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增强进出口贸易的应对能力,维护行业自身利益,提高国际市场话语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