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仅有永利塘沽碱厂和大连碱厂2家纯碱企业,年产量只有6万吨。2020年,国内纯碱产能已达3239万吨,产量达2788万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纯碱生产大国和净出口国,生产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并取得了多项全球第一。作为我国传统工业的一份子,纯碱工业的发展史很具传统工业的特色:从极度紧缺到奋力突破,再到快速扩张,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之后,顶着压力进行调整和洗牌,并通过技术创新不断迈向更高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永利塘沽碱厂和大连碱厂迅速恢复生产,到1957年纯碱年产量增加到50万吨。1966年,随着大型联合制碱装置的投运以及自贡鸿鹤化工厂和青岛碱厂等的建成投产,我国纯碱产量突破100万吨大关。在此后的11年间,我国独创了变换气制碱技术,小联碱兴起并且蓬勃发展,天然碱研发和生产也取得进展。到1978年,我国纯碱产量为132.9万吨,但仍是纯碱净进口国。
伴随改革开放,我国在132.9万吨纯碱年产量的基础上,陆续建起一大批小型氨碱厂和联碱厂,如金昌奔马农用化工股份公司(金昌化工总厂前身)于1982年建设的3.8万吨/年联碱法装置;伊盟化工研究所碱湖科学试验站(内蒙古博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于1983年建设的天然碱(日晒法)溶解法装置;孟县第二化肥厂(河南金山化工集团前身)1985年建设的4万吨/年联碱法装置等,规模大多在5万吨/年以下。
那时我国纯碱一直供不应求,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直到1986年,三大氨碱厂开建才逐渐改变了这一状况。当时,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潍坊纯碱厂、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唐山碱厂、连云港碱业有限公司的前身连云港碱厂分别启动建设了60万吨/年氨碱法纯碱装置。1989年,三大纯碱厂先后建成投产,至此我国彻底摘掉了纯碱净进口国的帽子。在国内纯碱产量迅速增长后,我国也逐渐成为纯碱净出口国。
“十五”时期是纯碱行业发展最快、也是最平稳的时期。2003年,我国纯碱产量达到1105万吨,一举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纯碱生产国。此后,国内纯碱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6月,我国第一个单期建设规模达到百万吨级的纯碱项目——金晶集团山东海天生物化工有限公司100万吨/年氨碱法纯碱项目在山东昌邑投产。
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碱法、氨碱法、天然碱法3种纯碱生产方法的国家,各项技术不断取得创新进步,绿色化发展水平快速提升。2002年,纯碱工业技术还入选了中国20世纪重大工程技术成就,可见其对我国工业领域发展贡献之大。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场不断放开,合作更加深化,我国一大批纯碱生产技术逐渐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如2000年,新型变换气制碱技术通过鉴定,成为行业一个重大突破。2004年投产的中州铝厂10万吨/年联碱装置在国内首次使用带式滤碱机过滤重碱,为带滤机在行业的应用奠定基础。2009年,江苏井神盐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采用国内首创的盐碱钙联合循环生产工艺分期筹建了60万吨/年纯碱项目。“十五”时期,氨碱法中的大型流化床、高效流化床、波纹管换热器等装备得到快速推广,联碱法生产采用的新型外冷碳化塔制碱技术,具有节能、使用周期长、易于大型化、设备投资低等诸多优点。
2014年,中国纯碱工业协会组织专家总结出22项节能技术和设备,包括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节能技术、粉体流凉碱技术、纯碱装置全流程先进控制技术,以及离心机二次分离重碱节能生产技术、干法加灰节能技术、变换气制碱及清洗等技术得到推广应用。近年来大型离心式冰机、单套50万吨/年大型冷盐析结晶器、三段外冷碳化塔、热法氯化铵工艺,重碱湿分解制小苏打工艺技术、天然碱精品小苏打制造技术得到应用,这些技术都已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
统计表明,2003年,联碱法产品能耗平均为310千克/吨,2020年平均为152千克/吨,通过一大批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联碱法产品能耗10多年间下降了51%。
在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今天,纯碱工业将在创新技术的引领下,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