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将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继2008年奥运会后,北京又将打给世界什么样的惊喜呢?各种新材料又将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跟着小编一起看一下吧!
冬奥会火炬WINTER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一周年的活动上,北京冬奥会火炬首次亮相!
火炬的整体外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塔形态相呼应。火炬以祥云纹样“打底”,自下而上从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体现了艺术设计与科技创新的完美融合。
01首次采用碳纤维
火炬通常是采用传统金属材质制成,包括夏季奥运会火炬,但2022年的冬奥火炬的外壳却采用了重量轻的耐高温碳纤维材料及复合材料制作而成,火炬燃烧罐也以碳纤维材质为主,具有“轻、固、美”的特点。
北京冬奥会火炬
北京冬残奥会火炬
02破解多个技术瓶颈
为了能够将碳纤维复材用于火炬,经过多方协同的努力,成功解决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应用瓶颈,实现了火炬外壳在高于800℃的氢气燃烧环境中正常使用,破解了火炬外壳在1000℃高温制备过程中起泡、开裂等难题。
03以氢为燃料,攻克难题
北京冬奥会秉承着“绿色办奥”的理念,在火炬燃料的选择上采用了清洁环保的氢能燃料。
在火炬的研究过程中总是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但经过研究团队的不懈努力,最后成功解决火焰颜色与稳定性、高压储氢,氢能安全利用等多项技术难题。
火焰安全可靠性高,可抗风10级,可在极寒天气中使用,减压比高达几百倍。在解决复杂难题的同时,兼顾了轻量化小型化外形匹配要求。
运动服饰装备WINTER
无论哪种运动,一身合适的运动服对于运动员尤为重要,在某种程度上还能提高运动员的成绩。
01速滑竞赛服
短道速滑作为冬奥会上的正式项目,一直都备受瞩目。速滑竞赛服会在大腿的部位选择一种比普通纤维弹性强数十倍的橡胶材料,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体力消耗;在右胯部的位置,则是会采用一种合成纤维,可有效减少摩擦力;而为了较少空气阻力,速滑竞赛服的手脚处使用了蜂窝样式的聚氨酯材料,这些材料的选择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提高运动员成绩。
02滑雪头盔
滑雪是一项极具观赏性的滑雪运动,将速度与技巧有机结合,运动员要在高耸的雪山陡坡上完成快速滑降和回转动作。
运动员滑雪时,头部会发出大量的热量,需要佩戴透气保暖的头盔。滑雪头盔外壳材质主要是PC(聚碳酸酯)和ABS(工程塑料的一种)两种,内壳一般为高密度发泡材料,能在头部受到撞击后起到最佳的缓冲作用。
新型减震器WINTER
对于雪上运动而言,如果在运动员水平相同的情况下,影响成绩的因素除了装备所用的材料,还有一个原因是震动。
震动可能会导致雪橇底面弹离雪面,从而降低了运动员的控制性和反应性,限制了滑速。所以在滑雪赛事上需要通过减震技术使雪橇紧贴雪面,从而增加运动员的反应性、控制性和速度。减震技术的核心就是通过减震器的耗能特性,来减少震动能量的传递。
一般来说减震器通常都是采用橡胶制作,因此减震效果极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温度越低,橡胶越冷、越硬,减震效果也就越差。
为此,帝斯曼集团发明了一种新型的减震器,采用了一款特殊的热塑性弹性体,即结合了塑料的可塑性和橡胶的高弹性的高分子材料代替橡胶制作而成,可以将雪橇的震动系数降低40%,并且在-30℃~-10℃的温度变化范围内保持恒定。
建筑材料WINTER
玻璃可以作为新能源材料,应用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和张家口冬奥会配套设施改造项目。这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彭寿带领团队自主开发出的碲化镉发电玻璃,具有弱光性能好、抗衰减等特点,是适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理想材料。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项目建设中,碲化镉发电玻璃分别应用于国家速滑馆和张家口冬奥会场馆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在绿色办奥的目标下,发电玻璃的应用既满足了功能性要求,同时还兼具经济性和艺术性。为未来光伏产品的应用模式、应用场景提供了新思路。
彭寿表示,作为材料的创造者和创新者,要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在材料领域作出自己的贡献。“碲化镉发电玻璃不仅具有建筑材料的特性,而且能够发电,是新型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目前在全国已有多个应用碲化镉发电玻璃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通过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的建设应用,碲化镉发电玻璃将成为绿色和科技办奥交汇的创新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